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缘何要实名制? 新闻
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9期 总第4201期 2011年03月2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9期  下一期
恋爱缘何要实名制?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1-04-06 09:00:10

     新闻事件:近日网友发帖称福州大学正在推行“恋爱实名制”,要求学生们做到“谁恋爱,谁登记;谁表白,谁负责”。网帖还发出了“恋爱调查表格”的照片引发热议。之前,福州大学一名女生因失恋做出极端的举动,校方称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这类事情,加强了对学生恋爱观的教育,部分院系实行了“恋爱实名制登记”,但并没有在全校推行恋爱实名制。
     在校园中,异性交往和恋爱似乎是一个永远也谈不完的话题,而大学生恋爱又比中小学生的“早恋”更加难以掌控和管理。校方本着找出潜在的失恋对象,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以防止类似的极端事件发生的出发点是好的,无可厚非。但是“谁恋爱,谁登记,谁表白,谁负责。”这四句规定则冲击了学生内心的抵触情绪。
首先,搞恋爱实名调查本身也算是侵犯了学生们的隐私。作为成年人,恋爱是自由的,也是很隐秘的一件事情,有的人是不想公开、不愿公开的,更有甚者是不方便公开。用这种方式进行管理不免让人感慨:恋爱何时成了洪水猛兽?
     再次,这种登记式的调查真的能收集到真实的信息吗?不愿公布自己隐私的学生,也就只好胡乱填点信息敷衍了事。谁恋爱,谁登记,那么暗恋要不要登记?网恋要不要登记?网恋的对象不知道实名怎么办?这样的调查怕是只会让人啼笑皆非!
     交通可以管制,恋爱无法管制;婚姻必须登记,恋爱又怎么实名制?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才是学校该干的事,恋爱实名制登记这种事还是不用进行试点了。毕竟对于大学生而言,应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光靠学校强制性的干预又能起什么作用呢?


     对比之后的深思
     新闻事件:近日,一个名为“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的图表走红微博,引发众网友热议。短短几天,就有近千条评论。对比之下,中国小学生守则被指“内容空洞,可操作性差”;美国小学生守则细致入微,简单易懂,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但是,有专家指出,网友一边倒的看法可能存在误读。
     客观地说,美国的学生守则在境界的高远、内容的全面和系统、语言表述的准确和科学性上,都无法与中国的学生守则相比拟。但是,美国的守则赢在内容的具体、细致和可操作性较强,这是中国学生守则所欠缺的。也就是说,美国的学生守则,基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任何一个孩子,只要对照这一守则去落实,就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实现自己“成为好孩子”的愿望。
     比较完两方守则,很多人普遍认为,美国的学生守则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能让学生“听得懂”“做得到”。相对而言,中国学生守则在表述上比较政治化,学生难理解。对此,不少家长呼吁:时代在变,校规要更亲切、更人性化,不要板起脸来说教。
     有老师反映中国学生从小就学习这样抽象的守则,却没有重视养成良好的习惯,以致于常常出现一些言行不一的现象:很多学生虽然思想品德或政治课能得100分,却不会弯腰捡起教室地上的纸屑;“粒粒皆辛苦”的诗句烂熟于胸,却随手扔掉只吃了一半的馒头面包;能充满激情地大段背诵尊老爱幼的格言警句,却对自己的父母不礼貌。而美国版学生守则更多的是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角度来制定,尤其在表述上,更能让学生贴近日常生活和学习,“尽量”“稍提前”等词汇的使用,也让学生从心理上容易接受,并最终做到。
     虽然中国学生守则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相关品质,目的一样,但对学生而言像“探究”“实践”“自尊自爱”这类的词语,比较难理解,学生比较难从自己的小事当中去做到位。应该要明细更加具体的行为,比如说“热爱祖国”这条,应该更加具体地告诉同学们该怎么做,怎么样才是爱国。
     当然,中国学生守则的真实性,大家有目共睹,而美国小学生守则,来源显然缺乏权威性。也有不少专家表示,美国的《小学生守则》从内容上看,更像是中国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是一个总纲,代表了一个大方向,订得太细不现实,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教育特色和理念制定校规,这样比较好操作。此外,一些对美国教育文化有所了解的校长还表示,其实美国并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学生行为守则,网上流传的美国学生守则可能是某一学校的行为守则。这样不对等的对比,本身就有失偏颇。
     其实,很能理解不同国家间的守则各有千秋,毕竟不同国家的体制、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教育规章制度的制定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教育理念,中美两国之间文化传统与表达方式的差异,导致了两个国家的教育理念表达方式的差别。如果全球的教育体制和规则都一样了,那应该才是更可怕的吧!笔者觉得从中美学生守则的差异来看教育差异,是个伪问题。对比国内学生守则和现实我国教育的差异,倒是个真问题。为什么我们能制定出这么符合教育规律和特性的守则,却没法将守则的理念贯穿进我们的教育现实呢?这才是真正值得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