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育人 育智慧之人
灵动的教育智慧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2期 总第4348期 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2期  下一期
用智慧育人 育智慧之人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1-11-29 09:38:29

     访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校长蒋俊兴      本报记者肖爽

     
     蒋俊兴校长年不满半百,却已是有着16年“长龄”的资深小学校长,作为苏州市名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蒋校长对教育事业有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追求,对学校管理、教育科研和课程改革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的思考。近年来,他以“用智慧育人,育智慧之人”为办学理念,经营着一所拥有三个校区的较大规模的百年文化名校,享誉全国。
     此次我报在南通举办“灵动的教育智慧——2011年首届全国智慧型校长经验交流会”,我们把蒋校长请到现场,和与会代表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赢得了一致好评。论坛期间,记者有幸采访了这位有思想、有个性的智慧校长,再一次被这位智慧校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的管理风范所折服。

     记者:蒋校长,“智慧型教育”这一理念,是在一个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呢?
     蒋俊兴:信息时代悄然来临,人们对知识的拥有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未来,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不是简单的知识竞争,而是学习能力的比拼,是智慧的较量,正如国际未来学研究所儒佛内尔博士所说:“明天的资本就是智慧”。“智慧”正以它独有的价值与魅力成为当今时代一个点击率极高的关键词。
     教育是面向未来人发展的事业,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追求的实质上是人的“智慧”发展。我们热爱智慧、关注智慧、解读智慧、研究智慧,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往往是知识堆砌而智慧匮乏。学生接受的是意义失缺的教育,学生生活在意义失缺的学习世界里。因此,对于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小学教育来说,追求彰显智慧的教育,实现从塑造“知识人”走向培养“智慧人”的转变,既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更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紧迫任务。
     我们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既有厚重的百年历史,又具浓郁的现代气息。目前,学校拥有北、南、东三个校区,有教学班111个,学生5000多名,教职工300余人。学校始建于1904年,沧海桑田,经过一代代实小人的筚路蓝缕,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也凝聚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怎样传承、弘扬与可持续发展?我们是曾经的重点小学、实验小学、示范学校。在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所作为,定位新的价值取向?作为一所规模较大、又有三个背景不同的校区的独特学校如何建构新的办学框架,拓展新的办学境界?……都是值得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以创新的思维与智慧的才识去凝心考量与精心谋划的。
     本人很早涉足学校教育科研,曾经进行过十年的“创造性教育”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一定的教育管理经验,深谙“集大成智慧”于学校发展之道。2004年,在学校迎来百年华诞和开启新的历史征程的重要节骨眼上,我受任于实验小学校长,我觉得应该有一种责任的担当、独具的眼光、彻悟的自觉和高远的境界,去审视与展望学校发展新的方向。于是,经过认真分析、反复讨论与科学论证,确定了以“智慧”为核心文化元素的学校“智慧型教育”切入口。
     因此,我们提出“用智慧育人,育智慧之人”的办学理念,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玩弄口号。

     记者:您所说的“智慧型教育”有什么特征?通过实施“智慧型教育”,您所在的学校呈现出了哪些办学特色?
     蒋俊兴:我们提出的“智慧型教育”不是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教育模式,也不是一种明确的教育方法或规则,而是学校办学思路层面上的系统措施。我们试图通过小学智慧型教育的实践研究,精心培植智慧型的教师群体,让管理者、教育者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才华,享受智慧人生;全面培育学习态度主动、学习方法灵活、学习习惯良好、学习成效显著的智慧型学生,让每个孩子的智慧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启和发展;整体构建智慧型的学校管理体系、课程教学体系、学生培养体系,让老师们有效地实施智慧的教育,让孩子们充分地享受智慧的学习与成长。简单表述,就是管理者智慧地管理,教师智慧地教书育人,学生智慧地学习、生活与成长。为此,我们于2006年成功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开始了智慧路上的不尽探索。
     几年来,应该说很好地推进了学校的发展,基本形成了学校“智慧型教育”的办学特色,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构建了校本化的发展思路。2004年12月,在学校百年庆典仪式上,我们提出了今后一阶段的发展思路,概括为“实现两大目标,做好四项工程”。两大目标是:科研兴校,让百年老校蒸蒸日上;文化强校,让优质品牌熠熠生辉。四项工程是:一是积极构筑信息化校园,努力办一所具有浓郁现代气息的窗口学校;二是切实施行人本化管理,努力办一所充满和谐人文关怀的示范学校;三是倾心实践智慧型教育,努力办一所凸现过硬教育实绩的品牌学校;四是着力建设文化型学校,努力办一所彰显鲜明办学个性的特色学校。自此,我们将施行智慧管理,探寻教育智慧,培植智慧师生,作为聚心关注的重要举措,并且以教育科研的形式促进学校发展、教师进步与学生成长的同步推进。
     2007年,随着教育公平理念的推行,我们主动寻找学校新的生长点,重新定位学校的价值取向,提出了“把实验小学办成促进全市优质、均衡、高位发展的开放窗口和共享基地。”我们不断地输出管理人才和管理经验,主动地帮扶薄弱学校,毫无保留地开放教育成果。为此,我们还提出了“办学行为更规范,办学内涵更深邃,办学境界更高远”的新的目标追求。
     二是创生了一体化的办学模式。我校的三个校区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办学条件各不相同。北校区是百年老校,南校区原为新建小区配套的南苑小学,在2000年的时候,并入了实验小学,当时成为她的一所分校。而东校区是在2004年新建的实验小学一个校区。为实现三个校区的同步发展,我们构建了“三校合一,规模办学”的办学模式。学校不设“本部”和“分部”,三个校区是一所学校完全并列的三个部分。我们的“三校合一”首先体现在行政管理上的“条线分工,分块负责”。其次体现在三个校区师资配置上的“统一调度、均衡搭配”。再次体现在各项教育管理和后勤服务上的“一体化、统一性”。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一体化”并不是齐步走,而是积极倡导“优势互补”,如今,我们又在追求三个校区“和而不同”的新境界。
     三是施行了人本化的管理策略。我们始终坚持“崇尚以人为本理念,铸就智慧师资团队”的管理方略,扎实开展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提升教师团队的道德水准、专业素养、智慧品质和服务理念。具体实施以下三条策略:1.师德导行,铸就优秀的师表形象,让师德情怀成为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元素;2.专业引领,造就优良的师资团队,让本土名师成为带动教师专业成长的领路先锋;3.智慧培植,成就优质的师品内涵,让校园成为教师享受幸福生活的精神家园、展现智慧才华的人生舞台。作为管理者,我们更多的是以发展的眼光,以大度的气概,以宽阔的视野,对教师实施智慧的引领,把诚信和关爱融入温暖的情感之中,用人格魅力、学识才华和管理智慧感召教师、影响教师。
     我们始终坚持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始终坚持将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活泼、全面、和谐发展作为育人目标,注重对学生心灵的体贴、体质的关注、主体的尊重和生命的关爱,既严格要求,又重视自主发展,让学生不仅得到科学素质的训练,也受到人文精神的陶冶,并在此基础上养成健全的人格,完善智慧的发展,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对学生“一日学习生活”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安排;以学生成长档案、问卷调查、学习质量调研和分层考试为主要内容进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我们开展“爱心滋润,智慧浇灌”的育人模式探索,开展以养成教育为核心的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其中,“小题大做”和“大题小做”的体验活动,成为学校德育工作“一石激起千层浪”和“润物细无声”相得益彰的两重境界。而每天上午半小时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则成为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得到了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以及全国人大代表,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调研组等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多次被国家和省主流媒体报道。每周三下午全体学生参与的“小百花”大综合活动,更是丰富了校园生活,增长了学生才干,促进了智慧发展。“让孩子们有限的童年生活过得更轻松、更快乐、更幸福些吧!”成为学校大多数老师共同的祈愿。
     四是推行了个性化的课改举措。我们不仅把《小学智慧型教育研究》课题作为办学思路层面上的系统操作措施,更把其研究的重点植根于课程,沉淀于课堂,全面开展智慧型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我们着力探究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教学要素的有效调配,课堂生成的有效处置,教学评价的有效调控,实现开放民主、活泼灵动、扎实高效、彰显智慧的高效课堂。通过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注重本土名师示范引路”“注重群体质量有效提升”“注重课堂流程有效优化”的课改新思路,以及“彰显教学智慧,打造生态课堂,实现有效教学”的教改新特色。
     五是培育了精致化的文化品质。学校文化是需要挖掘、体味与传承的。时代变迁,在我们这所百年老校,找不到太多的历史痕迹。但,我们还是努力地在挖掘百年的经典、倾听百年的声音、探寻文化的源头。在三个校区的醒目位置,我们庄重地摆放着“端、勤、毅”的校训,这是1913年,学校第二任校长郭聘之先生实行改革,所立的校训。它是我们目前能够找到的最早的文化符号。我们努力用现代的眼光去解读与提炼其内涵,试图以此形成实小人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激励和引导全校师生争做文明端庄的实小人,勤勉进取的实小人和智慧果毅的实小人。学校的又一个历史文化符号,就是最早的名字“范贤”。“范先贤,启心智”,我们倡导师生们时时处处以先贤为范,以理念为范,以品质为范。我们以校刊的方式,聚积新一代“范贤人”学习、生活、工作的印记。我们还专门在师生中,开展“范贤之星”的系列评选,以荣誉称号的方式,褒奖与弘扬优秀的实小师生。
     我们在传承中华经典中,凸现智慧文化元素。我们努力在优化育人过程中,涵养文化特质。我们努力做精物质文化,做优制度文化,做实行为文化,做深精神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自觉,它最终表现为学校的品质,沉淀为学校精神和师生人格。建设一所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办学更规范、内涵更深邃、境界更高远的学校成为当代实小人对办学品质的不懈追求。高尚品德、灵动气质和儒雅风范正成为实小师生共同的秉性。
     应该说,追求“管理的智慧”已经成为我校所有行政管理者共同的思维框架和行为准则,彰显“教育的智慧”已经成为学校大多数教师的教改共识和教育常态。

     记者:我们注意到贵校的“十一五”课题已顺利结题,下一步,您有何打算?
     蒋俊兴:作为一个科研的项目,我们的“十一五”课题研究的确已经结题,但它不等于研究的终结,在结题论证活动中我们反思,我们的“智慧型教育”探索之路仍然很长很长,有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仍很多很多。
     进入“十二五”,我们正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进一步调整与深化“智慧型教育研究”要义。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紧扣“智慧”元素,把文化根植于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将《小学智慧型管理文化建构的研究》作为原有课题研究闪光点的延续、不足点的调整、空白点的弥补。
着重在以下三方面进一步探索:1.具有“半肯”文化特征的课程建构。“半肯”是我校教学楼的楼名。“所谓‘半肯’,是指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观点、方法、评价,不是全部认可,更不是照单全收,而应持质疑的态度,善于思考,善于追问,善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对教师如此,对教科书、对即成的理论、对学术权威都应该在尊重、吸纳的前提下,怀着“半肯”的理念和品质,在追问中,在怀疑中,在批判中,追寻新的观念,产生独特的见解。”(成尚荣语)我们将从国家课程优化、校本课程开发、活动课程强化等方面探寻具有“半肯”文化特征的课程建构策略、途径。2.具有“德才和谐”品质的师资团队建构。以道德为灵魂的才华横溢的教师才是智慧的教师,“德”与“才”的和谐能生成教师的智慧。在这样一个有着共同奋斗目标,形成默契言行作为,凝聚内在情智合力的优秀团队中,每一个个体彼此之间是能够共生共荣、互赏互补的。这个团队是动态稳定的,团队整体的“精”“气”“神”是绵延不变、经久不衰的。我们将结合多元化生活时代,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实施教师绩效工资给新时期师资队伍建设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一以贯之地探索与实施培植智慧师资团队的创新举措。3.具有“和而不同”特质的一体化管理文化建构。我们将以追求三个校区“和而不同”为新的智慧文化境界,形成既有共同理念,又有不同特色的校区品牌。
     记者:您认为,要成为一个智慧型校长应该具备哪些素养?
蒋俊兴:智慧不仅仅是一种才智,更是一种眼光,一种觉悟,一种境界和胸怀。作为一个教育者,一个教育管理者,应该具有独到的眼见,应该富有理性的自觉,应该拥有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境界。 
     智慧有大小之分,可能我们还难以达到“大彻大悟”的大智慧境界,也无法达到钱学森所说的“开放复杂巨系统”的大成智慧层次;那么,我们能否在那些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司空见惯的教育现象、熟视无睹的教育问题、老生常谈的教育观念中,求得突破,实现创新,这是我们应该努力追寻的,虽然只能算是“小智慧”。
     教育是极富个性化的创造性行为,教育管理更是细活、精活、绝活,所以有人说,教育的名字叫“智慧”,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智慧”。在具体的学校管理中,人的管理(主要包括老师和学生)是关键要素。如果,我们的管理理念、管理目标和管理举措,能够更大限度地得到师生的思想认同,继而内化为师生的行为自觉,甚至转化为师生的情感意愿,那可以说,我们的管理就趋向于“智慧”了。
     智慧的学校管理应该回归教育的原点和本真。智慧的管理者必然不断地自我发现,自我反省,自我调整,自我超越。一个智慧的管理者,一定是处事不惊、心胸坦荡的,一定是刚柔相济、灵活多变的,也一定是坚守信念、义无反顾的;同时,一定不是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一定不是人云亦云,朝三暮四的,也一定不是随心所欲、心猿意马的。
     我不认为我已经是一位智慧的校长,只是一个向着智慧方向不断追赶的人。我愿做一位有思想、有个性的校长,做一位管理严格又富人情味的校长,做一位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校长,做一位勤学习、有进取心的校长。爱思考、爱反思、爱总结;不保守封闭,但也绝不盲目“追风”,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和坚毅。自强、自信,不断进取,大胆开拓,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斗志,在百家争鸣的教改热浪中保持一份超前和沉稳,追随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终身化的时代潮流勇敢搏击,不断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不断成就自己的智慧人生。

     后记:
     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记者想起一句至理名言:“一个好校长等于一所好学校。”然而,什么样的校长才能称得上是“好校长”呢?
     闪念之间,想到蒋俊兴校长办公椅背后墙上的一幅字:“校长应该成为有抱负、敢负责、乐奉献的教育者,应该成为有思想、有智慧、有个性的办学人。校长的全部创造才能,就是为着师生智慧的开发与发展,建构优质的平台,提供优良的服务。”记者内心似乎有一种突然顿悟的畅快!同时,又仿佛看到,蒋俊兴校长正带领着他的老师们满怀豪情地向着那目之能及,而又遥不可及的地平线方向奋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