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积淀再铸辉煌 灵动教育又写华章
学校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8期 总第4189期 2011年03月15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8期  下一期
百年积淀再铸辉煌 灵动教育又写华章
来源:南京市板桥小学  作者:潘来强 发布日期:2011-03-28 15:23:58

     南京市板桥小学“灵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去世后,留给温总理一个巨大的思考:为什么新中国六十年,都没有培养出杰出人才?全社会也在质问教育:中国教育改革了几十年,模式理念出了一大堆,为什么教育还是和医疗、房地产一样,成为民众攻击的对象?教学管理者们也在拷问自己:“为什么老师那么累,教育教学质量还是那样停滞不前?”老师们都在追问:“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这么不爱学习?怎么这么难教?”于是,我们深刻反思: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和践行策略正确吗?教育改革的核心到底在哪里?哪些是我们真正应该教给孩子们的东西?回首板桥小学百年的办学历程,展望百年板小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认为板小必须以“灵动教育”为旗。
     “灵动教育”提出的背景
     “灵动教育”的本质是要使人具有蓬勃的生命活性、灵动的意识、健全的自我和充分敞开的灵明,为孩子奠基人生,为教师发展助力,促进师生的可持续发展。“灵动教育”势在必行。
     1.现实必需   教育的主体需要接受“灵动的教育”。我们看到,“德育”中的孩子总是被动接受;“学习”中的孩子总是缺乏主动;老师眼中的孩子,娇气、厌学;家长眼中的孩子,骄横跋扈、唯我独尊;“活动”中的孩子,缺乏生机活力,老气横秋……孩子现在的表现有社会的责任、家庭的责任,更有学校教育的责任。我们真的亟需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引领我们的思想,让我们的教育主动适应孩子发展的需要,让师生教与学的过程变轻松,教育成果更显著,教育生活更幸福。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实践,首先特别注重滋养孩子的灵魂,然后使其心智和才能随之展开,最终培养健康、阳光、灵性十足的孩子——“灵动教育”,现实必需,应需而生。
     2.合拍时代   “灵动教育”与素质教育同步调,与新课改相呼应。素质教育强调“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开放性”,其核心的就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新课改主张重视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强调改变课程结构,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改革课程内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改进教育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改革课程管理,增强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倡导着力体现以生为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难看出,规模宏大的新课程改革,就是在让我们的教育工作改向“灵动”,课程设置更丰富,课程管理分级而又灵活,学生学习更主动,评价更多元——“灵动教育”,合拍时代,应时而生。
     3.源于积淀   板桥小学始建于1914年,历经百年沧桑。首先,“品高养德、博学育才、勤里求新、精中出灵”是板小近百年办学历程传承的理念精髓,“灵”字是核心。板小一直倡导教师教得灵活一些,学生学得灵敏一些。其次,越过世纪之交“九校合一”的新板小,全员共识:“学习,是最重要的生活方式;自主,是最重要的学习策略;习惯,是最重要的教育内容。”从中我们又可以读出对“灵动”的追求:“孩子要增强‘灵性’必须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灵慧’的孩子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自主’;良好的习惯,是孩子保持‘灵通’的保障。”不难看出,“灵动教育”是板小多年教育主张在新时期的一面旗帜。于是,“尚德敏行,灵动其中”的办学理念成为了板桥小学新时期加快发展的航标灯——“灵动教育”,源于积淀,应运而生。
     “灵动教育”的愿景与目标
     “灵动教育”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具有最美的“灵动”姿态。“灵动教育”的育人指向是努力培养“内藏灵秀,外显灵气,思维灵活,身手灵敏”的孩子。
     板小人对“灵动”的解读是这样的:志愿养德的口号最骄傲;自主学习的劲头最优美;快乐运动的笑容最灿烂;童心创造的美丽最动人;手脑并用的实践最宝贵;会打腰鼓的孩子最可爱。
     从中我们得出这样几种认识:第一,板小孩子的灵动成长也是“全面+特长”的发展,因为“灵动的姿态”正展现了板小的孩子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和“以鼓为友”的特长发展。第二,“志愿养德、自主启智、快乐健体、童心创美、手脑并用、鼓舞未来”既是孩子们应有的姿态,也是板小促进孩子灵动成长的策略。例如,板小孩子的德育素养一定是在“志愿者行动策略”引领下的“主体育德”的践行中提升的。板小倡导德育要让学生不是被动服从规范,而是主动适应规则;不是总担心违规受罚,而是总想为自己、为他人、为集体主动改变自己;不是总被命令、被训斥,而是主动快乐的成长。再如,板小的体育一定是阳光体育,根本目标不是培养体育竞技人才,而是让学生快乐锻炼。又如,板小的美育教育,就是要孩子们用自己的口与手学会欣赏和创造他们心中的美好……诚然,也只有这些才是最能促进孩子灵动成长的最佳策略。
     “灵动教育”的策略与践行
     板小“灵动教育”的美好图景是,校园处处灵韵十足,孩子个个灵动成长。我们的践行策略是:
     1.境显灵韵   学校建设以“鼓韵励志”为主题的校园物质文化,激励熏陶快乐成长。走进百年板小的校园,可以看到有一些新景观:大门隔离桩是红红的15个腰鼓,上面书写着诸如“一鼓作气”等褒义的“鼓”字成语;校门绿化带旁矗立着一座名为“鼓舞辉煌”的雕塑;操场西墙上绘了一组主题为“灵动——我们的姿态”的壁画,是卡通的“板小鼓娃”——“灵灵”和“动动”,激励并展示着板小的孩子“全面+特长”的发展;校园一角建成了腰鼓文化广场;学校大厅重新改造成了“灵动教育”理念的宣传窗口;运动场竖起大型广告字:“打起腰鼓唱起歌,阳光体育欢乐多”;运动馆也同时建设成为腰鼓活动中心,墙面上满目都是孩子们参加腰鼓活动的留影;大厅中央两个巨大的腰鼓形状的柜子,分别装着99个腰鼓;校园走廊休憩小凳就是腰鼓;消防栓箱加上鼓形的外套……市区教育局领导夸赞学校“鼓韵励志”为主题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意义深远,是落实“环境育人”的经典。
     2.师蕴灵慧   板小的老师们达成了共识:“鼓舞,教育的另一种解读。”老师们人人掌握“激励鼓舞”的教育绝招,人人培养“乐教崇真,精业灵思”的教师精神,人人争做“灵慧”的教师。他们深知:首先,“灵慧”的教师要热情似火。他们充满活力,始终微笑,应对自如,淡泊名利。其次,“灵慧”的教师要课堂灵动精彩。他们练就高超的教学艺术,他们不断创新。再次,“灵慧”的教师要形象秀外慧中。如何培养“灵慧”的教师?我们的认识与实践结论是:修德行是前提;练内功是重点;重创新是关键;保自信也需要。
     3.课漾灵动   板小师生的课堂是最“鼓励自主”的课堂,因为只有学生自主的课堂才会是灵动的课堂。板小人认为灵动课堂应该是这样的:一、温情弥漫爱相随;二、平等倾听密无间;三、协作分享巧合作;四、活动自主生当家;五、智慧闪光思如泉。板小的老师们人人践行打造灵动的课堂。他们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和教学习惯,从注重研究教师怎样“教”转到研究学生怎样“学”上来,把教师的活动定位为唤醒、激励、引导、启发和评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交流的核心,让学生的思想在温情、倾听、自主、合作与思考中顿悟、升华。
     课堂是教学质量提升的主阵地。所以,板小“灵动课堂”的建设,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推进了名师培养。板小连续多年被评为雨花台区“优质校园”并获“教学绩效优秀奖”。学校区级名师不断增加,今年又有5位教师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现有区优秀青年教师20人,占27.8%,区学科带头人15人,占20.8%。
     4.生盈灵性   板小将培养有灵性的孩子当作第一追求。在课堂教学主阵地注重培养孩子灵性的同时,还通过特色教育项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以及富有个性的第二课堂促进孩子的灵动成长。
以下是一些成功的事例:
     (一)腰鼓特色教育,在学校自己的土地上长成大树
      “灵动教育”催生了灵动的德育、灵动的教师、灵动的课堂、灵动的课程……与板小的“灵动教育”一脉相承的“腰鼓特色教育”应运而生。它来源于板小的历史积淀,也深深植根于板小的地域文化,是板小灵动课程及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促进了孩子的多元发展、个性发展,并正于自己的土地上长成参天大树。
     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建成了系列校本教材《打起腰鼓唱起歌》;二是形成了富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活动;三是“腰鼓大课间”,既有“千人一鼓”,又有百花齐放,各班级的腰鼓游戏更是千姿百态;四是学校腰鼓表演队的“百人广场表演”已成为了叫得响的品牌。江苏教育电视台、南京电视台教科频道、省少儿频道、雨花有线电视多次做专题报道。
     “打鼓、养德、增智、健体”是我们永远的追求,腰鼓教育也必将成为促进板小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艺术素养提升的“绝活”,成为具有板小特点的“拳头产品”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成为学校发展的永久动力。
     (二)综合实践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道路上风光无限
     我们形成了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流程,架构起了主题探究式综合实践活动体系,凸显“校本化”。我们做到了:第一,主题确立依赖学校资源;第二,内容设定依托学生生活;第三,活动过程依靠学生自主;第四,课时安排依照实际需要;第五,课程评价依据激励原则。
     以“水研究”系列活动为主打的板小科技教育硕果累累:校本《小小水博士在成长》,在2009年南京市环境教育优秀校本教材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在2010年南京市校本教材评比中获一等奖。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南京市“科技教育普及性特色学校”“全国环境教育先进学校”等。科学小论文、科技实践方案、小发明等在全国省市区获奖近百余次,不少奖项还填补了省市区获奖空白。《科学大众》《南京日报》《扬子晚报》《教师教育》《辅导员》《南京教育》等多家媒体和刊物多次报道了板小的科技教育成果和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经验做法。
     (三)特色第二课堂,建设一座乡村孩子的快乐家园
     我们始终追求让乡村孩子也能像城市孩子一样享受优质的艺术、科技等方面教育,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促进他们灵动成长。于是,开辟特色第二课堂成了我们的主要工作。
     首先,整合资源抓基础。经过自建和整合共享,学校“第二课堂”的条件不断得到优化,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其次,因材施教抓活动。我们开展了各种地域特色鲜明的实践活动,让孩子走进田野,走进社区,十分有效地促进了孩子在实践中快乐成长;再次,扬长避短抓特色。学校“第二课堂”建设,依托学校地域环境,依靠地区教师资源,依赖于学生的需求和基础,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上级和家长盛赞该项工作为农村孩子建设了成长的新乐园、发展的新平台,同时也寻到了学校发展的新途径,创造了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新景观。
     “灵动教育”的实践空间无比广阔,永无止境。还有更多的策略与实践将在全体板小人的智慧与汗水中被创造出来。
     “灵动教育”的成果与展望
     “灵动教育”让板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真可谓“百年板小,十年辉煌”:2001年创“市示范学校”,2002年“九校合一”,2003年创“市级实小”,2004年创“省级实小”,2005年开始建设地区名校的征途,2006年创区“平安校园”,2007年创区“平安校园、优质校园”、市“安全文明校园”,2008年创区“平安校园、优质校园、和谐校园”,2009年创“市平安校园”、 区“平安校园、优质校园、和谐校园”,2010年创市“艺术中心”、市“科技教育普及性特色学校”、市“体育与健康教育普及性特色学校”、市“艺术教育普及性特色学校”、市“乡村少年宫”等。  
     “灵动教育”是板小跨越式发展的指南针;“灵动教育”是板小铸就百年辉煌的推进器;“灵动教育”是板小书写新华章的起跳板。我们有理由相信,“灵动教育”旗帜下的板小一定会“百年积淀再铸辉煌,灵动教育又写华章”!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