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E教江苏•实践探究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43期 总第6257期 2023年02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43期  下一期
传统文化涵育下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探究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涛 发布日期:2023-02-22 14:44:04

信息科技有其特殊的学科属性,课堂教学以操作实践为主,传统的技能相授已不符合当下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更不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信息科技教学,既符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又能在璀璨的传统文化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助力学生实现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的融合发展。


一、惯性思维,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的共性表征


1.葫芦依样——操作技能的简单相授


小学信息科技的课堂教学模式普遍是讲授型,部分教师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往往会采用演示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依葫芦画瓢,进行简单的模仿。


2.索然寡味——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讲授计算机理论知识的课堂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沉沉。教师急于将抽象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灌输给学生,完全没有精心设计情境,没有将知识融入实际生活,导致学生听不懂、不想听。


3.学科分割——课堂内容离散孤立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智慧课堂,让信息技术辅助学科教学。但是教师们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将教学目标聚焦在技术本身,而没有将其他学科知识融入其中,让其他学科知识来辅助信息科技教学,导致课程内容孤立难懂,缺乏情感。


二、涵养情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1.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信息科技课堂教学,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堂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2.打造生本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将优秀传统文化与信息科技课程相结合,将以师为本的教转变为以生为本的学,实现角色转变。学生徜徉在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探究、有所创新,在自主学习中实现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能力、信息社会责任的全方位培养。


3.涵养人文情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信息化时代下很多人会忽略文化背后的精髓,被快餐文化所迷惑,很多学生熟知网络热词,但对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将优秀传统文化与信息科技相融合,就像是浮躁夏日里的一缕清凉,又像是信息爆炸时代下的定海神针,让信息科技课堂有了明确的方向,让学生能在信息社会奔向真、善、美,做一名出色的数字公民。


三、赋能路径,小学信息科技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教学策略


1.以生为本,创设传统文化学习情境


(1)引经据典,徜徉传统文化的浩瀚海洋


情境就像知识的大门,情境创设得如何,这扇大门就显示出相应的状态。教师想要带领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首先要让学生进入这扇大门。将传统文化中的诗歌词赋、人文情怀、民族文化等融入信息科技课堂,让原本枯燥抽象的学科知识变得温情、浪漫、有趣,带领学生在现代科技环境下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2)巧借媒介,创设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好的媒介来呈现最佳效果,例如伴随着熟悉的上课铃声后教室中传来的缕缕琴音、每逢中秋佳节座位上的惊喜月饼、夏日里自制的绫罗羽扇、节日里窗户上张贴的雅致窗花、乔装打扮来自远方的诗人教师……新奇的事物总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相信璀璨的传统文化定能让信息科技课堂变得五彩斑斓。


2.抽丝剥茧,探寻编程内容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点


(1)情感熏陶,巧借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学生对这些节日习俗都比较熟悉。在课堂上将传统节日与信息科技学科知识相结合,可以让整节课变得温情,更有感染力。


如教学“画正多变形”一课,学生需要掌握“画笔”模块的使用以及画正多边形的技巧。通过与数学学科相结合,学生能快速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在探索过程中实现计算思维的培养,但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力度不够。在反思课堂的基础上,笔者反复研究正多边形的特征,发现正多边形的不同组合有着千变万化的视觉效果,这与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窗花有异曲同工之处,于是,笔者决定将这节课与传统节日春节相结合。课堂伊始,通过欢快的锣鼓声、热闹的鞭炮声将学生的思绪一下子带回春节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说出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有贴窗花的习俗,寓意辞旧迎新、接福纳祥。随后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利用编程软件探索、实践,设计出形状各异的精致多边形窗花,完成教学任务。


(2)文化纽带,巧用诗歌词赋


唐诗宋词由于其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和民族文化底蕴,很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并在不知不觉中陶冶我们的情操。以教学“花朵缤纷”一课为例,这节课需要学生掌握利用图章复制角色的办法以及随机函数的使用。在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情境创设中,笔者以花为媒,引导学生说出与花相关的经典诗句。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手,一句句古诗脱口而出,全班都沉醉于经典古诗词的魅力中。在接下来利用编程软件为古诗词配插图环节,每个人也都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3)经典诵读,品阅经典名著


四大名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其中不仅有精彩的故事,更有触及人心的文化内涵。以教学“火柴人跳舞”一课为例,这节课需要学生掌握切换造型的方法及角色、背景颜色变化的方法。笔者将课堂角色更换为学生熟悉的《西游记》主角孙悟空。课堂以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游记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开始,学生听到这首歌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接着笔者引导学生说出孙悟空的本领,从而引出“七十二变”,再引出本课重点“如何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造型进行变化设计,通过脚本的搭建,最终实现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涵养。


这一代学生正处于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基本交往方式的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获取、辨别有用信息的能力,还要有利用数字化技能去创新实践的能力,更要有求真、向善、臻美的价值取向,这样才能成为信息社会合格的数字公民。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