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 多媒体在识字教学中的高效运用 低年级说话训练教学浅析
课改天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4期 总第4118期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4期  下一期
低年级说话训练教学浅析
来源:无锡市惠山区前洲中心小学 作者:唐洁 发布日期:2010-12-20 11:58:33

     低年级是训练语言的最佳时期,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良好开始。新课标对低年级学生提出的说话目标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较完整地进行讲述,会与别人交流。”如何对他们进行作文前的起步训练,指导把话说好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抓住时机,充分利用教材这一原材料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提高说话能力。
     一、着眼于每一堂课,训练说话的内容
     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自主性,开辟广阔的空间,引导他们参与学习的主过程,使他们充分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适时参与学生的学习交流,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让学生“有所想”“有所思”“有所言”。
     开学伊始,从幼儿园进来的小朋友说话时常语无伦次,词不达意,结合拼音教学,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句子训练,使学生对句子有初步的认识。如:教第一个音节“bo”,先让学生学会四声,懂得一个声调表示一个字,再分别用每个字组词,然后用所组成的词根据“谁干什么”这个句式各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容易地就能把话说清楚。
     二、利用文本创造情境,搭设说话的舞台
     低年级语文教材图文并茂,生动具体,给说话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是练习中的“口语交际”,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利用好文本资源,抓住教学的契机,及时进行说话训练,让说话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每堂课都成为训练学生说话的讲练场。
     (一)在识字教学中组织说话训练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在教学过程中可经常让学生进行口头说话练习。在教学生字时,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后,可以进行说词比赛的游戏。这样,学生不仅争先恐后、兴致高昂地参与说词,同时掌握了汉字的发音、字义,更丰富了词汇,可谓一举三得。在教学词语时,可给出富有挑战性的要求,让学生试着把这个词放在句子的不同位置(开头、中间和末尾)各说一句话,这种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获得喜悦的游戏更是受之欢迎。这样,学生在说话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这个词的理解,而且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得到了初步的培养。
     (二)在课文学习中融合说话训练
     低年级的语文课本有许多小学生喜欢的童话、寓言。我们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根据故事的特点,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来复述故事内容,表现人物特点,例如《小鹰学飞》《狼和小羊》;也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自己编童话故事,这只需老师给学生提供几幅简单的画面即可;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所讲的内容,把故事继续编下去,如《狐狸和乌鸦》“肉被骗走以后”的故事续编。
     小学低年级的诗歌都比较浅显易懂,在了解了诗歌意思之后,可以让学生按诗歌的意境尝试着说一段话,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把句子说具体。如学了《乡下孩子》,“乡下孩子还会做些什么,有哪些有趣的活动呢?”给孩子一个说话的平台组织一次说话练习:割一把青草,喂饱了        ;端一盆骨头,馋坏了       ;捉几条小虫,填饱了         ;采一束野花,          ;         ,          。这样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孩子们走进乡下同乡下孩子一起感受欢乐,更深刻地品读了课文。
     (三)在课文插图中拓展说话训练
     低年级教材中大部分课文都配有相应的插图,图文结合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来有效地补充课文的空白点。低年级学生看图说话时没有条理,不知从何说起。因此,教师要加以引导,教给观察的方法,让他们逐步懂得应该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同时对课文内容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有时简单的话题可让孩子马上拿起笔写下来,延伸巩固。
     说话训练贵在坚持,渗透到教学、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去,不是为训练而训练,而要达到自主、自然,化训练于无形。课堂答问、人际交流、活动娱乐,说话训练无处不在。教师只要善于发掘素材,创设实践性情境,因人训练,因事训练,学生的说话一定会逐步达到规范自如、自由表达的境界。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