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E教江苏•教学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66期 总第6413期 2024年04月22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66期  下一期
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方法初探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曾柔 发布日期:2024-04-22 13:51:13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国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新概念的提出也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要在核心素养下重构课堂教学,打破以往单一的学科教学模式,努力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综合型、创新型人才。


一、新课标下的音乐学科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在艺术学科中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方面。音乐学科依据这四个方面列出了“欣赏、表现、创造、联系”四类艺术实践方式。新课标要求重构教学目标,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够学到音乐基础知识,还能实现单一知识的串联;跨学科设计大单元、大主题式的音乐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艺术素养。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使音乐学科特性逐渐彰显,同时又不割裂音乐与艺术课程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分学段学习目标的设计体现了整个义务教育中艺术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和进阶性。


二、新课标下的音乐跨学科教学策略


1.改变教学方式


新课标指出要适应学生发展,分段设计课程,遵循艺术学习规律,体现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连续性的特点。第一学段(1~2年级)开设的“唱游·音乐”课程内容主要是情境式、游戏化的课堂学习活动,体现从幼儿园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与衔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转变教学模式,设计多种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探究,主动参与,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森林水车》一课时,笔者通过分段聆听、欣赏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作品。在每一段的音乐学习中,笔者都设计了不同的音乐实践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旋律的记忆,使他们更快地区分各个乐段,同时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2.创新教学目标


整合目标,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新课标提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开展跨学科大单元教学,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整合教学目标。例如笔者将音乐教学与舞蹈、美术相结合,带领学生在学习歌曲《森林水车》时结合舞蹈律动进行美术创作。通过律动和美术构图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展开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艺术综合素养。


学科融合,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综合性的教学目标还体现在审美感知能力的提升。笔者在跨学科大单元教学设计中,从舞蹈和美术的角度带领学生欣赏音乐的艺术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提升其审美感知能力,发挥艺术学科协同育人的作用。


3.提升教育理念


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创新能力新课标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活动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不禁锢学生思维,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勇于创新实践。


在学科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  新课标还要求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不将任何一个学科割裂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在以本学科学习内容为主的前提下,融合其他学科内容,突出课程综合性,通过多点多面强化学生学习效果,避免片面的、孤立的学习过程,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标的重点在于核心素养的落地,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教育应适应当前社会环境的转变,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时代新人。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以更高质量的教学为培养新时代人才付出努力,不断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核心素养落实。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