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您住了没? 书香校园 读书引领
精彩导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8期 总第4311期 2011年09月2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8期  下一期
教师节,您hold住了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1-09-20 15:59:11

     今年的9月10日是第27个教师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一周年之际,今年的教师节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又是一年感恩教师、感恩教育的时候,在我国这个礼仪之邦的大环境里,似乎表达谢意就离不开馈赠礼品。不知从何时起,教师节给老师送礼,成为了一种社会流行的“规则”。而今年,关于“送礼”之事更是争议不断,社会各界也都纷纷亮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报记者近日先后走访了全省多个地区,接触到各地的多位教育工作者,就这个话题采访了多位教师和家长。

     2011年教师节送礼现象节后调查   本报记者肖爽
     教师节hold不住的送礼大军
     今年的教师节,恰逢中秋节。双节在一起,全国各大城市的堵车现象显得更加严重。很多人发出这样的感叹,今年的堵车大军中,各地的车辆都涌向了城市中心。9月10日前后,南京城里苏A来了,苏B来了,苏C、苏D们也都来了。在这些车流中,给老师送礼的人,肯定不在少数。
说起为什么送礼,很多地区的学生家长都告诉记者,自古以来“礼多人不怪”。尽管自己不是第一个发起送礼的人,但是眼看着别的家长都送,总觉得自己不送就说不过去。于是你学我,我跟你,送礼大军也就默认了这条“规则”。
     家住淮安市的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每年过节给老师送点礼,已经成了家庭送礼清单上的一个重要项目。往年送购物卡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送什么不如送钱来得实在”。但今年,购物卡在推实名制,家长们都多了一层顾虑,直接送钱,又似乎太直接。礼要送,可到底送什么确实让人很纠结。
      南京市玄武区一学生家长表示,以前的教师节也送过礼,但今年的教师节就想先不送,等过年时再“小意思一下”。因为现在有钱人太多,自己送少了不好意思,贵的又送不起。学习主要还是看孩子自己。“学习主要还是看孩子自己”,不知是否也从侧面点破了家长送礼的一点“心意”呢?
教师劫内心压力伤不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地的教师面对收礼问题,几乎异口同声:“伤不起!”
在当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的推进中,“师德”已经成为与教学技能并驾齐驱,甚至高过技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和谐社会倡导社会廉洁的背景下,老师们也意识到,洁净的工作氛围才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
     南京市江宁区的一位陈老师告诉记者,教师节送礼的现象每年都会有,而且越是低年级越突出。“就我而言,我一方面是鼓励学生送礼的,我会在教师节之前向学生‘讨要’礼物,但对礼物也提出要求。第一,祝贺短信来者不拒;第二,手工制品(自制贺卡等)十分欢迎;第三,物品价格十元以上不收!另一方面,我十分反感家长送礼,不收,家长就以为老师瞧不起、难沟通等等。真的很难受!”
     不过,陈老师也向我们说出了自己的无奈:“教师节前,有个家长打电话给我,说在校门口,想和我见一面。去了之后才知他的本意是给我送礼,家长一共提来三四个礼盒,有茶叶、月饼等,我当然不能收,但家长是死活不依。没办法,我就主动拿了一盒装酱菜和咸蛋的礼盒,委婉拒绝其它,这样算是让家长放放心!之前还有一次,我的一位同行的女儿正巧在我的班上,他非要‘表示表示’。平时大家也熟悉,我知道推辞不了,只能接纳。但事后,我赶紧又去超市购买了等价值的东西作为回礼!这才安心。”
     无锡新区的张老师在采访中表示:“今年教师节正好又赶上中秋节,有不少家长趁着双节给老师送礼,请客吃饭的也很多。不过我都拒绝了,一个都不能收,开了头就没完没了了。而且一旦收了礼就感觉有负担,要说特别照顾,其实老师对每位学生的态度并没有太大差别,只要学生听话,不惹事生非,老师基本都一视同仁。如果自己的孩子就是不上进,家长送再多礼也白搭。今年的教师节之前,我就跟班上的学生订好了‘协议’——这个教师节老师什么也不要,就想跟你们要一封信,把你们的心里话说给老师听。对于学生的来信,我看过之后都会一一回信。这比学生送些贺卡或鲜花有意义多了,也可以趁机多了解学生,加强师生间的沟通。”
     俗话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这样的道理,相信每个人都谙熟于心。面对送礼,教师内心的压力确实不小。“例如原本应该批评学生的问题,话到嘴边,却想起了昨天刚用了学生家长送的购物卡消费过,一时之间,我真不知道自己在学生面前的位置究竟要如何摆放。”常州市新北区的吴老(下转第6版)(上接第1版)师这样感慨。

     靖江市的陈老师表示说:“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时刻告诉学生为人处世要堂堂正正的道理。如果私下却收了礼,学生知道后,自然会觉得老师表里不一。我不想让自己的学生受这种‘污染’,我想教学时说出的话都能身体力行、问心无愧。”

     教师洁约束应该内化于心
去年教师节,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联合全国其他城市的九所中小学发出了“教师节不收礼”的倡议,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今年教师节,记者再次就这个话题采访了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办公室主任唐兴友。唐主任表示,行知小学地处农村,当地学生家长的经济基础较之发达的市区肯定不同。教师节不收礼已成为一种习惯,学校少先队、班主任一般会让学生在教师节前倡导学生给每位教师制作一张贺卡。同时教师节学校会对一些优秀的教师宣传表扬,这种良好的习惯学校一直想把它推广。
     但当下社会,教师节送礼、收礼现象的存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行知小学的杨瑞清校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之所以发出这样的倡议,就是要表明教师是最具有价值的职业,是最阳光神圣的职业,光荣与责任并重。当下,教育得到的重视前所未有。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未来10年教育事业描绘的宏伟蓝图无不让人振奋。教育工作者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的价值也将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因此,每一名教师都要志存高远,自觉把自己置身于这样伟大的时代背景下,树立为教育奉献终身的理想,严谨笃学,不断提升自己教书育人的本领,做一名适应时代需求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针对送礼问题,记者还通过在线访问,采访了南京市沿江工业开发区社会事业处基础教育科的金叶老师。
记者:据您了解,学校学生或家长教师节送礼的多吗?
金叶:学生表示情谊的礼物比较普遍。
记者:从教师的角度,您是如何看待教师节送礼的?
金叶:作为学生和家长,教师节用“礼物”表达对教师辛勤付出的感谢,其实是一种感恩情绪的正常表达。“礼物”的含义也很丰富,一束自己编制的花,一张自制的贺卡,一份家乡特产……教师收这样的礼,是对学生和家长感谢的接纳,接受并在一定时机也回馈学生和家长一定的礼物,有助于沟通师生和家校之间的关系。
当然,现在教师节的“礼物”大多已经变味,如果是贵重的财物,教师应该拒绝。这样的礼物,带着金钱味、功利味。如果教师收这种“礼物”,必然预示着要对送礼人的孩子给予更多的照顾,这会影响教师教育的自主性,大大降低其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收钱办事是中国关系场上的潜规则。
记者:如何看待送礼家长的心态?
金叶:送礼的家长一方面是重视教育的,另一方面可能是逃避教育责任的表现。我认为,该家长承担的责任,不是送礼就能转嫁给教师的。
记者:有的家长是想让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有特殊照顾,事实上,老师会么?
金叶:事实上不多,也难做到。教育不是特别关心就能出特别效果的。
教育是慢功夫、硬功夫,是合育的结果。没多少捷径可走。
     反观邻邦韩国的做法,针对教师收礼问题,国家专门制定了法规来应对这一现象。韩国规定,收受学生家长10万韩元(约合108美元)以下现金或同等价值礼物,教师将会受到行政警告;收受10万至100万韩元者将受到严厉谴责;收受100万至300万韩元者将被降薪;收受500万韩元以上者将被开除;收受红包情节严重的教师不仅会被解雇,退休金也会减少;韩国所有私立、公立中小学教师,均须遵守规定。韩国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部重拳出击后,送礼、收礼之风得到很大改善。
     在香港,同样的问题,也有立法的约束。香港廉政公署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监管异常严格,教师亦未能幸免。根据香港现行法律规定,香港公立学校的教职员都属公务员,受到《防止贿赂条例》第三条及第四条监管,同时必须遵守《接受利益(行政长官许可)公告》的规定。如果违反了条例,一经定罪为贿赂,情节严重者则有可能临10万港元的罚款以及3年的监禁,不管是送礼的还是收礼的。
     师德是从教之基,师能是立教之本,师艺是强教之魂。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大多数教师心目中,师生关系应该是世间最纯洁的关系。维系师生关系的关键应该是在知识的传承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为教师,最大的欣慰莫过于学生的进步与成长;作为学生,也唯有努力才是给老师最好的礼物。教师节里,给老师一个笑脸、一声问候、一张自制卡片就已足够。
    随着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我省的教师待遇有了明显的改善,很多教师在采访中对记者表示,以自己的收入全然不必为了每年过节的礼品“折腰”。比起有价值的物品,无价的尊重与支持,才是教师们更需要获得的。
同样是邻国的日本,尽管没有设定法定的“教师节”, 但日本不仅地铁上有教师专座,大街上也有教师商店……完善的公共设施的配备,让身处日本的教师天天都在过教师节。
    截稿前夕,一位盐城市的老师发来这样一封邮件:“尽管这样的问题一时间也不会改变或者彻底消失。但真心希望,以后的教师节,我们能过得轻松一些。说到底,教育学生是我们的工作职责,家长朋友也不用太过‘抬举’。”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