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署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 教育厅厅长沈健:学习吴邵萍争做人民满意教师 高邮教育系统“五评”活动广受好评 洪泽教育局赴金湖学习交流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 《妈妈,我压力好大》的背后……
精彩导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7期 总第4177期 2011年03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7期  下一期
《妈妈,我压力好大》的背后……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韩松 发布日期:2011-03-09 17:02:28

     近日,南京鼓楼区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月月”的一首《妈妈,我压力好大》流行网络,引发许多家长、老师和学生的共鸣。该诗颇具现代诗风格,既写出了月月不堪重负的沉重心情,也唤醒了一些过于追求分数的家长,更促使教育界人士反思当下的“减负”“素质教育”的落实成效。
     “时光一天一天被学习打发,学习的内容难度也越来越大。妈妈,我想告诉你,长大的我不会没有出息,不要让大自然和我没有关系。给我放个假,好吗?妈妈,我的压力真的好大。”孩子压力过大,求妈妈给自己放个假,作者伤心,闻者痛心。
     “我在家,不是摆弄芭比娃娃,也不是上游戏网站4388,而是拿起笔在奥数题上比比画画。”这几句话形象地点破了当下的教育困境:小升初压力过大,过分追求名校的心理导致家长不断给学生加压,且存在奥数成绩左右升学好坏的现象,学生不得不没日没夜地做题。其实,岂止小升初,中考、高考亦然。
     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政府共下发过近40个有关“减负”的正式文件。但是,中小学生的负担却始终没有减下来。已往“减负”措施大多从规定学校的课时数,不许额外加课、补课入手。近年来,由于认识到课程内容制约着教学的时间,教育部门多次裁剪知识点,以降低学习难度求“减负”。这样又造成学科体系的不完整,新入学的高中生常常需在开学初先补课,否则难以听懂高中的课程内容。与此同时,世界性的知识爆炸和新知识不断涌现,教育部门又不得不往教材中不断增加新的知识点。如此减增、增减循环,课程内容出现了动荡。教育部门的“减负”举措陷入了尴尬之境。
     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得学生无暇玩耍,更谈不上全方位发展。已有调查显示,长此以往,学生们的体力、动手能力、交际能力不断下降,和世界其他地区、国家的同年龄学生更是无法相提并论。然而,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减负”就这么沉沦了?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客观的国情决定的,人多竞争大,不得不采取硬性的考试方式选拔人才,但另一方面,还是观念和魄力的问题。据悉,我国的基础教育投入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教育投入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甚至连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也比不上。数据显示: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我国还不到4%。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完善基础教育,增加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是当务之急。我们应想想清楚,到底是把孩子们逼上独木桥好,还是回归教育的本质,因材施教的好。
     江苏副省长曹卫星说道:政府要保障义务教育的质量和公平,完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大幅度增加义务教育投入,实现均衡发展。但反观如今白热化的“华约”“北约”考试,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加重了学校、学生之间的竞争。而经济收入差距导致的教育资源与教育水平的落差,也致使这场竞争隐含着某些“不公”。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义务教育阶段敢于实施“一剪齐”,当地自2008年起实施的“同标准、同要求、同发展”工程,让每所学校有了提升的做法,是否值得借鉴呢?
     同时,解决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可从课程内容改革入手。从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获得成功的需要出发设计课程重点,教给学生最核心、最有价值的知识,不搞题海战术,把知识点整合、融入到课程教学和生活中。
     月月的妈妈对孩子采取的是一种比较严厉的教育方法。为了孩子上学方便,她特地租住了学校对面的房子,每天陪读到晚上10点。为了孩子能上个好中学,她还特地请了数学和语文家教。但是由于压力过大,月月的期末考试成绩并不好。
     令人欣慰的是,该诗流传网络之后,月月妈妈已经反思了自己,这个寒假给月月放了一个“长假”。
     但愿“减负”不再成为明减实增的口头禅,但愿这样的“求解放”的诗歌不再出现。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