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完善课前预习 提高课堂实效 让语文学习生活化
教育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2期 总第4348期 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2期  下一期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高邮市马棚镇初级中学 作者:郭明山 发布日期:2011-11-29 10:56:2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历史课程标准》也指出:“应充分利用各种与历史学习有关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以获取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那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并凸显其优势呢?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新知的动力。心理学研究也告诉我们,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可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而历史学科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一门较为枯燥乏味的学科,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那么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提高。在初中阶段,主要是学习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并且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史实。这些历史都离我们生活的年代比较远,而且跟今天或身边的事物没有直接联系,所讲到的事件、人物大多难以记忆,因此,初中学生往往很难理解这些学习内容。多媒体教学正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认知特点,能让历史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主动地学习。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热情,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通过声、光、电的有机组合刺激学生的感官意识,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在教学中,往往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现象——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结论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过程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处在“引”和“导”的位置,这个引导的平台就是多媒体教学手段,无须教师多费口舌,研究的对象通过多媒体的展示直观、形象、发人深思,而学生始终是舞台的操作者,改变着舞台表演的对象,唤起了探究的欲望,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知识得到了升华。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有三大任务:基础的历史知识,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智能和思想政治教育。而其中开发和培养智能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智力结构中,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方法和核心。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也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的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上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普遍内容较多,按传统教学方式来讲,难以完成。多媒体课堂教学不仅提供了教学的新思路,而且使媒体应用于教学,既可使知识信息传递快,又可以有效调控教学。实验证明单靠听觉,可获知识的60%,单靠视觉可获知识的10%,而视听并用,可达到86.3%以上:就保持三天左右的记忆率来看,单用听觉是15%,单用视觉是40%,视听觉并用是75%。可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大大节省了授课时间,而且学生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比较,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都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只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要求我们把两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紧跟新课改的步伐,积极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促使初中历史教学有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