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教育的大家风范
榜样的力量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7期 总第4303期 2011年09月0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7期  下一期
苏州教育的大家风范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1-09-15 09:46:03

     苏州——以历史悠久、载体渊薮而闻名于世。其商业发达,文经互动;底蕴深厚,内涵博大。千年而下精神守望,文脉延续,名人辈出,被誉为“人才高地”。崇教尚文,教育繁荣,历来是这个城市的底气。
     进入新时期以来,苏州教育更是频频执江苏省基础教育之牛耳,无论是富有前瞻性、指导性、服务性的推进政策,还是科学、扎实、有效的建设思想,都垂范江苏,引领全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潮流,打造出了“追慕先贤与超越传统”完美融合的“姑苏教育繁华图”。
     2010年,苏州又开全国先河,评选出了3名苏州本土的“教育名家”,迅速引发了教育系统的关注。3位苏州“教育名家”相似而又各具特点的成功之路固然引人入胜,他们的自我完善之举亦令人叹服,但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并思索苏州教育繁茂的背后,到底蕴藏着怎样的养分。
     苏州要有自己的教育名家
     苏州中学副校长夏炎、常熟市实验小学校长薄俊生、苏苑实验小学校长高本大,这3位从苏州市所有教育界在职人员中脱颖而出的“苏州市中小学首批教育名家”,都是江苏省特级教师,都是多年的教学和科研高手,都是学校管理的行家,都是国内基础教育领域的知名人物。
     夏炎的数学,讲解精心细致,注重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内涵;薄俊生的语文课充分相信学生,善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高本大的语文课“静而不闷,活而不乱,收而不僵,放而不野”。教学中,他们不忘科研,发表了数十篇高质量的论文,还撰写和编著了多本教育著作。这3人荣膺“苏州市首批中小学教育名家”,可谓实至名归。
     当记者问及评选“苏州市中小学教育名家”的初衷时,苏州市教育局鲍寅初局长表示,这绝非面子工程,而是有着理论支撑,有着苏州特色的创新之举,是遵循苏州教育发展规律,契合苏州教育发展轨迹的沿袭突破之举,利民利教,意义深远。


     “教育家办学”已经从民间呼声上升成了国家战略。教育是科学,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化、意识形态领域的多元化,影响教育的因素越来越多,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表现出了诸多与以前不同的时代特征,于是,我们更加需要回归教育的本质,更加需要让真正爱教育、懂教育的人按教育规律办教育。造就教育名家是时代的热切呼唤,是教育发展、改革、创新的迫切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学生的强烈愿望。苏州作为江苏省的教育高地、人才高地,自然要有自己的教育名家、教育大家!
     据组织处吴海梁处长介绍,“苏州中小学教育名家”已被确定为苏州教育的常规动作,每三年评选一次。严格的评选程序确保了评选质量。依照文件,首批获评人数可达5人,最后只确定了上述3人。
     了解苏州教育的人都知道,这只是苏州教育百花园中探出墙头的一朵报春花,如果推开这座园子的门,你会感知繁花似锦的真切。
     “水落石出”与“水涨船高”
     2010年4月,江苏省教育厅出台文件,正式拉开了江苏省第十一批特级教师的评选工作。就在这次评选活动中,苏州市狠狠地出了一次“风头”。
     在仅有34个名额的情况下,苏州市出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现象——在报名参评的苏州教师中,竟有100多人完全符合特级教师评选条件!如此面广量大的“准特级”们,江苏省教育厅的相关领导都连呼不可思议!这与某些地区“凑数评特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最后,评审委员会的成员们只能“忍痛割爱,优中选优”。
     当记者在采访诸如沈坚、蒋俊兴、孟晓庆、张苾菁等苏州名师、名校长时,他们都表达了对“苏州市名教师名校长例会”(下称“例会”)的感激之情。
     “这个例会不是一般的会议,而是一项打造师资队伍的创新制度,是苏州教育在改革与发展中的一次飞跃。”鲍寅初告诉记者。
     “当初的指导思想就是,苏州有300多位名教师名校长,他们在引领学校、学科发展的时候,自身有了困惑该怎么办?苏州教育系统必须有一个机制,让特级教师听特级教师的课、名教师听名教师的课、名校长看名校长的管理,这种交流的层次就不一样。”正因为此,2006年4月,在鲍寅初的积极倡导下,“例会”机制建立了。


     “例会”的运作很特别。首先是打破了荣誉的终身制,对名师、名校长、学科学术带头人建立了复评制度,并定期跟踪考核,对于不能发挥作用,没有新的成绩,教育观念和手段不能与时俱进的人,一律取消荣誉或资格。
其次是充分共享名师、名校长的知识资源。“例会”明确规定,所有苏州市的教授级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名师们要定期上公开课、作报告,以更好地发挥“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为了真正发挥出“例会”的功能,苏州规定“例会”每半年召开一次,由各市县区轮流“做东”。东道主除了确保做好名师上课、名校长讲座、名家论坛等“规定动作”之外,还要根据地区特色,积极构思、实施“创新动作”,不断丰富“例会”的形式和内容,使“例会”真正与本地区的师资建设现状“合拍”。
     在培养方式上,“例会”采用“双导师制”,为每位学员配备两位导师。一位导师是国内知名的教育专家,来自由华东师范大学组织的行动研究导师团队;另一位是教育一线的专家,来自由苏州市教育局组织的教育实践导师团队。
     至2009年12月,第一轮“例会”完美落幕,共有120位名教师开设了公开课,14位名校长作了学术讲座,7000多人次的教育骨干直接参与。通过“例会”平台,有35名教师成为了江苏省特级教师,43人晋升为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150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加入了市级名师的队伍,使苏州市的师资队伍呈现出了“水落石出”的态势。
在《苏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中,记者看到这样一段表述——
     “到2020年,我市将新增30名市教育名家,300名省特级教师和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3000名市名教师、名校长和中小学学科带头人。”
     为了配合这一文件精神,在第一轮“例会”取得显著效果的前提下,2010年3月,苏州市又实施了新一轮“例会”。引人注目的是,本次“例会”在首轮参加“例会”的名师、名校长中,按学科组成“发展共同体”。
     “发展共同体”成员由在岗的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名教师、名校长等组成。“发展共同体”下设20个“学科名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下称“学科共同体”)。其中,中学设有政治、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体美劳13组,小学设有语政、数学、综合6组和学前教育学科1组。
     “学科共同体”设主持人,一般由共同体中最有影响力的名师担任,由其主持共同体为期三年的活动。活动基地设在主持人所在地,该地的分管局长和职能部门负责活动基地的管理工作。


     “这是一种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搭台,市教科院业务指导,共同体成员互助,名师个人自主发展的运作模式。”人事与师资处顾乃肖处长向记者介绍说。
     不难想象,这个精英荟萃的“学科共同体”,以个人自主发展、平台交流展示、团体共同提高的方法,在进一步提升名师综合素养的同时,也为学科教学增加了深度和厚度,必将实现苏州教育人才的从个别精英到全面提升。
     苏州的教师在未来将有更宽广的发展舞台,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将很快“水涨船高”。
     苏州教育“三字经”
     苏州这些年的教育发展,包括“苏州市中小学教育名家”的评选,“例会”的循环开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整体发展思维指导的、极具创新意识的、卓有成效的“全套动作”的逐一分解。
     在鲍寅初看来,苏州教育发展如此之快,整体水平如此之高,究其原因,是近年来苏州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的“三好”主题。
     围绕着“三好”这个终极追求,苏州相继提出了“三项规定”“三坚持”“三会”“三关心”“三心”,使得苏州教育呈现出:学前教育优质健康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多元发展的“三优质”态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苏州教育“三字经”。
     2007年出台的《苏州市深化素质教育,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项规定》(下称“三项规定”),在鲍寅初看来,是苏州教育吹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号角。
     “三项规定”的主要内容:第一,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小学每天15:20后、初中每天16:00后,学校要打开所有的实验室、专用教室、图书馆、阅览室、运动场馆,供学生活动;要精心设计活动菜单,供学生选择。第二,全市所有公办小学、初中实行学生免试入学,任何学校、机构和个人不准组织任何形式的入学选拔考试,民办小学和初中不得采用笔试或变相笔试的方式选拔学生。第三,教师不得搞有偿家教,要求教师在学校里、在课堂上把学生教会、教好。
     “三项规定”实施三年多来,苏州的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文化成绩继续领先江苏省。同时,学生在科技、体育、艺术等各方面均走在江苏省前列,学生的身体素质也都领跑江苏。
     无怪乎坊间有言——“三项规定”实施的这几年,是苏州教育真正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爱好还给学生,把体育美育还给学生的几年,让苏州的学生多了一些舒展的空间,多了一些创造的天地,多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
     鲍寅初说:“教育决不能以善意的想法做错误的事,素质教育和考试分数是可以实现和谐共生的,既要‘素质看得见’,也要‘分数看得见’。关键问题是取得分数的路径和方法是否科学。所以‘三项规定’推进之后,我们很快又提出了教育发展‘三坚持’——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运用科学方法,坚持提高教育质量。”
     在鲍寅初看来,教育规律“三大要素”,分别为——兴趣出成绩: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同时好的老师能够培养出良好的兴趣;鼓励出积极性:要创新地运用多种手段,激励学生、表扬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名师出高徒:要求“例会”名师名校长深入课堂、走上讲坛,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坚持运用科学方法”则被浅显地表述为:行之有效、因人而异、形成合力、与时俱进。坚决杜绝教育全程的“空对空”“用理论解释理论”。
     遵循了教育规律,又运用了科学方法,教育质量肯定水涨船高。但是鲍寅初特别强调,“教育质量”不仅仅是分数,而且是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所以“坚持提高教育质量”,包括德育的质量、智育的质量、体育的质量、美育的质量、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质量。
     2009年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了“五严”规定以后,苏州市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变相集体补课。
     所以该年,为了引导学生开展高质量的假期生活,苏州市专门提出了现在广为流传的“学生成长之三会”(会休息、会自学、会健体),实现了离校不离教、放假不放学,实现了素质教育在时空上的延伸。
     科学、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解放的是学生,挑战的却是教师。要让学生少负担,教师就要多用心。在这种现实背景下,苏州市提出了对教师的“三关心”(关心教师身体、进修、待遇)。
     为教师建立各类心理工作坊,减轻和缓解教师压力。同时,不断改善办公条件,为教师发展创造和谐健康的工作环境。加大和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的合作步伐,每年培养千余名在职教育硕士。同步实施“骨干教师海外研修计划”。学费和研修费由学校、教育局各承担一半。农村和薄弱学校的英语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费用也由教育局承担。
     2008年,苏州市斥巨资彻底解决了市直属单位教师住房货币补助的遗留问题。在待遇上,苏州从2006年起将教师收入年均增长10%列入与各市(县)、区签定的教育目标责任书中进行考核,解决了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三坚持”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基调,“三会”又给学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三关心”也让教师能够安心于教育教学,还需要一个称职的校长。在鲍寅初看来,一个称职的校长必须做到“静心抓管理,潜心抓质量,沉心抓落实”之“三心”,不仅要对教师负责,更要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自己负责。
     苏州教育的“三字经”不仅指导教育者的自省,还在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使苏州教育的发展不断趋近于理性和科学,不断发展为艺术。鲍寅初说:“理想的教育永远在彼岸,这需要苏州广大教育工作者矢志追求,所以苏州教育的‘三字经’,还要不断丰富其内涵,还要不断地念下去。”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