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出台教师廉洁自律“八不准” 发扬江北慈幼院精神,办好新时代教育 楚州实验小学隆重纪念谈丹崖诞辰130周年 我省着力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 常态课堂有效学习淮安市特殊教育课堂观摩活动在洪泽举行 扬州:2011年中考政策出台 孔明≠诸葛亮之教育悲剧
精彩导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5期 总第4130期 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5期  下一期
孔明≠诸葛亮之教育悲剧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萍萍 发布日期:2010-12-30 16:03:08

     新闻事件:上海作家叶开的女儿乔乔今年上小学三年级,在学到《智烧敌舰》时,遇到一道难题。题目要求她回答三国时最足智多谋的人是谁。因为刚看完《三国演义》彩图本,乔乔欣喜而自信地写下了自己的答案:“孔明和庞统。”这个答案也得到了妈妈的认可。结果当天晚上,孩子就伤心地回来了。因为她被告知标准答案只能是诸葛亮或者周瑜,孔明是错误的。
     曾几何时,面对着“雪化了之后是春天”的精彩答案,老师无情地打上了叉叉,于是我们的孩子,就只能代复一代地做出“雪化了是水”那样古板、枯燥而缺乏想象力的“标准答案”。如今,这又是一个扼杀学生灵性的教育案例。
     当孔明不是诸葛亮时,教育给了人们无限的叹息。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一直教孩子寻找标准答案,束缚了他们独立的思想;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都不允许孩子有异常的想法,从而蒙蔽了孩子发现不一样的世界的眼睛。正是因为这种寻找标准答案的心理,教育开始抠字抠词抠语法,思维僵化,不可变通。如此这般,孩子们的想象力慢慢地被扼杀了。
     叶开直言:“孩子就是一个易碎品,语文课把他们弄得遍体鳞伤,然后家长回家再把这些碎片,一片一片给粘起来。”不少评论家也提出担忧:叶开的女儿有文化修养比较高的父母,具备了“粘”的能力,可以告诉女儿什么是正确的,可以让她一边应付课堂,回到家以后仍然保持自己的主见,可是其他孩子呢?
     反观国外,1968年,美国的一位妈妈状告幼儿园,认为幼儿园教会自己3岁女儿26个字母后,孩子再也不能将“0”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东西了,幼儿园应当对这种扼杀孩子想象力的后果负责。那场官司,家长打赢了,并导致内华达州修改了《公民教育保护法》。然而,中国的现实似乎很令人沮丧。我们的教育,总是观念先行,对标准答案不可越雷池一步。考试作文,基本上也都是道德价值观优先于思辩和表达能力本身,这分明是在制造记忆力超群、创造力和人格精神不足的机器人,是典型的愚民教育而不是智慧教育。
     如此教育理念,只能把孩子“制作”成用铁丝捆绑、扭曲的盆景,而不是培养成自由生长的参天大树。笔者呼吁,请把充满童真、自由的眼睛还给孩子,让他们在合适的年龄多做做梦,或许这样,才能让孩子远离成人的规则世界。同时,砸碎中国教育的“标准”枷锁势在必行。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