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大课间,让学生“活”起来
教育一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9期 总第4324期 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9期  下一期
快乐大课间,让学生“活”起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1-10-18 15:51:47

     近日,南京市中小学统一调整“大课间”时间,规定从10月8日起,各学校上午必须安排不少于25分钟的体育活动,每天锻炼至少一小时。而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
据了解,教育部日前制定并印发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要求各地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
     对于此次提出的要求,不少学校都忙着调整课表,甚至提前上课或者推迟放学,争取能在上午调出25分钟的活动时间,保证每天的一小时锻炼时间。 
     多措并举,切实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
     中小学生体育教育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软肋,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育部日前召开的全国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郝平指出,新学年体育工作的最主要任务就是认真贯彻落实《规定》。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统一调整辖区内中小学作息时间,严格各学科课程安排。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力度,继续加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体育器材配备,尽快配齐体育师资;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中关于“不能随意增加课时或减少课时”的规定,严格规范学生在校文化课学习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
     他还强调,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将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情况作为年度考核重要指标,并与业绩考评、评先评优直接挂钩。中小学如违反相关规定,将在各种评先评优活动中被“一票否决”。这无疑为“每天锻炼一小时”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促使学校真正动起来。
     因地制宜,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记者日前走访省内多地中小学发现,大部分学校均能按照要求,结合本校特点,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但同时也有不少学校在落实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题”,集中体现在学校体育锻炼场地小、学生多、师资力量弱、安全责任大等问题上。
     教育部要求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虽然学校课表上的时间加起来达标,但学生实际锻炼时间却缩水不少。“25分钟的大课间,学生下楼整队的时间就要花去大部分,真正被有效利用起来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南京市玄武区一老师说,“我们学校位于市中心,学生人数多,学校面积小,限制了很多活动的开展。”
     “虽然有难处,但学校还是想尽一切办法解决。所有老师不得拖堂,充分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受场地限制,大课间多选择健美操、跳绳、踢键子等以原地运动为主的项目,并且给班级、活动项目固定好场地,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场地资源,让学生充分运动起来。班主任一同参与组织,确保活动安全有序。”
     阳光体育大课间,特色运动满校园
     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除了保证学生的正常运动时间,如何丰富他们的课间生活、让体育锻炼更增添些趣味性,也成了各学校努力的目标。

         南京市红山小学
     打出漂亮“组合拳”
     现在很大一部分学校每天的体育锻炼还是由课间操和体育课组成,运动项目枯燥、呆板,让学生逐渐失去了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并且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锻炼身体的需要。为推动阳光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水平,让学生体验和享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南京市红山小学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结合学校生态环境教育特色和学生年龄特点,
     创编了动物操、韵律操、五禽戏、武术操,打出一套漂亮的四操“组合拳”。其中的动物模仿操继承了五禽戏形神兼备的特点,又结合现代舞蹈的时尚元素,容纳了青蛙、麻雀、熊、蟒蛇等多种动物的形态动作,童趣盎然,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赵功伟校长介绍说,学校学生基本是就近入学,学生到校时间较早,所以学校从7:55~8:25就组织学生进行晨练,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跑步或做操等锻炼;下午2:35~3:00进行下午大课间活动,学生轮流做四操。时尚、可爱的动物操或蹦或跳,有韵律感,强度大,还能寓教于乐;威武有力的武术操则能锻炼孩子的精、气、神……多种运动操结合做或轮流做,更有利于孩子强身健体。此外,再加上每天两节眼保健操10分钟,保证了学生每天不管有没有体育课,都能有一小时的时间进行锻炼,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在校的时间不会超时。

     
     南京市板桥小学
     灵动的腰鼓大课间
     南京市板桥小学多年来致力于让“腰鼓教育”成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绝的特色,一方面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引领学校依靠特色迈上新台阶。学校编写了系列校本教材《打起腰鼓唱起歌》,在全校开设“腰鼓课”,各学科和各种活动都依托教材渗透腰鼓教育。自全国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一小时”方 案后,学校结合自身腰鼓特色,对大课间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创新。
     潘来强校长介绍说,上午第二节课后是25分钟的小课间活动,以各班特色活动为主,有抖空竹、羽毛球、踢毽子……每个班级的活动项目都不一样。下午第二节课后是4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进行腰鼓训练:放鼓,做千人鼓槌操;背鼓,打千人腰鼓;各班自主活动,做腰鼓游戏。整个大课间活动有条不紊,热闹非凡。
     “打鼓、养德、增智、健体”的完美结合,提升了学生素养,活跃了学生身心,锻炼了学生身体,以鼓为友、与鼓相伴,让板小学生更健康、更灵动、更可爱。

     盐城大丰市第二小学
     花样项目任你选
     盐城大丰市第二小学是“中国青少年素质发展示范基地”“江苏省体育教学先进集体”。走进校园,浓厚的体育特色扑面而来,8000多平米的塑胶操场;运动员专用食堂窗口、宿舍和浴室;体育每周一星的展示等等,给予学生足够的选择机会和发展平台,使体育教学成为学校教育中一颗闪亮的奇葩。 
     篮球和足球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特色。尤其是足球项目,是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做到学校有校队、每班有班队,班主任任教练,月月有比赛。低年级是足球基本功颠球、运球比赛,中年级是运球绕杆和射门比赛,高年级是三人制的足球小比赛。学校还设立了三人制足球赛、趣味运动会、武术操,绑腿跑,跳绳,韵律操,体育舞蹈等十几个体育项目,每天的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成了孩子们的“体育超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项目,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特色。丰富的活动不仅达到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更有效推动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艺体活动的开展。
谈到体育大课间,高智华校长由衷地说:一小时体育锻炼本质上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而在有着传统体育项目的大丰二小,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常态化更丰富和升华了校园文化的内容;重要的是,面对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学生们可以兴趣第一,自由选择,让快乐体育、阳光体育的理念在孩子的运动中开花结果。

     淮安市楚州区城北小学
     小空竹抖出大世界
     “抖空竹”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集趣味性、娱乐性一于一体。淮安市楚州区城北小学结合一小时体育大课间的要求,把“抖空竹”运动定为校园普及型运动特色项目,丰富了阳光体育活动内容。学校先后被评为楚州区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淮安市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先进集体,淮安市体育特色学校等等。
     为了传承空竹文化,造浓创建氛围,学校在操场南侧开辟了空竹文化长廊,举办了以“我与空竹”为主题的学生作文竞赛和“校园空竹展”,丰富校园空竹文化氛围。学校专门聘请了楚州区空竹协会的教练来校指导,组建了年级空竹队、校空竹队,各班都成立了抖空竹兴趣小组。体育组制定了训练计划,竞赛制度,采用了空竹“三自”训练法——利用大课间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训练;课余时间教师引导学生自觉训练;在家里带动家长、学生自发训练。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全员参与的体育锻炼风气,不仅使师生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而且提高了师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在活动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凝聚力,真正实现了以“体育提活力,以健康促发展,以快乐增高效,以特色创品牌”活动目的。
     谈起城北小学的“抖空竹”特色的发展,李顺红校长说,抖空竹活动在学校开展的比较成熟,也获得了各方的认可,但在如何让学生尽快入门,充分挖掘空竹运动的文化内涵和提高空竹的社会价值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空竹虽小乾坤大,希望抖空竹这一传统项目为越来越多师生喜爱,在阳光体育运动中绽放光彩!

     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仅仅靠制度约束还不行,更需要我们形成正确的人才成长观念,真正重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培养,为他们的全面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充足的物质保障。在保证开足开齐体育课,保证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学校要因地制宜、各有特色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大课间、俱乐部等体育锻炼活动,让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真正地动起来、“活”起来。这样,学校的体育活动才会真正地“阳光”起来,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