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E教中国•技术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39期 总第6224期 2022年11月28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39期  下一期
互动反馈进课堂 智慧教学展优势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胡依娜 发布日期:2022-12-02 11:05:34

一、互动反馈技术进课堂


互动反馈技术是基于学生本位,协助师生互动的一种教学支持手段,主要用于课堂教学。本文介绍的是依托于希沃白板等多媒体设备的现代教学互动工具——互动答题器。即当教师在课堂上抛出问题与学生互动时,学生使用课堂互动答题器即时进行互动,互动数据可以实时呈现给师生查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互动环节的时间节点,学生通过手中的答题器,独立做出选择,与教师进行即时互动,移动终端通过接收器和平台软件及时将生成数据进行统计。互动反馈技术能够快速定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实时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难度,提高课堂互动性和有效性。


这种具有“一对一”特性的反馈技术是智能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它能够准确反映每个学生的作答情况,为教师分层施教提供重要依据,同时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将互动反馈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可以通过深挖教材、规划教学、设计“按点”、记录反馈、改进策略,加强学生对语文学科内涵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知识体系的建构,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减负提质”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互动反馈技术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1.互动反馈技术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互动的机会


小学语文教学中,面对几十个学生的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想要做到与每个学生充分互动是不现实的。一方面受到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当互动过多,又会显得本末倒置,忽略了课堂教学的环节。互动反馈技术的运用,帮助教师解决了这一难题。当教师抛出问题后,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利用手中的互动答题器做出自己的回答,同时教师可以在屏幕上接收到关于学生回答的反馈数据。这一过程无疑大大缩短了课堂互动的时间成本,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2.互动反馈技术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差异


学生个体差异性是教学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而班上学生数量较多的情况下,教师很难面面俱到,只能够按班上大多数学生的理解程度安排课程教学计划。这样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已经完全理解了所学知识,再次重复时会感到厌烦;而一部分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前一个知识点尚未消化完,就需要急匆匆地开始完成下一个知识点的任务,导致最后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一知半解。


借助互动反馈技术,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按点”,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情,如对即将开展的新课所需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已经开展的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预期是否达到、学生对教学进度的安排是否满意等,并根据即时反馈回来的数据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以求达到双向反馈的良性循环。


3.互动反馈技术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再根据其回答的情况进行反馈评价。在这样的模式中,教师是整个活动环节的主导者。许多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按时完成,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活动环节都设置了相应的步骤,并对其分配了相应的时间。这样,整个课堂节奏都由教师控制掌握,与学生的互动和提问流于形式。对教师来说,教学目标虽然完成了,但提问和互动的作用并没有体现,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兴趣也没有提高,愿意参与课堂互动的始终都是几个较为活泼的学生。借助互动反馈技术,教师能够通过“按点”与教学活动的结合,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教学互动环节,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小学语文课堂中互动反馈技术的应用策略与实例


1.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进度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共同发生的过程,而及时的反馈能够帮助教学更好地开展。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向学生输出知识信息,学生接受知识、内化知识、形成认知则是“学”的过程。学生要将“学”的结果反馈给教师,教师通过分析和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的计划进行调整,如变换教学形式、加快或减慢教学进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这样的“输出—反馈—调整”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因此获得准确、全面的学生反馈信息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互动反馈技术能够帮助教师快速了解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以《夏天里的成长》一课为例,在“初读课文”的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思考本文的中心句,在这时可以设置“按点”(如图1)。

 

此“按点”的设计,旨在让学生结合前期中心句的教学知识,在初读课文的时候运用所学的寻找中心句的方法,快速找出本文的中心句,以检验学生对前置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通过对该问题的反馈数据,教师可以调整教学进度,如果通过率较高,就可以进入下一步教学:“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中心句来写的?”;相反,如果通过率较低,则证明学生对中心句的概念掌握较差,或是对课文的初读较为粗糙,教师则应当考虑适当回顾寻找中心句的方法或者对课文阅读进行提示(如图2)。


2.加强课堂互动,强化课堂教学协同效应


丰富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的有力体现。对语言学习来说,避免机械性的教师读、学生跟读,转而设置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能够更好地保证教学效果。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丰富教学活动,而语言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作为我们的母语,汉字不单单是一个个简单的符号,而是作为一种文化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要善于挖掘生活中可以用于教学的素材,将教学延伸至课堂之外,延伸至生活之中。


以《只有一个地球》教学为例,在“精读课文”这一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课文内容归纳出文章中描写地球的几个特点,即“美丽渺小”“资源有限”“无法移居”,在这时,教师可以将这三个特点设置“按点”(如图3)。让学生自由选择,将选择同一选项的学生划为一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布置阅读任务:围绕自己小组的关键词,重新朗读课文,找出文章中与关键词有关的句子,圈画相关内容,并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在讨论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课外知识对本组关键词进行补充,最后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汇报。


此“按点”的设计,是通过任务项目和小组合作等活动,借助互动反馈技术,充分调动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性,让枯燥的机械性学习变成生动有趣的体验活动,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亲身体验、模仿、参与、合作、观察、实践,把课堂生活化,从而达到语文学习的实用目的。


3.凸显学生主体,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在新课标中提到,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其课程规划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入手。“明者因时而变”,高质量的教学唯有与时代观念同步发展才能够保证教学内容的质量和高效,从而适应新形势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新时代的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定位,将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自己则作为引导者。


互动反馈技术能够关注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实际收获,将目标放在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形成自己的感悟上,通过对“按点”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内涵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丰碑》一文为例,在学生做完选择后(如图4),分别请选择了选项①和选项②的学生谈谈自己的理由。


此“按点”的设计,是通过让学生对“贴”和“穿”二字进行比较赏析,从中感受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进而感受到这一形象的高大。利用互动反馈技术,让学生感悟到简单的一个字就能够烘托人物形象的巧妙,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品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小学语文课堂中互动反馈技术的应用成效与思考


互动反馈技术作为一种结合了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软件的教学工具,改变了传统课堂中低效和不够直观的互动模式,它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教师能够通过在关键环节设计“按点”问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调控。


1.依托互动反馈技术,落实了“教”与“学”的一致性


传统课堂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互动环节中,只有少部分学生愿意主动与教师互动,这样的互动是模糊的和表面的。同时,面对人数较多的班级,教师很难了解所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疑惑。通过互动反馈技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按点”中做出自己的选择,这些数据也能够及时传递给教师,为教学环节提供可分析、调控、评价的依据。


2.依托互动反馈技术,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全面性


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不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在重点知识点处询问学生“是否还有疑惑”,但许多学生往往因为害怕被批评,或者认为自己的疑问比较简单担心被嘲笑而不敢提问,导致教师并不能够真切地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通过互动反馈技术,让学生的疑惑以数据的形式体现,学生能够自由表达,教师也能够了解到真实的情况,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由的发言权,让教学活动真实地面向每一个学生,实现课堂教学的全面性。
可以看出,互动反馈技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有着一定的应用优势,但新技术带来的是新挑战,教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需要从教学观念、教学设计和专业技术等多方面入手,积极提升自我,在教学中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以便与互动反馈技术更好地融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