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数学”苏派教育的奇葩
校长沙龙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9期 总第4324期 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9期  下一期
“智慧数学”苏派教育的奇葩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1-10-18 16:10:12

     

    ——访扬州市育才小学校长陈士文
     本报记者  金   莉
      陈士文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第十批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扬州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扬州市第三批中小学名校长。

     从教25年来,在校长和行政领导角色的不断转换间,陈士文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根基和使命。在他的带领下,扬州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把“智慧数学”打造成一种教学流派,以睿智的视角、真切的见解、完备的理论与实践体系,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来到扬州,对话陈士文,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充满大爱的教育家的智慧与灵动。

     记者:陈校长,您好。提到您,“智慧数学”的建立和推广自然就成了离不开的话题。您曾经说过“智慧数学”是您十年磨一剑的心血。那么,智慧数学体系是怎样形成的?又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呢?
陈士文:从1999年《全面的数学教育及其实施》成文,到2009年数学名师工作室挂牌成立,“智慧数学”在我心中孕育成长了十年,也算是“十年磨一剑”吧。
     很清楚地记得,1999年,我写了一篇文章——《全面的数学教育及其实施》,这篇文章从科学和人文的角度阐述小学数学教育的意义与实践,其中的主要观点便促成了我萌发课题研究的“思想纲领”。
     2000年,我们成功申报了江苏省立项课题《全面的数学教育研究》,作为课题的主持人,我从文化的高度构建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其研究成果最终获得了省级课题评审二等奖。
     2001年,我应邀编写《小学生数学学习指导用书》,在全面数学观的统领下,编写书稿时设计了“开放题”栏目,意在凸显数学的思维价值。2002年,《小学生数学学习指导用书》一书的全面改版,如何改版?当时“奥数”已被推向极端,数学思维被窄化成解题技巧,数学思维被妖魔化成竞赛秘笈,我深感“思维”已被异化,“思维”应提升到“智慧”。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我将教辅用书定名为《数学智慧通》。
     自2003年起,《数学智慧通》每年修订,在修订过程中逐步萌生出“智慧数学”的概念,并撰文稿《数学是一种智慧》作为《数学智慧通》一书的序言。
     2008年,我运用调查的方法研究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教育观,并撰文《关于小学数学教师数学观的调查分析》发表于核心期刊。
     2010年,《数学,造就智慧人生》一文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从数学及数学教育相结合的角度全面而系统地提出“数学是一种智慧”的观点。
     谈到提出的背景,主要基于我对60年代以来具有代表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四种教学法,即:发现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探究研讨法、自学辅导法的研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总结提出的。不论哪种方法,都是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但我们首先要思考:数学是什么?数学教材怎么样?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基于此,我提出了“智慧数学”的课堂理念。
     智慧数学是对小学数学本质及其教育的高位诠释界定,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高度规划设计小学数学教育,先改造教材,再优化教法,继而改变学法。

     记者:任何教学流派,都是向40分钟的一堂课要效果。但是,据我了解,在“智慧数学”的课堂上,不仅重视知识信息的灌输,更是从追求智慧的角度来展开课堂教学设计的,那么,这样的课堂,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呢?
     陈士文:说到“智慧数学”的内涵,我先举个课题组的例子。
     小学阶段数学涉及《时间数学》的教学分别在一二三年级。时间的教学仅仅是教育吗?对此我们展开了深层而具体的思考。我们的做法是:
     一、感受时间长度——掌握数学知识
     1.在1分钟内循环播放国歌。2.学生静坐1分钟,听滴答的声音。3.在1分钟内数秒针走动的格数。我们通过用心感受,贴近生活来完成教学任务。
     二、理解历法规定——提升数学智慧
     在时间的教学中,当我们完成了“1年=365天”等知识目标教学时,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思索。1.为什么要用24小时计时法?2.为什么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3.历法规定为什么这么繁乱?历法是否可进行变革?你有什么不同的方案?
     三、感悟运动思想——熏染数学文化
     1.用图或其它方式表示时间。2.用一句话或一段话表达你对时间的感受。3.为什么要有时间呢?时间的存在有用吗?时间会停止吗?
     知识是智慧和文化的载体,我们的数学教学肩负知识的掌握、智慧的提升、文化的熏染。
由此看出,“智慧数学”课堂旨在追求一种境界,即:一寰宇纵横分经纬,四面八方寻数几何?两数字正负显乾坤,六色五颜去形归一。(“智慧数学”联语)
     “智慧数学”课堂上看到的是一个整体的世界,为了认识这个世界,我们把这个世界进行数学的纵横分类,再多向发散我们的思维,去探索寻求。其内涵可概括为“六性”,即:整体性、多向性、探索性、简洁性、抽象性和和谐性。
     整体性——世界是一个有联系的整体,我们的教材设计要从整体出发,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中培养学生整体的眼光、整体的思维,感悟智慧的生长。切忌“斩头去尾烧中段”,把对世界的整体认识切割成一道道琐碎的提问,而缺少宏观的思考。
     多向性——数学教学中应进行思维的发散、创造,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打开思维的天窗。切忌单线的教学的设计封闭学生的思维,不是自古华山一条道,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探索性——数学教学活动是一种探索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想象、直觉、猜测、检验等活动,经历智慧的生长过程。数学教学中要保护好奇,多向探索。切忌教师全面直接的牵引、给予、灌输。
简洁性——简洁是数学美的首要标志,数学教学应注重基础,提炼出最基本、最本质、最简约的内容。数学不是繁琐,不是一味追求繁难高深,我们不是训练学生记忆累积的能力,而应是化归求简的能力,掌握最基础的,才能把握更深奥的。
     抽象性——抽象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数学的抽象是有层次的和永无止境的。抽象提升思维的品质和境界,数学不是停留在“生活剧”中,数学追求深度思考的价值,不是停留在简单的实用上。
     和谐性——数学科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谐是数学美的终极境界。让学生感悟数学不是孤立对抗的,也不是零散杂乱的,数学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只是我们认识能力的局限和表述的需要,才把数学分割成数、形等一个个部分。我们的数学教育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和谐,而不是怪异。
     显然,“智慧数学”摒弃教学中把教材异化成考题的状态,对数学教材进行改造、再造,使教材的编排设计呈现“智慧数学”整体性、多向性、探索性、简洁性、抽象性、和谐性的内涵。

     记者: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有其特定的教学模式,而“智慧数学”作为一个开放的、整体的课堂,教师如何才能通过把握其特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更好地推广“智慧数学”的教学模式呢?
     陈士文:智慧无形,“智慧数学”课堂是没有固定模式的,没有僵化教条的环节或步骤,但也不是不可捉摸,丝毫没有要素要点的,“智慧数学”课堂有着可操作的结构特质。
     “智慧数学”课堂的特质之一是呈板块结构。
     我们视数学为有机的整体,数学内在的统一尤为显著。我们的教学设计只有从整体出发,通过“板块”来实施教学,设计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建立、概念的深化、概念的应用与拓展等教学板块,才能体现数学内在的整体性。如果教学设计细碎成一串串问题、一道道练习,就不能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不能引领学生整体感悟数学智慧。“板块”式设计是数学学科整体性的必然选择,也是数学简洁性的应然要求。
     “智慧数学”课堂的特质之二是有独立活动。
     数学课堂上更需要“静思默想”。这种“静思默想”是一种独立思考的状态,数学学科的理性特点需要我们的教学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思维是一种深度活动,这种深度活动通过学生独立练习、独立操作等活动来完成。有过各自独立的探索,方可出现多向的交流碰撞。有了独立,才能遏制教师一讲到底的现象。
“智慧数学”课堂的特质之三是留问题思索。
     数学问题是数学发展的主要源泉,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逐步抽象,进入思维纵深,另一方面要纵横联系,发现数学间的和谐。教学中少一点技能性的问题和考题操练,数学课不是停留于一道道题目的圆满答案,更高境界是多一点猜想、质疑,多一点从整体上设计数学问题,多一点具有开创意义、发展意义的大问题。
     “智慧数学”课堂的特质之四是悟智慧心语。
     “智慧心语”是穿插于课堂教学之中的总结、发问、猜想、深思之语;“智慧心语”是教师基于学生智慧自然生长状态下,教师遵循智慧生长的规律,予以点拨、追问、设疑。这种点拨、追问、设疑不是囿于一道题目之中,而是从思维发展的规律、进而是哲学的高度启迪学生的智慧,感悟数学的真谛,感悟人生的真谛。

     记者:“智慧数学”的理念已经被更多的数学老师用于小学数学教育的实践中,登录到“智慧数学”的官方网站,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老师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需要认同、实践和推广,我想这也是您和课题组的目标。目前,智慧数学运行的情况怎么样?作为“智慧数学”课题的领衔人,您对它的发展又有着什么样的愿景?
     陈士文:目前,“智慧数学”的运行已经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并且在广大老师的支持下运行得很流畅。我想首先,我们把“智慧数学”申报了国家级课题并获得批准,为它的操作运行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再一次对“智慧数学”思想进行了自我修炼。
     其次,“智慧数学”是扬州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的数学主张,我当时提出“智慧数学”也是得到工作室成员的认证与认同的。在我们这个组织中,有江苏省特级教师、有扬州市特级教师、有年轻的教学能手,有我们学校的、有广陵区的、有其他县市区的等等,大家都在为它的发展贡献着智慧。
     第三,创立了网站。“智慧数学”网站的中文域名是“智慧数学·中国”。网站是互动开放的,设有“我要投稿”“学生智慧擂台”“教师智慧宝库”等等专栏,收录教师的智慧火花,师生同台,点评数学,为教学实用。
     第四,作为领衔人,我本身也是育才小学的校长,可以依托育才小学的平台,调动更多的资源,来推进这项工作。
     第五,从目前的成果来看,包括我和工作室的同事,都在各类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来阐释智慧数学。过去的不说,今年4月的《江苏教育》专题刊登了关于“智慧数学”的一组文章。内容权威的人大复印资料,基础教育参考等等,都有我们的文章。大家都是有感而发,也希望各界同仁引起共鸣,提供参考指导。
     现在,我们已把“扬州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更名为“智慧数学工作室”,意在广招贤士,做出成绩,不是“智慧数学·扬州”,而是“智慧数学·中国”。
     我追求的下一个境界是——我就是“智慧数学”,更确切地说——我们就是“智慧数学”。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