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E教中国•融合创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64期 总第6402期 2024年03月25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64期  下一期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复合型小语种资源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现状及实施策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石舒窈 发布日期:2024-03-22 14:24:4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积极架设文明互学互鉴桥梁。深化公共卫生、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人文合作,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推进实施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建设数字丝绸之路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现象及共享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复合型小语种资源信息化平台是共享资源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织,是知识组织与知识传播的有效途径,也是社会信息资源开发的有力手段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普及,越来越多的个人或团体因为某些特定主题和交叉兴趣的诱导,急需进一步加深对“一带一路”小语种资源的扩充和了解。通过供需模型和商业策略分析,从加速语言交流融通的原始需求出发,将小语种生态拆分为学习、交流、继承及保护等核心环节,经由对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构建出的复合型小语种资源信息化平台,已成为近年来小语种生态研究和信息化建设的热点。自带信息服务属性的复合型小语种资源信息化平台一旦真正服务于小语种生态圈,将会充分激活小语种前所未有的生命力与活跃度,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和高速传播,形成平等对话、互惠共赢,以尊重和传承为基调的顺应兼收并蓄、多元共生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新格局。


一、复合型小语种资源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现状


小语种资源所属分支涉及过于复杂的行业背景和变量元素,因此,“互联网+”时代对复合型小语种资源信息化平台在多维度和多模态的思路设计及功能实现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实操中的真实反馈亦对复合型小语种资源信息化平台在信息分区和功能设定上的更新迭代有了更高期待。然而,受到诸多现实因素的影响,目前复合型小语种资源信息化平台尚存在如下问题。


1.平台建设理念滞后


随着实景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领域的普及,与传统数据库不同的是,复合型小语种资源信息化平台在资源管理上呈现出多元需求、分层匹配和垂直行业等新特性。然而,个别小语种研究机构还存在着为建平台而建平台的思想,致使部分形象展示型、产品介绍型的小语种资源信息化平台功能单一。


2.平台资源应用率低


现阶段,以高校小语种教学需求为主导的专业研究学者及使用者,对复合型小语种资源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投以长期关注,而其他使用场景对小语种资源的关注度仍然偏低。


3.平台构建逻辑模糊


受资源采集面窄、开发周期长、受众人群单一、社会关注度低等因素影响,复合型小语种资源信息化平台缺乏统一的编制逻辑和管理标准。目前平台逻辑模糊,主要表现为资源的采集—编制—发布—应用等逻辑链不完整,资源归类不清等。


4.平台管理标准不一


由于目前复合型小语种资源信息化平台尚无国家标准,相关企业各自为政,已经投入使用或正在建设的复合型小语种资源信息化平台普遍存在数据格式多样、开发数据库兼容性不大、基本功能重复开发、定制冷门应用难以广泛激活、已开发信息点难以对齐等问题。


5.平台应用供需失衡


一系列供需不匹配的问题,不仅造成了技术资源、学术资源及管理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从长期可持续的资源管理及文化生态保存来看,负面影响也是极大的。至此,要想厘清供需失衡的矛盾点和核心诉求,就需要回到最初的供需问题,从源头开始逐个解决。


二、复合型小语种资源信息化平台的实施策略


鉴于复合型小语种资源信息化平台具备多元需求、分层匹配和垂直行业等新特性,且最终是以信息化平台的产品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层面。因而,本文提出复合型小语种资源信息化平台的实施策略,具体如下。


1.梳理行业需求,明确平台操作功能


商业的本质是供需匹配,商业策略分析的实质是通过模型分析使供应方的资源满足需求方,最终达成供需的动态平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地缘位置等因素的长期影响下,形成了分散错落的多语言形态。因而,使用对应语言完成沟通成为后续整体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大前提,对复合型小语种资源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提出了多维度、多模态要求。一个满足需求分析模型的、实操性较强的复合型小语种资源信息化平台应具备语料资源库(素材库)、语言交流论坛(实践案例库)、语言学习数据库(文本库)和语言管理平台(课程库及监督平台)等四大功能。


由于小语种数据资源的本质为小语种生态现象的显性表达,所以在整理和规划语言资源时应更多地考虑其多样性特征。不同于其他类别的平台应用或数据库,从整体来看,复合型小语种资源信息化平台的数据库可以分为素材库、实践案例库、文本库、课程库等。对各种资源进行分类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使用者的效率,同时还可以依据不同使用场景的要求,对部分环节进行优化管理,构建由一个或多个大型资源主题为核心,以各具特色的行业分布为依托的检索和服务平台。


2.厘清平台逻辑,规避前期遗留问题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别涉及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要、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种五阶模式由低到高可将需求分为不足需求和增长需求两个层级,即在高级需求产生以前,低级需求只要部分满足就可以了。将该理论应用于复合型小语种资源信息化平台的需求分析上,同样是合理的。语言的学习交流与继承、资源保护和权利维护作为基本需求,在更高需求出现前得到部分满足即可;而存留语言特质和文化导出作为高级需求,是应当在前者都已得到满足的基础上逐一叠加的。这就意味着,进入文化经济的多元开发阶段,复合型小语种资源信息化平台应对前期的遗留问题进行逐一规避和整合。


整理和收集语料流程标准化,可以提升学习和分享环节的热度。小语种的生态圈和发展范围高度集中在小语种的使用者和专家学者之间,自有圈层的相对封闭和高门槛限制了热点在短时间内的快速分享和高效传播。因此,作为一个独立的垂直行业和语言圈层,应从语料的来源(输入)开始,经过统一且标准化的整理和收集流程,划归对应的分区和行业,以激活学习和分享环节的热度。


开发和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小语种生态的原始需求可分为对小语种资源的学习、交流、继承及保护四大核心需求。而最终输出的信息产品及服务可定义为复合型小语种资源信息化平台及其产出。因而,基于上述分析可得出复合型小语种资源信息化平台的工作逻辑。(如图)

 


3.优化供需模型,促进平台精细管理


从原始需求的分析和匹配解读,将语言作为研究基础,以语料的输入输出为主要纽带,完成从信息采集到属性元素分析,再到资源管理输出的可循环工作逻辑,整个平台的建设与应用过程展现了信息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方式,在传播性、增长性和持久性方面与传统消费方式的差异。


参考平台本身语料资源库(素材库)、语言交流论坛(实践案例库)、语言学习数据库(文本库)和语言管理平台(课程库及监督平台)等四大功能,结合语言本身的学习和使用属性,对资源的收集、展示和管理提出了行业精细化要求,在平台的功能分区和展示上需要依据语言本身的复杂多样性去实测实操。


语料资源库 资源库作为素材收集和储存的需求承载实体,其主要目的是满足语言学习和继承的不足。同时,考虑到实际教学使用场景,应将语言研究、语言教学、翻译应用和词典编纂分割成不同使用场景,逐一分区展示。


语言交流论坛 论坛以主题交流和讨论为主要形式,通过对同一或类似主题的发散及讨论来激活指定使用者的兴趣点。所以作为一个实践案例库,应针对不同行业需求背景和应用场景的差异,摘选最为高频和实用的科技、外交、医学、旅游、商务等场景,以方便对应研究者及行业生态使用者进行对口信息浏览及扩散。


语言学习数据库 以文本的处理、索引和展示为主要目的文本库,其核心功能更偏向于为小语种专业研究者及专业研究主题服务。输出统一的编纂和整理标准、统一的储存及共享标准,是从源头上避免重复开发、信息孤岛等现象,拉齐各项开发资源形成可持续利用和循环利用的关键。


语言管理平台 在各项需求得以满足且基于共识标准和统一逻辑的前提下,生态体系内的合理监督和规范化管理是使其健康发展、有效存留并实施监督的必要环节。该功能超脱于语言特性本身,但能辅助语言生态的长期持久健康发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和核心组成部分。


4.顺应商业战略,服务“一带一路”


进一步挖掘复合型小语种资源信息化平台作为多媒体数据库的融媒体价值,优化资源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加速数据来源的更新和扩充,激发使用者的兴趣和热情,产出持久有效的信息或服务,是对这一趋势的顺应和正向利用,也是随着小语种开发使用进程的加深而趋于常态化的策略优化。分享的触发规律在于对兴趣点和主题的合理引导,基于此,在后续的平台建设中加入共享热点话题、群体讨论(聊天社群)和普及文章等作为共享平台的通识性功能,不仅能减弱小语种生态本身的高冷设定,降低破圈门槛,也可以在合理引导的前提下,对部分目标受众和潜在受众产生定点引导。


复合型小语种资源信息化平台及其输出可定义为广义的信息服务,即作为商品具有交换的属性并具备交换价值。而商品作为生产和交换之间的联结,在同时满足时间、交换目的、数量可量化需求的基础上,当其具有一定公认价值及可衡量标准时,即可定义为一般等价物。本文以小语种生态圈作为具体商业环境,将复合型小语种资源信息化平台及其输出作为等价物来衡量,当该等价物具有媒介特质、可满足时间及交换需求并具有公认价值和可衡量标准时,便完成了价值的提取和赋能,可作为认定的一般等价物进行融通和交换。由此可知,作为以服务为主要目标的复合型小语种资源信息化平台需具备公认价值、可衡量标准并满足交换的需求,通过对商品属性的更新和迭代,满足商业环境(小语种生态圈)对使用功能的更高需求与期待。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复合型小语种资源信息化平台可以在具备四大核心功能的前提下,满足资源共享者、语言研究者和生态管理者等不同角色在功能设定及权限区分上的不同需求。同时能兼顾实时更新、合理分享、高效沟通的原则,以更亲民、更综合的整体形态满足社会各界的期待,从而真正起到加速交流融通的目的。


【本文系湖南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学校智能化课堂建设与应用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JK21CXX009)】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