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E教中国•技术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67期 总第6417期 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67期  下一期
智慧云课堂使数学教与学更轻松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利 发布日期:2024-05-13 10:33:50

智慧云课堂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教育信息化产物,是将优质的教学资源、先进的学习形式,以及智能化管理与交流平台进行有机融合的教学工具。简而言之,其实质是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在线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将教师与学生连接在一起,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智慧云课堂作为一种辅助课堂的教学手段,以便捷、高效、互动性强等优势,为课堂教与学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为基础教育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一、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分析


笔者经过调查研究,总结出目前我国中学生数学学习状态存在的五个主要问题。一是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养成不足,学习过程仍然以被动接受为主,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二是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缺乏质疑精神,思考浅尝辄止。三是学生缺乏长期持续学习的内驱力,主动学习难以持久。四是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足,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未能真正形成。五是学生只满足于听得懂、会解题,对知识理解不深刻,更缺乏自主探索的动力,没有形成自己的思考,合作交流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智慧云课堂的概述


随着教育技术手段的更新和发展,通过智能终端工具建立学习社群,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平板电脑之间能有效互动的教学模式,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新趋势。智慧云课堂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智慧云课堂是指教师应用智慧云课堂教学系统中优质的学习资源,利用智能终端工具将信息推送给学生,让他们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并对他们的学习成果进行即时评价的一种教学工具。例如,在智慧云课堂环境下,学生通过线上数学实验能够完成对新知识的构建;教师通过系统资源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探究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笔者认为,智慧云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优势。首先,智慧云课堂能够实现个性化学习,通过智能化的学习分析和推荐,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其次,智慧云课堂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和较强的交互性功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最后,智慧云课堂能够实现实时反馈,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智慧云课堂进行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实现个性化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智慧云课堂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1.智慧云课堂使教学资源共享更高效


资源共享是智慧云课堂的显著优势之一,教师可以上传数学教学资料到云端,供学生随时随地访问和学习,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也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提前学习数学教学内容,然后在智慧云课堂上实时提问,教师及时回复,这种一对一双向沟通有效提高了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这也使得师生课外互动交流成为可能。此外,学生可以上传自己的数学作业、学习随笔供教师批改,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作业设置成共享模式供全班学生浏览。智慧云课堂还提供了实时反馈的功能,教师能够即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而调整教学步调和策略,确保更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


智慧云课堂以其独特的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和实时反馈等功能,正在逐渐改变教师与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让数学学科的教与学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2.智慧云课堂使教师备课更便捷


在备课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讨论能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需提前对新课程进行设计,包括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以及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这个过程需要同学科备课组教师不断地讨论、修改。但现实中,备课组教师随时随地集中备课并不现实。教师们有各自的教学任务,集中教师共同备课的时间难以统一。现在教师利用智慧云课堂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问题。所有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线上对备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建议,供全体备课组教师参考,这种集思广益的备课方式受到教师们的欢迎。


同时,丰富的资源库也让教师备课更高效。作为一线教师,制作课件、备课一直比较耗费时间,既怕教学设计的导入部分冗长烦琐,又怕内容不够新颖,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教师利用智慧云课堂进行教学,则可大大减轻自己的工作量,提高备课效率。教师可以从智慧云课堂自带的课件和视频资源中引用相关配套教学PPT、动画、教案等,并在此基础上兼顾课堂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3.智慧云课堂使师生互动更流畅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智慧云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让学习变得更加灵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智慧云课堂获取教学反馈,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教师的建议,以便及时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在信息反馈中可以了解到教学过程中自己讲课的声音不够大、讲课速度较快、学生重难点理解困难等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选择,都能被系统准确地捕捉并记录,再对其学习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教师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教师利用智慧云课堂还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让教育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4.智慧云课堂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智慧云课堂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推送与之相匹配的个性化学习任务,如数学阅读、数学故事、数学大观园、数学活动等,这样的设计让学习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智慧云课堂可以集成各种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建模等,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易懂。同时,学生能够通过智慧云课堂的在线问答、讨论区等功能,及时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困难,及时解决自己学习中遇到的疑惑。这样的即时反馈机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问题,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智慧云课堂中,有全班作答、分组作答(学生可自由选择分组,进行小组间竞争作答)、学生讲(教师可指定学生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进行讲解)、讨论(学生在平板电脑上的发言可同步到教师机上)、抢答和随机点评(教师可随机选取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可以查看教学互动的结果,并进行点赞、评价。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随之得到激发,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5.智慧云课堂使数学教学更有效


智慧云课堂在数学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尤为明显。学生利用智慧云课堂,可以在课后复习课程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数学是具有一定抽象性的科目,个别学生学习数学总是慢半拍,智慧云课堂给学生提供了查漏补缺的机会。学生可以利用课后在系统中查看教学视频、微课资源、优课资源,利用在线答疑、小组讨论查看其他同学的发言,再结合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将知识融会贯通,更深入地理解课堂所学的知识。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可以激发自己的学习自信,提高学习积极性。


智慧云课堂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题和模拟试题,帮助他们提高解题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灵活选用系统中的试题来巩固自己的学习效果。例如,学习“一次函数”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教学资源包,包括一次函数的含义解析视频、文字,新课程相关的知识点,例题详细讲解和分析的微课,网络教学网址、优课网址,上学年学生讨论与小组学习资料,课程有关的习题、中考相关题目解析,等等,学生可按需选择。


教师还可以利用智慧云课堂中的投屏功能,将教学内容同步投屏到教室里的大屏幕和学生机上,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动态化,这也可以解决教室两边和视力较差的学生看不清黑板的问题。教师机拥有的白板功能,也让教师和前排学生摆脱了每天一身粉笔灰的狼狈状态。同时,上课过程中,教师拿着平板电脑自由移动,随时可以观察到各个位置上学生的上课状态。例如,在讲解平面图形“角”时,教师可以利用资源库中的动画,移动角的两边,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变化过程。在复杂图形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通过动画改变线的颜色,强化或者弱化某些线后,达到分析图形并找出破题方法的目的。相较于传统板书的杂乱和劳神费时,教师利用动画讲解教学内容就显得更清晰、更高效了。


四、结论


智慧云课堂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师生互动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教学空间及时间得到延伸,授课教师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大数据教学分析与反馈系统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在使用智慧云课堂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对教学方法的丰富性和可行性产生新的认识,教师的教学思维与学生的学习思维都会得以提升。而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智慧云课堂的优势,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让数学教学更精彩,让数学学习更高效,让数学课堂更智慧!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