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时讯 校园“要分”谁之错?
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6期 总第4296期 2011年08月2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6期  下一期
校园“要分”谁之错?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1-08-26 15:46:46

     据8月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南京一所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教师在受到学生威胁后报警,称要“维护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尊严”。事因今年7月16日在给学生打完《测量学》考试分数后,收到一名不满分数被打低学生会干部的威胁短信,称如不把其分数提至优秀就会报复,并表示“我有本事让你痛苦”。而该学生所在学院的一位副院长则表示没有任何意见。
     虽然这名学生的行为本身还没有造成像杭州“70码”飙车撞死浙大学生、“我爸是李刚”的车祸肇事、药家鑫残忍地将没撞死的女工杀死等案件那样恶劣的后果,但像他这样的心态和行为也足以令人感到恐怖。学生如此明目张胆地找老师要分、威胁老师,放大来看,是高校教育,甚至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失败,从小处看,折射出的是师道尊严已经到了无处安放的尴尬境地。当然,在此事件中,当事人只是学生,“生之过,师之惰”,到底错在谁的身上,也值得每一个人思考。
     一方面,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得到了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许多爱护、照顾和优待,这是因为家庭、学校、社会对大学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要求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必须是一个努力学好专业技能、承受能力强、心理健康的人,是一个能担起社会发展重任的有责任心的人。可是发威胁短信要分,显然已经与这种期望背道而驰。
     这名大学生为何会沦落到这种地步,而据笔者了解,大学生伸手讨分,在目前已不是个别现象。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家长、学校、老师、社会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拿老师来说,学生讨分、要分成为普遍现象,这大都是因为得到了老师的纵容。如果所有的老师都能像杨华老师那样,从一开始就杜绝讨分、要分现象的产生,也就不会形成今天的不良风气。像杨华老师说的那样:有时还没考试,“要分”的电话就来了,打招呼的还有同事和各级领导。这样的风气,还谈什么校园文化建设呢?
     另一方面,对于老师来说,有什么样的考核,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状态。而目前,高校教师的职称晋升,基本上是与科研论文挂钩的,这也就意味着,一心专注于研究如何教好学生,在学生身上倾注过多的精力,不会给老师带来太多的利益,至少在职称上是无法体现出来的。而与此同时,高校对老师日常工作的考核中,学生的评价占了相当高的一部分比例,学生对老师评分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老师的薪资和福利,如此一来,高校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就很容易产生“取悦”学生的心态,考试时也习惯了“手下留情”。高校老师们一方面“勤学苦练”于科研论文,另一方面又“孜孜不倦”地在日常教学中“哄学生开心”,这样的结果就造成了,像杨华老师那样愿意跟学生在成绩上较真儿的人越来越少了,也难怪有老师会说杨华老师这是在给学校抹黑呢!
     分数的考核作用减弱了,一部分学生自然就不愿意再在学习上“浪费”太多的精力,他们要么忙着恋爱,要么忙着经商,要么忙着出国,甚至忙着吃喝玩乐、享受人生。而像李明这样的学生之所以威胁老师把他的成绩提为优秀,是“因为成绩还有点用,关系到出国留学等很多方面。”也就是说,成绩虽然丧失了考核的作用,但在有些关键的地方,分数并非一无用处。但出于“取悦”的目的,大多数教师就不会在分数上太“为难”学生,这样的结果自然导致一些得不到满意分数的学生不从自己身上找分数低的原因,而是直接怪罪于老师。
     一个学生的威胁短信表面上看也许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弥漫在大学校园中的“跑分要分”和“卖分送分”现象。“跑分要分”不仅亵渎了大学精神和师道尊严,更亵渎了社会道德和社会正义。
     尊师重教本是最基本的道德伦理底线,也是全社会必须赋予教师的尊严与权利。这一点,杨华老师本人相当清楚,她直言:“必将誓死维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给学生评定真实而公平的成绩的权利”。显然,在当前这种现实环境下,这种难能可贵的抗争不仅是对学生“威逼利诱”的不妥协,也是对师道尊严的正义捍卫,更是对教育公平与独立的一种挑战。
     其实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师道尊严受损,其背后莫不充斥着教育功利化的魅影,它所带来的弊端与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一,它破坏了教学公平,因为一旦教师的基本权利受到钱权甚至暴力的制约和束缚,公平就会荡然无存;其二,它加剧了社会道德的滑坡。物欲横流,就会侵蚀起码的道德信仰;权力拼爹,也将抹杀“独立自律”的教育精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尊敬自己的老师,就不配做合格的社会公民;一个社会如果不懂得尊师重教,也就没有前途与希望。在走向公民社会的进程中,全社会都必须真正懂得如何去赋予教师尊严与权利。而当教师失去应有的尊严与人格,甚至连人身安全都得不到有效保障时,随之倒下的,其实就是他们作为公民应有的权利。
     高分、优秀,不是通过努力学习来实现,而是通过“跑”、拉关系、托人情等方式来达成。从这种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可以看出,社会上的一些歪风邪气已经吹到了校园这片净土,对本该专注于学习的学生们造成了严重污染,让本该以身作则、洁身自好的老师们受到了严重的侵蚀。
     被社会物化、市侩化的大学校园环境虽已不能独善其身,可必要的教育信仰、教育敬畏感以及坦荡无私的教育灵魂等,依然不能放弃。这是教育大厦的精神支柱。没有了这个底线,教育行业难免就会藏污纳垢,教育活动就会受到轻视和无形抵制,社会就不会再将教育当做崇高的事业。这样的局面一旦形成,置身其中的每个人都会非常痛苦。
     有人说,大学校园的这种不良现象,正是中国社会上不良风气在校园的反映,谁也没有办法。可是社会太大,把什么问题都简单地归结为社会问题,归结为“社会风气不正”,未免太草率、太逃避现实。反过来想想,拯救社会风气是不是更应该从扭转校园风气做起呢?而且从拯救校园开始似乎也相对容易,目标也相对直接得多。
跑分要分是当下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在高校里的折射,是“关系学”等“社会病”在象牙塔里的蔓延。当下的高校,不光有跑分要分,还有各种各样的学术腐败。当这些腐化堕落成为风气,让很多人认为用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的时候,学生就会理直气壮地旷课,理直气壮地要分,那么等他们有一天走上社会之时,到底是他们影响了社会,还是社会影响了他们。
     “我有本事让你痛苦”,从这句彪悍的话语中不难看出,正义的天平依然是倾斜的。学生的彪悍可以通过重塑大学精神去改变,但教师自身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品质同样不可或缺。希望能出现更多的“杨华”,敢于向教育不良“开炮”,以此唤醒更多“教育麻木”,唤醒更多“失魂落魄”的求学者!
     本报记者   胡   琴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