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全国中小学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在无锡召开 东海县西双湖中学素质教育结硕果 “科技大篷车”开进茅山老区校园 射阳县临海农场学校 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 洪泽县实验中学召开外出交流教师座谈会 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动态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0期 总第4332期 2011年11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0期  下一期
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1-11-01 14:19:15

    

     青春是一朵娇美的花,盛开那刻,有一种激情让我们感动,有一种力量催我们奋进。在平凡岗位上,挂职干部、南京市浦口区团委副书记林松用无私奉献让青春之花盛开得更加娇艳,用实际行动让青春花开成海,馥郁满城。
     温和憨厚的笑容,深邃专注的目光,朴素亲切,沉稳大方,始终透露出卓尔不群的风度、雅而不俗的心态。他就是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挂职干部、共青团浦口区团委副书记——林松。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一个基层团组织的负责人,林松积累了丰富的共青团工作经验和对共青团工作的智慧思考。并且,在成长的道路上且行且看,不断总结,不断提升。就这样一路走来,“笃志丹心示大爱,化为甘霖百花开”,在不经意间,林松先后获得了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种种光鲜花环的背后,是林松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
     辛勤园丁,更应该是炼金石
     刚担任辅导员时,怎样融入学生成为他走上辅导员岗位后的一大挑战。他加强了自己的学习,他说:“只有自己进步和提高了,才能解决学生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工作之余,他是同学们的好朋友,认真聆听同学们的想法,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他会倾听大家的想法,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这是他所教过的学生对林松的印象。学生们能感受到林松身上那种能打开师生间隔阂的魅力。与他聊天,你会在他的话语中体会到他对学生工作的热情。
     作为一位基层团组织的负责人,最大的希望莫过于看到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早日成才,融入社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几年来,作为团总支书记,每一届的学生之间的差别很大,面对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学习环境,需要通过与学生接触,用心发现学生的特点。他说:“共青团是一个服务学生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与学生打交道,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一位同学曾这样写道:“在南铁院,您是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您的教导和鼓励让我对未来有了规划,感谢您交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一种对人生的独立思考!”
     “教师一头挑的是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的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今天的学生是在知识花园里辛勤采蜜的蜜蜂,明天他们会成为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与其说教师是为学生提供新鲜蜂蜜的园丁,不如说教师是磨砺学生成才的炼金石,只有经历磨难的“花朵”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种意识,时刻提醒林松必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不能马马虎虎,敷衍塞责。
     服务地方,做坚实的桥梁
     多少个夜晚,他用孜孜不倦的勤奋挑灯夜战;多少个黎明,他用深深的疲惫迎接喷薄而出的那轮朝阳。在工作之余,林松依然没有放弃学习,他依然在知识的海洋不停地遨游,汲取知识的养分来充实自己。2010年12月,他被组织选派到南京市浦口区团委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担任浦口区团委副书记。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渴求更大的成绩和进步。
     一直以来,地方和高校的共青团工作都是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作为长效机制,然而,如何将地方和高校的共青团工作联系起来,实现资源共享,成了广大共青团工作者们思考的问题。林松以挂职锻炼为契机,切实推进校地团组织资源整合,组织策划了浦口区团委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团委的共建顶山团建联合体示范点活动,全方面推进非公企业团建工作,同时形成了区域团建联动机制。该活动被扬子晚报、南京日报等媒体报导。同时,他组织学院营销专业的学生参与浦口区青年企业家走访调研活动、组织志愿者参加了青奥会会旗浦口区传递活动、组织大学生艺术团参加浦口区红歌会活动、组织学院心理专家给基层团干开讲座,组织青年大学生参加了浦口区反邪教等活动。他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共青团工作真正地融入青年、融入活动,为青年服务,为社会服务,有效地推动了地方与高校之间共青团工作的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
     面对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组织青年上要有新手段、服务青年上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林松积极参与,与团区委同志共同策划和组织了“融智工程”。“融智工程”活动就是要以区域化团建优势来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通过加强学校、企业和开发区的全方位合作,推动产业研究院、企业加速器和创业孵化器建设,共同打造“创新人才培养平台”,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共同打造“创新人才互动平台”,形成创新人才集聚效应;共同打造“创新人才激励平台”,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热情,走出一条特色跨越发展之路。该活动被中青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基层团建,是永恒的旗帜
     共青团是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培养出合格的团员是基层团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林松在高校团建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但地方团建工作的对象是各街道、社区的团干部和团员青年以及辖区内非公经济组织的团员青年和外来务工青年。这些人都有自己固定的工作和生活主题,他们普遍对团建工作的热情和关注度都相对较弱。针对这些特点,开展团建工作和青年活动时就必需要考虑到与他们的生产生活相协调,不能产生冲突。同时,街道、社区的团干部基本都是兼职,除了团建工作之外,日常还要担负宣传、组织、拆迁等相关工作,较为琐碎繁重,这也必然分散了他们开展团工作的精力和时间。
     面对这种工作对象的变化,需要基层的共青团工作者以“两个全体青年”和团的四项基本功能为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深化工作内涵。早在学校期间,林松就组织学生进行了“基层团组织建设”的调研,通过调研,他深深地认识到单纯的灌输是没有说服力的,必须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将育人理念融入其中,才能更易于学生接受。到了团区委后,他继续把开展调查研究作为工作的前提条件。针对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与团区委的同志们一起,针对青年创业、志愿者服务、青少年宫建设等进行了调研和走访,完成了几万字的调研报告。“要充分利用体制内外资源,加强街道、部门、高校之间团建联合,创造性地开展团建工作。才能在街道组织格局创新、非公团建和外来务工青年群体团建、分类引导、增强中小学团队组织活动等工作方面有所推动。”他说。
     桃李芬芳怀伟志,英才荟萃兴中华。作为一名基层共青团工作者,他是春天播撒种子的人,心中有着秋收的期盼;他是清晨的一缕阳光,有着勇往直前的精神;他是夜空中的启明星,凭着奔向光明的执著,在平凡的事业中永远闪光。
     本报记者   辛   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