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的提出加快了信息化教学的步伐,也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助力“双减”政策的落地生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政治观、价值观、思想观的重要途径,对其未来的成长具有积极且深远的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围绕“双减”背景下如何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剖析,以期与同行交流。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但是,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对落实“双减”政策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刻,欠缺信息化教学能力,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水平。学校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也不够充分,导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1.信息化教学理念尚未形成
首先,部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对“双减”政策的关注和理解不够深入,认为“双减”是针对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学科提出的要求,而道德与法治学科不需要进行“双减”,忽视了作为教师应为国家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这一思想。其次,部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学习态度不够严谨,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对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积极性不高,不愿意踏入教育的全新领域。最后,部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意识比较薄弱,对信息化教学理解得不够透彻。
2.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有些教师已经意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但仍有部分教师在接触信息技术时产生畏难情绪,感觉学不会,或者受到兴趣、年龄等因素影响而放弃学习,在教学时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习惯,拒绝使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教育资源。还有的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知不足,只是将信息化教学看作简单的PPT教学或者多媒体教学,这些情况导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3.信息化教学培训有待加强
一方面,部分学校信息化硬件设备更新滞后,不利于教师改变固有思维。有些教师虽然掌握了信息化教学理论,但是欠缺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不到位,培训活动开展次数过少,质量不高,且培训方式较为单一,没有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针对性的培训目标。
二、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双减”政策的提出开启了我国教学改革的新浪潮。如何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立德树人结合起来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立足于当前教学背景,改变教学观点和手段,以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1.转变思想观念,提高信息化教学主动性
教师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利用现有的学习途径,积极参加提高信息化教学理论和实践应用的培训,提高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学会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实自己,努力成为具有信息化专业知识的教师。
2.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有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相关资源,教师可以通过该平台查阅有关资料,学习名师的先进教学理念,有效解决教学资源短缺、教学信息分散等问题,做到教学资源的共享利用。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能够丰富备课内容,为学生的延时服务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学习内容,加快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3.建立培训规划,助力教师信息化教学的长效性
教师发展中心要做好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规划,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保证信息化教学的长效性。学校可以与地方政府及信息化部门合作,共同开展信息化教学培训。学校领导层要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核,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记录教师在课堂上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频率。学校要建立反馈机制,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完善不足之处。教师发展中心和学校要勠力同心,让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成为一个长效机制,为“双减”政策保驾护航。
“双减”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仅是要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更重要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它提出了与时代相适应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是让“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力保障。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淀的过程。教师应从思想上、行动上进行转变,有效助力“双减”政策的实施,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