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E教江苏•教学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37期 总第6212期 2022年10月3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37期  下一期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积极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钱永芳 发布日期:2022-10-31 13:52:46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在一种以关怀、信任和尊重多样性为基础的教学途径中,让师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才能,在与才能和兴趣相匹配的学习领域中发挥优势,并在共享目标的追求中运用优势,从而更好更快地走向有魅力、有积极评价的德育课堂。


一、课堂评价的目的


课堂评价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应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优势探求源自积极心理学,它旨在发现人类优势和促进其积极机能,改变了过去应用心理学主要关注弱点的传统,从消极转向积极,致力于识别和理解人类优势和美德。

 

1.追求积极情绪下的学习


追求积极情绪下的学习是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路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拉近师生心灵沟通的距离,真正实现优势发展,持续成长。教师应该以关注儿童心灵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追求积极情绪下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不断进步。


2.基于优势证据作积极评价


课堂评价是建立在发现学习优势证据的基础上,基于优势证据做出教学决策的过程。它以“优势证据分析”为过程,开发发现学习优势的评价证据收集、认证学习优势的评价证据解释、促进学习优势的评价证据反馈与转化三种策略。


二、构建积极评价操作模型


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以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评价三角框架为逻辑基础,构建以学习优势探寻为向度的课堂积极评价操作模型。


1.课堂积极评价的要素 


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综合形成性评价、学习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模式的要素组成及关系,厘清课堂评价的本质内涵,重新确立课堂积极评价的要素组成及相互关系。


2.课堂积极评价的指导原则


课堂评价要研制以探求优势为功能,以教学评一体化为过程,以师生共建为核心,兼顾目标和过程,获取和利用以优势学习证据为基本形式的课堂积极评价指导原则。


在教学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时,教师从学生的思维逻辑出发,从体验排队带来的好处着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需要排队的地方、规则以及不同的排队方法,并在辨析与实际演练中掌握排好队的要领和方法。


3.课堂积极评价的质量标准


教师要建立能够匹配成就指标、系统测量程序、持续激励反馈、全纳学生优点、促进愉悦学习的课堂积极评价质量标准。


三、课堂评价的核心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评价建议”中指出,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道德品行、价值观念、学习态度、课堂学习阶段目标的达成情况等方面。


1.积极状态下的师生共建本质是促进积极学习 


课堂是学生知识习得和经验形成的学习场。因此,关注学生学习情况、促进其积极学习是课堂评价的核心。课堂评价本身就是发现学习品质、探索学习优势、定位学习进程、转优学习策略的过程。


2.共同承担评价责任是基于优势的教学决策 


课堂评价不是消除弱势的过程,而是基于证据探求优势、转化优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需要不断地寻找、发现、分析和解释与目标达成相关的学习证据和信息,然后依据这些学习证据和信息确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弱势,制订促进优势学习和转优学习的办法。


3.课堂评价的核心是师生共建


积极评价强调在积极课堂环境中的师生共建,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重要性。学生只有主动、积极地参与评价过程,运用评价信息管理自己的学习,才会达到评价促进学习的目的。

 

立足“优势探求”的教学理念,建立以学习目标为中心,发现优势、认证优势、促进优势的课堂评价样态,会为课堂评价范式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