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双减”,我认真学习研读,依托“生长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实际获得,寻求高效与创新。我在实践中注重作业设计,尝试设计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力求让每位学生在每节课中都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在主题课的三节关键课中,我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经历从复习到探究再到提高三个阶段。
一、互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最优方法
“生长课堂”教学法重在启发,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同时让学生开展互学、展学、再互学、再展学的小组活动和组间活动,希望学生不仅拥有独立的思维,也有高强度的思维碰撞。
“生长课堂”和简单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区别,小组合作关注互学,对展学要求不多,而“生长课堂”关注讨论后的实际获得,也就是展学部分的表现。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教师要对组长进行培训,指导组长给组员分配不同难度的任务。组员也要善于表达和倾听,做好与其他组互动的准备,希望通过这样的长期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能力。
二、做一个会“带节奏”的教师
会设计活动,善于在课堂上开展互动,就能上好一节课吗?我想还要加上另一种技能——为课堂“带节奏”。以学生为中心,将一节课交给学生是最大胆的尝试,但新问题也会随之而来。勾股定理活动课上我就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开课前我思考:学生展学时出现问题该如何应对?学生讲解不到位如何处理?学生似懂非懂时如何使之深入理解?针对这些预设问题,我通过以下做法一一突破。
1.深入组内,与学生一起讨论
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组的证法理解得更为深入,针对每种证法我都设置了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展开思考,这样展学时就基本不会出现知识性错误了,推证过程也会更加严谨。
2.关注展学,考查讲解重点
认真听取每个小组的展学过程,着重考查是否有针对重难点的讲解。若有所欠缺,可以通过让其他组提问的方式着重分析,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突破难点。
3.担任好“掌舵者”的角色
授课中发现学生不善于提问,我会先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寻找问题,从而更加认真地聆听展学小组的讲解并进行点评。
三、精备例题,层层递进
在主题课的三节关键课中,我都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设计思路,为学生搭建适当的台阶,让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容易入门,在逐步深入的过程中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更好地探究,分解难点。
1.突出主题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是学生应知必会的内容,但对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解方程时如何更快更准地选择一种比较恰当的解法仍是难点。因此在设置问题时,我会让学生在指定方法下进行各种解法训练,同时带着问题去求解。有了这样的数学经验,再引出变式,学生就会选取适当的方法求解,轻松找到最优解。
2.突破难点
根的判别式是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的重难点,在设置课程时应让学生巩固根的判别式与方程根的关系,同时设置变式问题,深化分类讨论的思想。之后再精选两道中考模拟题,突破难点,搭建多重台阶,让学生更易接受。
3.创设故事情境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针对学生的畏难情绪,我精心设计了贴近生活的情境,整节课围绕同一个故事展开教学。首先新编题目,让学生列方程求解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速度,体会其传播之广、速度之快,再让学生计算在国家的大力防控下,病毒传播速度的下降率之大,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第二个问题的引出对是在疫情好转的背景下,让学生共同设计美丽的校园,从而引出对几何图形问题的探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渗透建模思想。
四、注重学科素养的渗透
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重点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抽象能力。以一元二次方程应用为例,教师可尝试在教学中设置微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及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核心素养。
当然,微项目式学习要有信息化的引领,学生可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对这一重点环节进行交流展示。先利用信息技术快速发现并提出问题,再利用电子白板进行交流展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教师用课件展示方案并总结,引导学生将设计方案呈现在学案上。
五、精备作业,事半功倍
为学生量身打造属于他们自己的作业,最终制定有效的个性化作业,是减负的关键所在。假期里我参与了“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培育活动,对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的区别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通过不同形式的作业让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学习。
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经常布置所谓的分层作业,但若只是针对学生作业量的分层,效果甚微,需要教师科学地制定分层作业方案。弹性作业是针对学生能力提升层面所布置的,是在学生能够完成基础性作业后教师根据学情酌情布置的。教师若忽视了学情,盲目设计弹性作业,会导致学生不能按照自身的节奏逐层递进进行提高,结果只会事倍功半。个性化作业是针对不同学情的学生甚至是针对每一位学生制定的不同的作业方案。在日常教学中给每个学生布置一份作业不太现实,于是我选择将基础性作业、弹性作业、分层作业等穿插布置给学生,这样也能实现一定意义上的个性化。
以一元二次方程复习主题课为例,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基础性练习是应知应会内容,不设置分层内容,通过弹性作业部分协调不同能力学生的作业。第三课时实际应用问题稍有难度,我以个性化活动的形式开展,实现个性化培养。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骨干教师、毕业班班主任,我定会走在落实“双减”的前列,不断尝试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