B8:E教中国•教学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31期 总第6162期 2022年06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31期  下一期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徐莉 发布日期:2022-06-13 16:05:01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校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多方位发展。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随着有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现如今学校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对音乐学科来说,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前提下,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通过实践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积极构建一个高质量的音乐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进行了策略分析。


一、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意义


教师进行音乐教学,除了向学生示范音乐的演唱方式之外,还会带领学生一起唱歌,活跃课堂氛围。这对整日学习文化知识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而且单独演唱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能力。


音乐的艺术性非常丰富,学生在学音乐时边演唱边感悟,可以极大地提高自身的审美和气质,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方面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的选材非常讲究。教材中的歌曲不仅旋律好听,歌词更是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可以给学生极大的启发,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品德教育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了解歌词背后的故事,从中学习坚韧不拔的精神,找到努力的方向。


二、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


1.改变传统教学理念


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是教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过于刻板和无聊,早已满足不了新时代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教学理念,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


例如,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要学的歌曲,然后在上课伊始站在讲台上进行演唱。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演唱,记下演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在后续教学中着重讲解。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胆量,帮助学生找出唱歌过程中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在学生演唱完毕后,教师要通过鼓掌、夸奖等方式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在这样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提高了自信心,敢于展示自我,还学到了音乐知识,教师的教学思路也更加广阔。


2.构建音乐教学情境


音乐可以表达出多种情感,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快乐、悲伤等心情,产生思想共鸣。在小学阶段设置音乐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之余,利用音乐来陶冶情操,减轻学习压力。


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天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处于待开发状态,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对此,教师可以将正能量的内容引入课堂教学中,结合游戏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设计课程时,首先要进行导语设计。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进入课堂,让学生主动学习音乐。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注重细节,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如在《孟姜女哭长城》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孟姜女哭长城的凄美故事,以此来引出本课课题。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增加音乐的文化内涵,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3.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很多小学音乐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注重教学内容的灌输,没有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这给音乐教学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中充分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和学习的快乐。


例如,教师让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歌曲,标出歌曲的作者、来源等信息,然后在课堂上演唱,或者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其他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这种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可以活跃音乐课堂的氛围,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学生的思维。此外,在搜索歌曲的过程中,学生能提高动手能力;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得到训练。


总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各种能力。


4.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离不开生活。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音乐同样离不开生活。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融入生活元素,一方面是在音乐教学中融入生活体验,另一方面是运用生活中的道具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时,教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外婆,互相讲述自己与外婆之间的故事,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情感感知力,将学生的情感注入到歌曲中,给音乐注入灵魂。学生演唱时,也会想起自己的外婆,能让歌声饱含情感。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歌曲与生活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歌词的内容含义和情感教学需求,从而提升自己的音乐水平。


又如,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寻找周围的声音”的活动,提高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度、对音乐的感知力。在上下学的路上,学生要注意倾听周围的声音,并思考哪些声音是有节奏的,哪些声音是优美动听的。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培养他们发现新鲜事物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听听他们没有发现的自然界的声音。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是不是也可以发出多种声音呢?”“老师,人会说话会唱歌。”“当我饿的时候,肚子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当我走路的时候,鞋和地面摩擦也会发出声音。”……这样的问题贴近学生生活,他们有来自生活的一些经验,所以在回答时,能够畅所欲言,活跃课堂氛围。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研究如何教人、育人,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让课堂教学完美进行。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