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让生命“起航”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小学部科技节活动侧记
教育热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9期 总第4201期 2011年03月2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9期  下一期
科技教育,让生命“起航”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小学部科技节活动侧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徐罗罗 发布日期:2011-04-07 10:34:27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坐落在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是一所以外语教学为主要特色的知名学校,在全省都享有盛誉。学校坚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设高质量、有特色、开放性、整体推进率高的国家一流外国语学校”为办学宗旨,追求理想教育,把活动课和选修课排入正式课程,以“精耕细作”的办学思路,培养了一批批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国际性、复合型人才。

     创新学校管理,着力打造理想教育
     学校秉承民主管理的治校原则。钱铁锋校长认为管理是第一生产力,学校不断创新思维,创新管理模式,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把教科研作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不断推进学校整体快速发展。
     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基础素质、综合能力、个性特长有机结合。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还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社会、家长等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设置了英语、陶艺、信息技术、心理、“做中学”等校本必修课程,并结合学生兴趣和特长,大量开设校本选修课程、活动课程、生活指导课程和国际化课程等供学生自由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多元发展。
     学校还创新校园文化的物化建设,让学生在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时刻受到文化的浸染。学校每年都举办科技节、外语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演讲节等六大节,形成了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特色文化氛围。学校还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校园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去小农场或农村开展学农和社会调查,并通过春游和秋季远足等活动,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养,磨砺学生意志,锻炼学生品格,力求为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着力打造让每个孩子都成才的理想教育。

     立足科技教育,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科技是生产力,科技是文化力,科技是教育力。小学部张蕾芬校长坚持把科技教育做大做精,通过课堂学习、科学研究、科技比赛、作品展览、社会调查等活动,为每位同学提供参与和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领略和感悟科学世界的博大精深,体验科技创新的艰辛和快乐,激励学生们不断探究和克服困难的奋斗精神,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一)开设精品课,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课堂作为科技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本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学校立足课程开发,分别开设了科学必修课和科技选修课。
     必修课即从三到六年级开设科学课,每周2课时;一、二年级开设“做中学”实验项目,每周1课时。必修课还包含有学校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发明创造课,每学期期初、期末各1节,以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能力。科技选修课开有航模、电子技师、创造发明、机器人制作及中草药研究等七个选修班。每周五下午安排2课时的活动时间,每学期末组织一次选修课成果展示或评比活动,充分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
学校还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研究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科技教育。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科学理论,课下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和实践活动,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潜能得以充分的挖掘和发挥。
     (二)成立少科院,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小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为了充分发挥科技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校成立了少年科学院班级研究所,以开放式、生活化的科技教育,开发每位学生的潜能,让每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少科院班级研究所组建遵循5个原则:1.全员性,面向全体学生,人人都参与,人人都研究;2.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小课题研究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辅导帮助;3.合作性,开展小组合作研究,互帮互助,共同完成目标任务;4.教育性,通过活动让学生树立理想、优化人格、关心人类、关爱环境、学会创新、学会坚持、不怕困难;5.整合性,把少科院班级研究所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紧密结合,以点带面,推进整体发展。
     少科院的主要活动是开展小课题研究,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知识与技能,更关注学生在研究性活动中社会情感的发展。少科院的课题研究内容全部由学生自己提出并合力解决,或来自课堂,或来自校园,或来自社会,全是发生在身边的真实问题,生活化的研究课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思维。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提高了自主探究能力和团体合作意识,努力后的成功与喜悦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三)办好科技节,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校科技教育以课程为导向,以研究为驱动,以活动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校自2003年办学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八届科技节,得到全体师生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和积极响应。今年科技节的主题为“关爱生命,珍惜资源”,从3月14日到3月20日,全校师生共飨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科技盛宴。
     在为期一周的科技节活动周里,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活动:一年级的纸飞机比赛、二年级的七巧板竞赛、三年级的搭支架亲子活动、四年级的“魔法时刻”、五年级的“科普大篷车”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兴趣盎然,五、六年级还进行了科普知识现场抢答赛活动,热闹非凡。
在科技节活动中,还设有小制作、小发明、创意方案、科学幻想画、科学小报、小论文等比赛,学校共收到学生作品2000余件。一件件精巧的手工艺品,或是废物利用,或是创造发明,或是仿真模型,全是学生亲手制作,让人看后赞不绝口。
     科技节的重头戏是少年科学院论文答辩会,少科院研究所的成员们将近一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创造发明展示给全体师生。从生姜为什么能治感冒、颜色的心理效应等科学研究到安全切菜板、遥控电子鸟等科技制作,小研究员们讲得头头是道,面对同学们的疑问对答如流,真正把研究做到了深处,融进了心里。
     科技节的举办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充分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丰富和拓展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师生一起领悟科技的魅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建设专业团队,铸造科技教育之舟
     学校科技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对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学素养提出了挑战,促使教师在新形势下不断提升自我,提高专业技能。学校之所以能形成人人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不仅在于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更得益于背后有一支强有力的专业师资队伍。
     学校小学部有7位专职科学老师,主抓科技教育建设与发展。学校充分发挥科技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做好提优辅差、分层推进的工作基础上,花大力气挖掘学生的兴趣性、领悟性、求异性、创造性,推动科技教育蓬勃发展。为使本届科技节举办得有声有色,扎实有效,科学组的老师们从上学期就开始筹备工作,从整体策划到细节安排,力求让每个环节的活动都生动、多彩,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展示舞台。
     此外,学校还大力挖掘校外教育资源,通过家委会聘请有专业特长的家长指导学生研究课题,参与科技教学,每学期开课不少于10节。“百‘家’讲坛”让学生聆听窗外的声音,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校、家长、社会教育资源“三合一”,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驰骋翱翔。
科技教育成果,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经过不懈地探索与努力,学校的科技教育、科技活动成绩斐然,硕果累累。
     (一)学生的创造发明多次获奖
     在第四届栖霞区“探索杯”科学探究活动中,王鑫研同学的拼插式花盆和农用两用刀、赵泽一同学的方形卷芯纸等科技小发明获一等奖,龚启航的花盆缺水预报装置获二等奖。部分创新发明还申报了国家专利。
     (二)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在科技活动的实践中,学生通过研究撰写出多篇论文。本届科技节少科院论文答辩会上,来自心理研究所的田睿同学的论文《颜色的心理效应》,从生活中的细节着眼,深入浅出地分析了颜色与心理的微妙关系,既生动又专业。章一智同学因科技研究成果突出,荣获第二届江苏省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王鑫研同学还被评为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
     (三)科技竞赛取得优异成果
     学校在江苏省第十届青少年电子技师应用电子技术比赛中获团体一等奖,学生有5人获个人一等奖,8人获个人二等奖,9人获个人三等奖;赵君达同学参加第二十二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生(南京地区)“金钥匙”科技竞赛荣获二等奖;学校数十位同学在江苏省第十七届科技模型竞赛“军舰模型”“电动遥控赛车”“东风伞降火箭”等项目比赛中获奖。
     (四)教师队伍的科教水平不断提高
     在2010年的省少年科学院“小哥白尼”科技创新大奖赛上,韩英被评为省少年科学院“优秀辅导员”,韩英、张涛撰写的论文获二等奖,李媛秋、吴婷撰写的论文获三等奖。在南京市第十六届中小学师生科技创新大赛中,张菀梅制作的《自制能量转换演示模型教具》获教师科教制作项目一等奖。科学组吴婷老师还代表栖霞区参加了四城区联片教研实验课展示。在各类科技比赛中,学校均有老师获优秀指导奖和成果奖。科技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不断提升,推动了学校科技教育更深更有效地开展。
     教育之路任重道远,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学校还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确立了“互动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综合能力日渐增强。展望南外仙林分校,校园处处彰显科技特色,时时浸润科技教育,孩子们正在科学知识的海洋里扬帆起航!
     科技组教师寄语
     韩  英:创造源于生活,创造改变生活。学会创造,做学习、生活真正的主人。
     张菀梅: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吴玉萍:创新改变未来!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吴  婷: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李媛秋:养成“想问题、找资料、寻答案、树观点”好习惯远比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要重要。
     张  涛: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只有脚踏实地付出,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郭莹莹:科学就在你身边,积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多问问为什么,也许下一个科学家就是你哦!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