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E教中国•融合创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34期 总第6196期 2022年09月19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34期  下一期
人工智能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汪岭 发布日期:2022-09-15 11:06:02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终端等新技术的普及,运用数据驱动法改进传统经验驱动法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上海市怒江中学将人工智能融入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为课堂教学行为与听评课技能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变革。


一、提供客观数据分析,保障教学研究方向的准确定位


1.人工智能的数据采集及精准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教师教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对教师教研需求进行把脉诊断,形成教师的基本数字画像,具体如下。


从教师层面来看,学校教师年龄偏大,教龄偏长,基本为本科学历,骨干教师占任课教师的三分之一。教师认为教学任务量适中,对自身课堂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能力等方面较自信。但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尤其是教龄短的教师)在学科教学法、引导学生提问、学习评估策略、课堂管理等方面相对薄弱。在课型选择方面,教师最常用讲授启发、互动交流、情感涵育等课型,很少采用模式创新、探究建构和技术整合等课型,课堂以知识传输为主,面向知识建构的创造性人才培养课程较缺乏。


从教研层面来看,教师经常参与集体备课、观摩与听评课、学科教研组讨论,教研主题主要以课堂教学实践、学生行为与课堂管理、考试成绩分析等为主,但教研活动形式化、教研内容无法保存与共享等问题也较为突出。同时,超过七成教师希望在听评课后有人能给予教法与学法上的具体指导。


2.通过平台指标进行科学评价,引导教师发生转变


通过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听评课教研平台、听评课指标的培训,指导教师通过移动终端自主录课,并选择恰当的课型指标,根据指标远程发送弹幕与情绪标签,为授课教师的课堂行为打分。


通过培训,全校44名教师全部使用平台并对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进行了点评。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各学科组的开课率和参与率较合理,以语数外为主,其他学科为辅。在课型选择上,仍以讲授启发、技能训练为主,与前期调研一致,但已经有部分课程开始尝试探究建构、模式创新等新型课堂。
依据平台数据,项目组对听评课平台支持的课堂教研设计做出以下调整,如:对弹幕的字数、评论时间点做出合理要求;设计多节高标准课堂,引入学科专家同步听评、重点突破;重点对个别教师进行课堂行为的精细分析;引导教师向增值性、建设性评课发展;等等。


二、提供个性化服务,拓展教师研修的空间与机会


1.打破教师发展的时空限制


基于远程听评课平台“智汇师”的发展途径,学校通过与普陀区教育督导结合、与区教育视导制度结合、与常规现场教研活动结合、与本校教育行政推门听课制度结合等方式,进一步解放课堂观察行为和制度的时空限制。


2.满足教师教研的个性化需求


根据第一阶段的实施情况反馈,平台不断对系统进行更新迭代,在第二阶段推出了“智汇师”平台2.0版本,包括运用新的评价指标、支持跨校同课异构的数据融合等,进一步反哺学校教研活动的深化,实现了课堂教研需求平台的“私人定制”。教师可以根据课型和教学要求,通过“智汇师”平台进行个性化学习目标和多元活动教学设计,在评价指标体系中选择适当的关键指标,使观评课的教师也能够聚焦课堂观测点,推动教师主动投入深度学习。


三、革新教学评估方法,促进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


1.突破教师课堂评课行为改善的发展难点


通过第一阶段听评课专业培训和平台使用指导,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都参与了网络开课与网络评课,有效突破了传统课堂教研形式的瓶颈。


为进一步聚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评课行为的改善,第二阶段重点针对教师听评课活动进行规范化研究。学校先后制订了教师网上听评课活动详细计划,上线课程80门,评课超过1440人次,同时开展了5次阶段性推进会议,每次都根据听评课关键行为指标进行结果分析与下次听评课建议,改善评课行为。


(1)评课字数趋向合理区间,教师评课技能与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技术对弹幕评课的字数统计发现,极短评课(少于5字)从原来的10%缩减到2%,几乎没有无效评论;其次,弹幕字数分布在本校形成了一定的常模,11—25个字是较为合理的。在对弹幕内容的分析上,项目引入了全学科专家评课组,并对上学期、下学期、专家组的弹幕评论进行了多层次比较。


(2)引入“三明治”评课法,侧重建议性评课内容导向


在大数据分析下,课题组专家提出了形成科学的过程性评课结构——“三明治”评课法,引导教师使用结构化的评课模板,评课时细化观测点,减小观测点的颗粒度。


2.创新传统课堂的教研模式


“智汇师”平台改变了传统受时空限制的课堂教研模式,实现了跨校、跨学科、跨领域的教研模式探索。从跨校来说,基于听评课平台,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开展了多次同课异构活动,以引入外部同行智力来改进本校课堂教学水平。从跨学科来说,各学科教师都能基于听评课平台开展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听评课活动,从不同角度对上课教师进行评课与指导。从跨领域来说,将全学科领域的科目内容都融入网络平台,进一步提高各领域的网络教研参与程度。


四、助力教师角色转变,实现教师队伍发展的专业化


1.数据驱动的教学行为改进机制,创新科学化、证据化的教师发展路径


依托华东师大评价指标研制及其数据分析优势,“智汇师”平台按阶段、迭代性地为教师课堂行为、听评课文本、总结性评价等数据提供科学分析,并及时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与建议,让传统教研有了更科学的数据支撑。


2.引入专家智能,打造高标型磨课样板


一是研制聚焦数学学科的评课指标,从通用评课指标转向专业化、针对性的学科评课指标,按照课型分类评价。二是引入学科专家互评,打造高标型磨课样板。项目组成立了以上海晋元高级中学特级教师王华为核心的10人数学学科专家组,通过讲座、备课、评课、磨课、研讨、反思与改进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打造高标准磨课样板。


基于云计算、在线平台、社交媒体等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快速发展,教育大数据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大数据并不是将很多数据简单地累加,它是相对于小数据的一个概念,具有交叉性、融合性、流动性和跨领域等特征。更重要的是,大数据不在于“数量多”,而在于“有用”。人工智能带给教育的就是“改变”,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已经是一种趋势,未来将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