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E教江苏•教学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52期 总第6326期 2023年09月04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52期  下一期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曹娟 发布日期:2023-09-01 14:12:3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并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规范。由此可见,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借助各种资源和策略培养学生语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提升打下基础。


一、构建自由多元的课外“阅读场”:语言材料积累


1.推荐风格多样的语言材料


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围绕学生学段特点,编写不同年级、不同学期学生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比如一些中外优秀作品、优秀儿童读物等。同时,鼓励同伴之间相互推荐和交换读物,比如写推荐卡、建立“书香漂流小屋”,让学生的书流动起来。为了阅读内容的丰富性,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可以加入进来,一起为学生推荐读物,比如,科学教师推荐科普读物,美术教师推荐美术欣赏读物,数学教师推荐有趣的思维训练读物等。这样一来,学校推荐给学生的阅读书目不仅有经典文学名著,还有百科类、数学类、艺术类等,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拓宽了他们的阅读视野。


2.开设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线下线上相结合 在线下,教师可以每周开设读书会,用推荐、展示、交流、反馈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再现书中情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信息时代,学生也可以通过校园电视台或者公众号等进行线上“晒读”。校园电视台直播参与者一般是学生,各年级学生依次展示经典诵读的成果。学校利用公众号打造阅读品牌栏目,精选名家经典,并挑选朗诵出色的学生按主题拍摄朗诵视频,精心剪辑制作后在公众号上发布,推送给全校的学生观看、学习。


图文视频相结合 从活动的呈现方式来看,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呈现形式,如各种形式的阅读卡片(摘录卡、人物卡、主要内容卡、续写卡等),学生从中读懂了内容,也获得了语言经验,便于对语言规则进行感悟和把握,有利于语感的快速形成。此外,思维导图也可以使学生的“晒读”更有表现力。当然,除了图文结合的形式,视频也是一个不错的表现形式,学生拍摄视频进行“晒读”有助于激发其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探索语感培养的多元阅读课堂:语言思维引导


1.对比式阅读,增强语言的敏感度


语文学习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教师可在阅读课上经常开展对比式阅读训练,让学生学习从各个角度来对比分析语言文字,提升语言敏感度,进而培养出良好的语感。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阅读时,教师让学生重点关注文章描写翠鸟捕鱼所用的动词,并提问大家能不能把“冲”换成“飞”,把“吞”换成“吃”或“叼”。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将目光聚焦在翠鸟捕鱼的动作上,通过对比,发现了作者的准确措辞,感受到了翠鸟的敏捷和机灵。在这样的对比式阅读中,引导学生不断品读,内化语言规则,体会语言的魅力。


2.想象性阅读,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想象的本质是一种思维的灵活性,一般情况下,语言活动是通过想象与联想展开的。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记叙了作者坐船在海上观看日出的过程,文章语言准确、生动形象,是一篇描写日出的经典散文。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再现语言所描绘的场景。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透过文字进入语言所描绘的情境,感受颜色、亮光的变化,在脑海中再现太阳即将喷薄而出的画面。


3.思辨性阅读,发展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反映了学生洞察所学内容实质的能力以及厘清其相互关系的能力。培养语感必须要发展思维的深刻性,思辨性阅读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一文时,教师可以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体现文本的最大价值。比如,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这个楚国人吸取教训,他应该怎样推销矛和盾才会不自相矛盾?”引起反思,触动觉醒,引发辩论,这一教学环节成功地让学生展开了思辨,实现了语感教学的突破。


三、形成强化语感的多元写作策略:语言实践引导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长期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运用大脑中已形成的正确的语言规则去处理文本语言、指导语言实践的能力。语言的运用主要是写作训练,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用教材中的语言加强写作训练,有效强化语感。


1.基于作品创造


教材中有很多语言优美的作品,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作品表达方式进行拓展训练和重构训练,加深学生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增强语感在语言实践中的引导作用。例如,教师引导学生揣摩《手指》一文的表达方式,并进行仿写训练。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厘清了作者的写作构段方式,感受到了作者的写作方法之妙,在此基础上进行段落仿写,才能写出趣味,进而培养和强化了语感。


2.融入情境创造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写景散文,堪称经典。文中描写了水城沉沉睡去后的寂静,展现了威尼斯的静态美。结合“园地”中的训练点引导学生写一写“放学后的校园”,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连接课堂内外的空间,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3.回归生活创造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三月桃花水》一文中,作者采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手法。教师让学生学习写法、积累语言。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晒晒我的自然笔记”活动,学生记录观察到的景物并画出来,在旁边用几句话进行描述,可以用最近积累的语言,也可以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在真实情境中练习语言文字的运用。通过这样的迁移创造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作品中优美语言的建构方式,还能在生活中生成自己的语言。这种沉浸式的语文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语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