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思乐学 积淀科学素养
班主任驿站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3期 总第4241期 2011年05月2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3期  下一期
善思乐学 积淀科学素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1-06-03 09:48:48

     扬州市沙口小学班主任工作纪实

     扬州市沙口小学位于广陵区东部,古运河畔,与新中国同岁诞生。六十多年的薪火相传,逐步形成了“求真、尚博”的校训、“重人本、强文化、显活力”的校风、“春风化雨、润泽学子”的教风和“乐学滋素养、善思启智慧”的学风。
     学校的德育工作注重发展内涵,凸显个性,追求课堂与实践同行,活动与创造同行,使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学校以“十爱”活动为核心自编了《爱满校园》校本教材;学校开展班队特色活动已有五年,班主任在创建班级特色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如今班班涌现出了在编织、剪纸、刺绣、风筝制作等方面的小能人;校园科技节活动积淀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在各级科技竞赛中频频获奖,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校园的墙壁、柱子上随处可见中华经典片段和各类好书推荐。
     沙口小学坚持在德育管理上脚踏实地,求真求善,以创新铸特色,创办出独具个性的学校。(陈美春)

     让学生用创新思维作科幻画
     严   玥
     擅长绘画的我对科技方面的知识并不是很专业,刚接受辅导学生创作科幻画时,我是一头雾水,但我没有退缩,开始钻研。
     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创想画,都会有个主题。主题就是这幅画的思想、灵魂。而科技创想画,更要贴近科技的主题。科技以人为本永远是我们的主题。比如以再生能源、环保为主题来创作一幅科幻画,在构思时既要考虑有科技的含量,又要考虑环保与再生的物质;既是创想的,也要是将来可以实现的。
     但创作一幅好的科幻画还要有创新点。如何让学生有创新的思维,找准一个创新的主题呢?我和学生利用网络这个平台搜索查阅最新的科技,我们发现了许多我们不知道的已经在研究的新科技,并从中得到启发。
     科幻画比赛,不仅要看画面构思、色彩搭配,最关键的是把抽象的想象变成具体的实物。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我带着学生一遍遍构思,一遍遍修改。当学生的作品在区、市、省级比赛中获奖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付出的辛劳是很值得的。
 

 

     分享成功的喜悦
     卜璐璐
     小学生天性爱玩,科技活动是小学生乐于参加的兴趣活动,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从接触工艺花这门艺术开始,师生就都对它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到现在,我依然觉得这是一门值得探索的艺术。教授这门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还让我分享了孩子们成功的喜悦。
     工艺花在日本最初是人们将破损的弃之可惜又留之无用的丝袜,经巧妙构思创作出来的,又称“丝袜花”。它简单易学,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看着一朵朵栩栩如生的丝网花从自己手里诞生,那种成就感溢于言表。心灵手巧的可以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也就是看到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都能用丝袜花完全模仿下来。看着一个个成品出炉时,学生的眼中充满了喜悦的眼神。
     作为一名科技辅导员,我最大的感受是一定要比学生懂得更多的科学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思想、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努力培养他们,使他们成为新世纪合格接班人。

 

     小马良笔下的科幻世界
     卞爱萍
     科幻画是学校科技活动之一,每年都会有不少孩子的作品在省、市、区,甚至全国获奖。我引导孩子们多看、多想、多交流,拓宽孩子们的思维、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灵感,使孩子们的作品更富创造力。
     直观欣赏,激发灵感   通过欣赏优秀的科幻画作品可以打开孩子们的思维,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这种直观的视觉体验还有利于学生提高绘画技巧。
     大胆想象,拓宽思维   科幻画的首要条件必须是基于科学的幻想,然后才是画。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是第一位的。我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孩子们更加敢于想象、乐于想象。
     交流完善,点石成金   一个好的创意是从灵感的小火花慢慢燃烧起来的,不断交流与完善很重要。我经常让他们在一起交流、讨论,总能使孩子们原本的创意更上一层楼。
     其实孩子们就是一个个小马良,他们用画笔描绘的未来也许就会成为现实,虽然离我们很遥远,但是,我们坚信从来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有耕耘  必收获
     王   燕
     作为学校的科技辅导员,我主要负责 “十字绣”教学。这是一项需要专心、细心和耐心的技能。
     如今的孩子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娇生惯养,家长事事包办,处处代替,“针线活”更是天方夜谭。我该怎么入手呢?兴趣可是孩子们的最佳老师,我从网上搜集了很多“十字绣”的成品图,还和同事朋友借了许多绣品,让孩子们走近十字绣。可贵的是,孩子们对于这个“新鲜玩意儿”还挺感兴趣,女孩子们都迫切想学。于是,我从“穿针引线”手把手教起,再逐渐教孩子们绣“十字”的简单图案、勾边……
     有的孩子绣了一点,线就打结了,拆不开就举手找老师,我不厌其烦地帮助她们,一个又一个;有的孩子绣到一半发现格子数错了,却又不想拆掉,或者拆掉了又没信心继续下去,我都耐心地鼓励她们,告诉她们,不要害怕艰辛,它仅是前进途中的桥头堡,越过去就是幸福的,就会见到胜利的曙光。
     坚持不懈的耕耘者,必定将得到丰硕的果实。当眼前满是孩子们一幅幅精美的绣品和获奖证书,就会明白,一颗青涩的果子,只要我们用心去耕耘,用希望去浇灌,它必定会在不经意间绽放出我们还不曾知道的美好。
 

 

     小贴画   收获大
     朱慧敏
     我作为学校科技辅导员,指导学生进行什物贴画已经三年多了。我的宗旨是不愿效仿,只求“不同”。我从知识了解、画作欣赏、构思、选材、构图、配色、粘贴等贴画多道程序对学生分阶段、分层次从细节之处强化指导。很多时候苦于时间紧、缺材料、缺场地、能手少、精力不足等多种原因,但始终不抱怨,不放弃,克服重重困难。一件件化腐朽为神奇的贴画作品在我们脑中生成,在我们手中诞生。作品先后多次在区“六一”素质教育展示周活动中展出并获得好评,不少精品之作默默地装饰着教学楼的墙面。当代华人画家曹俊先生看了学生的贴画作品激动不已,当即亲笔题词:孩子们用纯真的童心道出了艺术源于生活的精深道理。
 

 

     拼出七彩世界
     高建华
     智力七巧板是一项动手动脑极强的活动,它是由以前的七巧板演变而来,与之相比变化更多,更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很强的,但要以七巧板的形式抽象出来却又是很困难的。我在刚开始培训学生的时候,注意到如果仅仅老师拼出图案,学生就成了看客。时间稍长,学生就失去了刚开始的兴趣,玩七巧板就成了枯燥、机械的模仿。后来我采取了起点高,落点低的教学方式。首先,出示用智力七巧板拼成的图案,像人物、动物、一个字、一句成语、一首诗等等。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可以用智力七巧板拼出来,只有想不到的,没有拼不出的,学生的兴趣一下子高涨了。再让学生认识七巧板,介绍规则,进行拼图的基本训练,放手让学生拼,有些孩子拼的还真不错。在以后的培训中,本着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让学生动手操作,只在学生实在不懂时才点拨一下。
     和学生一起玩七巧板,我最大的感受是:让孩子自己做,他常常让你惊喜。

 

     让学生在奇思妙想中收获快乐
     徐文余
     要学生能够奇思妙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的系统训练。开始,学生对自己能进行发明创造的能力有所怀疑,觉得发明创造是科学家的事情,自己不可能进行发明创作。对学生的怀疑,我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而是先让他们找出所给实验品的缺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当学生找出所给物品的缺点后,再让他们想怎么样来克服这些缺点。当他们想出方法时,就及时告诉他们这就是发明创作中常用的缺点列举法。让他们依照这样的方法,来寻找生活中其它的物品,这样,一件件创新发明就由此产生了。潘旻宇同学根据这个方法,发明了楼道梯。他观察了平时用的梯子,发现在楼梯上使用有一边的梯腿悬空,必须垫上砖块或者木块才能使用,他想到了家里常用的拖把调节杆,他想如果在梯子的一边也装一个可以调节的杆子,在使用梯子的时候,根据情况,可以随意调节梯子腿的长度,这样一个发明就产生了。潘旻宇的楼道梯不仅获得江苏省创新大赛的奖,并申请国家专利,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证书。和潘旻宇一样,许多同学通过事实认识到自己也是一个小小发明家,从奇思妙想中收获了成功的快乐。

 


     提高课外科技活动的成效
     赵   军
     课外科技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其成效受学生的科学素养制约,而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充分挖掘各学科中的科学内容,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如数学课上,教师介绍祖冲之在数学方面成就的同时,适时对他在天文历法、科学发明等方面的成就进行介绍,使学生在产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从科学家的身上汲取爱科学、学科学的力量,从小树立崇尚科学的理想。再如综合实践课中,进行劳技制作时,带领学生一丝不苟地按制作步骤进行,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长期的点点滴滴的积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兴趣,达到了学科学、用科学的目的,提高课了外科技活动的成效。
 

 

     辛劳付出   收获快乐
     高   川
     一个叫韩峰的三年级孩子想到:我国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解决13亿人口吃饭问题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他想设计一座可以生产巨大水稻的种植基地。但这么大的水稻,它的稻秆支撑得了吗?能否让它换种方式生长呢?于是孩子联想到有一种狗牙根草(俗名爬地草)的植物,如果把它的基因和水稻的基因结合,新水稻种子就能像爬地草一样层层叠叠贴着地面生长了。我们还想到了把新种子一层一层放在货架一样的培养基地,这样就节省了土地。最后由电脑控制给种子加入特制的营养液,配合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阳光。这样新种子就可以茁壮成长了。
     这样不断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孩子们的创新意识有了,创新能力也在逐步发展。最终,这个孩子获得了区一等奖,其他孩子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