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E教中国•本期热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43期 总第6257期 2023年02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43期  下一期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层面与路径(上)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余胜泉 发布日期:2023-02-22 14:05:46

前言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主题。那么,何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在教育环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上,最大化建立人、技术、教育实践之间的整体平衡与和谐关系,推动教育模式与业态创新,通过教育组织变革提升创新力和生产力,支撑教师与学生实现更高层次生命的成长,实现以数字信息为基础设施和支撑工具、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新生态的过程。这一概念首先强调了人、技术、教育实践之间的整体平衡与和谐关系,进而推动教育环境、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育业态、学校组织、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创新,从而实现教育新技术、新场景、新业态、新服务、新生态,最终培养出创新人才,促进师生生命成长。由此可以看出,教育数字化转型包含三个层面:技术层面转型、业务层面转型、人本层面转型。


技术层面转型是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最直接的层面。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深刻改变着教育环境,体现出教育环境变化的不同层次。信息技术推动下的教育环境发展与变革,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数字化阶段、网络化阶段、智能化阶段。目前我们正走向智能化,拥有主动智能教育环境。所谓主动智能教育环境,就是信息技术感知环境和情境信息后,基于智能模型和各种学习场景模型进行分析,主动理解学习者的需求,根据需求在学、教、育、评、研、训、管、服各个主要业务过程中主动提供服务,这也是现阶段技术层面转型最核心的特点。


业务层面转型指在数字化的教育环境下,技术从教与学过程的各个方面进行蔓延和渗透的过程,包含三个层面:促进教育业务流程升级,提高现有业务流程的效率;促进教育业务流程重构,催生新的业务形态与流程;促进教育业务智能协同,推动学校组织结构的重塑。


人本层面转型指教育数字化转型最终需要落实到人的层面,即以支撑教师与学生更高层次的生命成长为根本性价值尺度。在这个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世界里,人与人的关系将让位于人与技术的共同进化,技术不仅将转变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更将从更深远的意义上改变我们对自身存在的认识。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个体终将不可避免地置身于外部技术环境变化所引发的教育变革之中。为此,只有倡导关注人本层面的转型,才能促进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获得更好的生命体验,支撑其更高层次的生命成长。教育数字化转型要进一步处理好技术和师生生命的耦合,重视人本层面的转型,从而真正实现人的思维和行为与技术的双向融合。


基于这三个层面的转型以及学校在转型过程中的不同发展阶段,我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有五个关键路径:部门局部信息化应用——探索,学校整体应用与整合——应用,业务流程服务化重构——融合,未来学校的组织变革——变革,智慧教育服务新生态——创新;同时对应了五个关键技术:单机系统、单点登录、数据中台、云网融合、算力网络。

 

部门局部信息化应用


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第一阶段,往往是个别部门建设局部的信息化系统,对已有业务流程的部分环节数字化,师生获得的是某些单一部门、单一环节的数字化服务,核心关注还是技术本身。


从技术层面上看,以计算机、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开始进入教学领域,受外部技术及其变革思潮的影响,学校内出现一些部门以单个事务处理为核心的局部性信息化应用系统,如独立的财务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系统、教学资源系统、后勤系统等。各系统采用报送型方式汇聚及存储数据,能够独立发挥作用,但每个系统需要独立注册,系统和系统之间相互隔离,不同系统由不同企业开发,功能、界面、数据格式各不相同,技术路线基本上都是模块化开发,部分还是单机系统。


从业务层面上看,这个阶段的数字化大多聚焦在已有业务流程中,选择几个容易进行信息存储、检索、发布的环节,进行信息记录与管理,如学生通过注册教务系统可查看个人课表、成绩、教师评语等,通过注册选课系统可实现选课、退课等操作,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部门业务效率。由于只有局部环节业务实现数字化,因此对需要多个环节、多个岗位支持的业务,还是需要频繁地导入、导出数据,部分环节还需要打印各种文件,走线下报送、传递流程,业务操作过程烦琐,如数据录入、统计、更新,报表制作、导出都需要额外的人力介入弥合,不仅影响效率,且还会带来额外的人为差错。


从人本层面上看,学校按软件、平台进行了一系列信息技术培训,核心是掌握不同软件、平台的使用方式,提升信息技能。但是由于各模块是独立、静态的,很难形成动态信息链,导致信息不能很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教师、学生在办理流程化业务时,需要频繁在不同系统进行登录、填表、审核、打印等额外操作,反而付出了比非信息化环境下更多的努力,增加了负担。信息化教学主要是多媒体教学形态,依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导,技术核心发挥的作用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未将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应用到探究、协作学习中,教与学的互动结构未发生实质变化。


目前,相当一部分学校还处于部门局部信息化应用阶段。

 

学校整体应用与整合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第二阶段,搭建了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立了数据交换机制,数字技术贯通更多业务流程,师生可以在同一网络空间办理不同业务。


从技术层面上看,搭建并完成了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与访问控制系统,通过交换型的数据汇聚,将数据整合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以统一的“人人通”网络空间的形式展示给师生,解决了统一身份认证与第三方应用系统账号不一致问题,从而整体推进了多部门应用系统。


从业务层面上看,整合后的系统建立了中心数据库,不同系统间异构信息能够共享传递,数字技术贯通了更多业务流程。用户以账号、手机号、电子邮箱及二维码等多种形式单点登录后,便可在个人空间实现多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无缝切换,通过数据交换,汇聚数据,能够显示统计信息,如学生出勤率、学业成绩、就业情况等,打破了各应用系统间账号不统一造成的壁垒,建立了人与岗位组合的授权模式。当用户岗位发生变化时,系统能够及时响应变化,根据用户新的岗位调整其能访问的第三方应用,避免人为操作。这种用户、角色、岗位的灵活授权,建立用户账号的生命周期管理,能极大地推动部门间的业务协同,在提升部门业务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跨部门业务效率。


从人本层面上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师生已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可以在统一的网络空间获得各种软件的入口服务,通过不同的应用系统,办理不同的业务,大大简化了登录操作。这个阶段,师生的网络空间是基本一致的,每个用户的网络空间都是各种应用系统的入口链接,各个系统并没有实现实质整合,师生使用的还是一个个不同的业务系统,需要在不同系统之间进行切换。学校、区域等开始培训教师如何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问题,要求教师具备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能力,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突破传统教学结构,丰富学生的学习与认知。


目前,绝大部分学校处于学校整体应用与整合阶段。

 

业务流程服务化重构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第三阶段,各种软硬件设施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各种能力形成服务组件,根据业务流程和相关关系智能化重组为教育服务架构,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专属服务,核心关注是个性化的服务。


从技术层面上看,基础设施逐渐云化,统一用户工作台系统,建立以数据中台为核心的校园服务集成枢纽系统。各部门应用系统均要进行服务化改造,各种能力形成服务组件,通过插件式框架结构和适配器技术接入数据中台。各种业务流程均可基于数据中台进行服务组件的智能化编排,低代码快速实现。建立了规范的应用数据采集标准,在符合伦理道德、统一教育数据标准的框架下,各类数据通过中台进行采集、交换、汇聚,并在不同业务环节中自动流转。各种业务流程及其关键环节可根据用户角色配置到用户的个性化工作台,面向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个性化业务流程服务,摒弃无关软件功能。这一阶段的核心技术是数据中台,用户进入后看到的不再是千人一面的网络空间,而是千人千面的数据中台,每个用户面对的不是一个一个的系统,而是一条一条的办事业务流程。其核心的技术特征是数据中的微服务化架构,把所有软件的关键性功能变成一个一个可以获得的服务,并通过数据中台进行动态编排,形成一种服务化的架构。它是集成数据环境的应用体系,打破了以软件模块为中心的思路,以业务流、数据流为核心推进系统建设,不再是一个软件对应一堆模块,它是以数据中台为核心进行数据驱动,把实现多系统数据流转和共享作为核心目标。


从业务层面上看,这个阶段是以应用需求为导向,通过业务组件化促进应用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业务组件化是从现有的信息系统中剥离出来的一组稳定、通用的细颗粒度的服务组件,它们遵循标准化的服务规范,每个组件都能通过标准接口与其他组件结合,形成整体的业务应用系统,这使得系统具有更高的灵活性、适应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这种可扩展的组件实现了关键教育业务的数字化,集成了协同的流程重构能力,既可以实现单项业务职能只有一个管理部门,做到了机构不重复、业务不重复,又可以实现业务环节之间无障碍、紧密的协同,而且还能够实现跨越多个部门的业务流程的重组与创新,真正做到从用户体验的角度设计教育业务的模式。业务流程创新是这个阶段的核心特征,一些不适应数字化的老旧流程将被淘汰,一些更人性化、更高效率的业务模式将会被创生。


业务流程化阶段的核心特征有两点。其一,低级信息化只关注静态要素的建设,没有建立起流畅的信息链,使得信息在整个系统中的流通和交换出现中断,信息流通不畅,信息所到达的每个节点不符合教学实践的流程,而是偏离实践的情况。普通教师获取有效信息困难,需要付出大量实践的努力,才能拉近信息化与教学实践的偏离,增加了很多工作量,非但没有提高效率,反而增加了负担,导致很多教师在实践中对信息技术有非常强烈的抗拒感。其二,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业务流程创新,始终将系统进化的驱动力指向人的实践,将人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渗透到其他种群,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将每一个节点的能量都带动起来,促进信息按照实践需求平衡流通,人的实践活动是信息生态进化的驱动力。


从人本层面上看,业务流程化阶段更加强调用户体验,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师生通过专属的密钥登录后,进入到千人千面的个人化工作台,获得与其角色相关联的在线服务。不同用户享有跟自己角色相对应的服务,用户只需关心可获得的服务,而非各种应用系统。各类服务形成流畅的业务流,用户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个系统切换,而是一项项可以解决具体业务问题的服务以及服务对应的资源。以人为中心而非技术为中心成为这个阶段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导观念,推进教育数字化从关注计算机、网络、软件、平台等代表性的“物”,转移到以“人”为中心的用户体验、可获得的服务、无缝的业务流程等。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价值是生命环境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从以“物”为中心转移到以“人”为中心。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为学生和教师创造一个现代化的生存环境,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生命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将教育信息化的这种发展观称为生命环境观。生命环境观强调教育信息化“以人为本”,突出“学生和教师的生命质量”,站在生命的层面上研究和处理教育信息化的各个要素。


目前,少部分学校开始进入业务流程服务化重构阶段。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