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三校交流平台,共叙瓦屋情深
教育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4期 总第4364期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4期  下一期
搭建三校交流平台,共叙瓦屋情深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1-12-27 15:34:12

     ———记第六届“瓦屋情”教学联谊活动     本报记者何燕
     为了加强学校之间的教学交流,增进友谊,促进教研工作深入有效地开展,活跃教研氛围,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近日,第六届“瓦屋情”三校教学联谊活动在句容市袁巷中心小学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溧阳市上兴中心小学、溧水县白马中心小学、句容市袁巷中心小学三校联合举办。

     

     句容市袁巷中心小学 徐怀玖校长

     

     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 王文忠副校长

     

     溧阳市实验小学 杨志斌副校长


     据悉,“瓦屋情”三校联谊活动是2008年12月5日由袁巷中心小学发起,三校主要领导围绕三校进一步加强沟通,互促互赢,促进学校发展等方面召开了联席会议,在会议中三校就校际之间开展联谊活动进行了探讨,并达成了共识,“瓦屋情”活动由此而来,并因靠近瓦屋山而得名。
     本届“瓦屋情”仍然以课堂教学观摩为主,三校分别派出语文、数学、美术三个学科各一名老师作为代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展示,课后再由专家进行总体点评。活动当天一大早,溧阳市上兴中心小学、溧水县白马中心小学的校领导就带着参加活动的老师赶往袁巷中心小学并受到袁小全体师生的热烈欢迎。虽然当天下起了蒙蒙细雨,但冰冷的雨水更“旗帜鲜明”地衬托出三校之间暖暖的情谊。奔波之苦挡不住老师们的热情,需要上课的老师来不及休息就迫不及待地走进教室与袁小的同学们沟通感情,虽然时间仓促,但是三校多年的配合让三地的师生默契十足,短暂的交流之后,课堂气氛就异常活跃,初次见面的陌生感似乎从未光临。
     三校联合举办活动也许稀松平常,但是涉及宁、镇、常三地学校之间的联谊活动却实属罕见。更加让教育各界人士觉得难能可贵的是,“瓦屋情”活动至此已是第六届,一届比一届出彩,一届比一届有特色。为了让本次活动以一种更加清晰的模式呈现,本报记者对活动进行了全方位地跟踪报道。
这是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主场作战”的袁巷中心小学徐怀玖校长已经为此次“瓦屋情”活动忙碌了很久。据他介绍,学校历来对“瓦屋情”活动十分重视,已将其纳入学校常规发展计划中,在每学年开始就着手进行计划、安排。这些并非徐校长一时兴起,而是根据学校的长远发展深思熟虑的结果。三所交流学校虽然距离不远,但是分布在宁、镇、常三地,不同地域文化特征不同,老师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方式等都有所不同,“瓦屋情”活动给三地的老师提供了一个交流经验、互相学习的平台。在活动中,三地老师借班上课,要迅速培养与借班学生的默契,同时三地老师也借活动有机会接触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给了老师一个“走出去”的机会,增强了老师与不同地区学生交流、配合的能力。
     据徐校长介绍,上公开课的老师,为了能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都会预先进行一轮又一轮的“磨课”。袁巷中心小学的参课老师在每次活动前一个多月就会组织备课研讨组进行讨论,集结集体的智慧形成教案,然后请教研室的教研员带领老师走进城里学校,借班上课;请城区的优秀教师讨论、点评,改进教学方法。再经过多番上课实验,最终将最成熟、出色的课堂教学展现在活动中。
     另外,每一次“瓦屋情”活动三校都会分别请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来听课,并在上课结束后,分别组织各学科老师进行点评,传授课堂教学经验。这样的环节设置,给了这些农村教师一个近距离接触所在学科领域顶级专家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对于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实属难得。能够亲自听到专家对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给予指正、优点给予肯定让老师们兴奋不已。所以,每次“瓦屋情”活动虽然准备周期长,准备工作辛苦,但是这些都不妨碍老师参与的热情,每次选参课教师都让徐校长左右为难,但也乐在其中。徐校长说,这样不厌其烦地进行“磨课”、请专家点评不单纯只是为了在最后的公开课上出彩,而是给老师一个学习、锻炼的机会。通过不断的研究、磨课,与不同的教研专家、老师讨论交流,不断地改进教学中的不足。活动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让老师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高效率地上好每一节课,让老师走在教改、课改的前沿。
每个老师都应该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公开课一般都是语文、数学、外语这三大主学科老师的天下,但是本次“瓦屋情”与以往不同,美术老师得以大显身手。经过了解得知,这正是徐校长的改革之举。第三届“瓦屋情”轮到袁巷小学主办时,徐校长提出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语数英三门大学科,其它学科也要全面发展,其它学科的老师也需要一个平台来展示自己,这样也更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于是全新的“瓦屋情”模式诞生:每次语数英三门学科中选两个学科再附带一个综合学科。而本次袁小之所以会选择美术,与美术是袁小的优势学科有很大的关系,徐校长说:“既然是优势学科,老师也多次获得过荣誉,我们作为主办学校就有义务将自己的优势拿出来与兄弟学校分享。”另外,徐校长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给原本已经小有优势的老师一个更大的展示平台,助推学校优势科目的发展。在参课老师的选拔上,徐校长也花了很多心思,比较倾向于给年轻教师多学习的机会,从学校长远发展的角度培育教师后备力量。
     一个活动得到一校之长如此关注,可见其分量之重,意义之重大,为了这次活动能够按照计划有序进行并且使活动的意义最大化,徐校长可谓费尽心思,用心良苦。但不难看出徐校长最关注的还是参加活动的教师能够在此次活动中得到的收获。那么,参课老师到底如何看待此次活动,又能收获多少?为此记者采访了几位参加本次“瓦屋情”活动的老师。
     上课前充分准备
     在采访中,几乎每一位老师都认为参加本次活动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能够明显感觉到老师对于本次活动的赞赏,年轻教师尤甚。“受益匪浅”是采访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但是不难看出,虽然活动本身给老师提供了一个成长的平台,但是老师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才是其能够真正成长的关键因素。在上课前,老师们无一例外都进行了充分地准备。来自溧水县白马中心小学的美术老师尹白玲这一次公开课上的是《剪纸》,为此她花了三个星期左右的时间进行准备,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她首先仔细研究了教参上关于《剪纸》这一课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因为《剪纸》教学内容很多,于是她查了小学美术1~12册中全部剪纸教学的阶段性教材。课堂教学内容多,怎样在传授传统剪纸技法的同时又能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易于接受,成为尹老师思考的关键点。所以她又查阅了《美术课程标准》上的关于传统艺术和对中年级学生学习目标的要求,这些查阅工作繁琐、枯燥,但还只是前期的准备。资料调查之后还要初步形成一定的教学内容,再有针对性地做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教学示范画的一些准备。接着再一遍遍试上,每一次试上之后再修改教案、课件、示范画,直到教学环节紧紧相扣、教师语态到位、精致为止。前期工作如此复杂、繁冗,与一篇论文的前期准备相提并论一点也不为过。但是可以看出,尹老师的前期准备工作是以具象的实体查阅再经反复思考得出。
     来自溧阳市上兴中心小学的李倩老师此次上课的内容为《画情绪》,只要一看到题目,就不难想象这是一个抽象派,如何将抽象的情绪以具象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是上好这节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李老师选择用开放的方式授课,整节课没有正确、唯一的答案,让学生开放思维、畅所欲言。这样的课看似随意,却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本次活动美术课点评专家溧阳市实验小学杨志斌副校长的话来说就是,“这节课所有的东西都是未知的,老师将课堂还给了学生,但这对老师的知识积累、课堂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老师是一个年轻教师,这样的要求对于她而言看似苛刻,但是她并没有因为有挑战而妥协求稳。为了更好地掌控课堂局面,迎接未知问题,她在准备教案时尽量做到细致,问题的设定和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都做了几手准备。另外就是教学资源的准备,她所用到的是三幅不同情绪的示范画,而这三幅画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将最适合说明问题的画展示给学生,她煞费苦心。她将画好的画拿给学校各年级学生、其它科目的老师、没有绘画基础的人欣赏,只有大家一致通过的画才会展示在课堂上。
     课堂特色透视教师个性
     要顺利赢得台下数十位听课老师的肯定,并不是简简单单不出错误地把课上完就能做到的,中规中矩的课只要是合格的老师都会上,但要把课上得精彩就难了。这不仅要求参课教师花心思备课,还要在课堂中体现本节课的特色,展现出教师鲜明的个性才有可能获得认可。来自袁巷中心小学的陈云老师深知在课堂中突出课堂特色的重要性。他说:“美术课大部分时间还是集中在学生的自我创作,教师讲课集中在前面15~20分钟时间,怎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体现教师的与众不同,我觉得就要体现出教师自己想法和个性。”陈老师这次上的是《动物面具》,他表示特色在于制作材料上,因为在选择上课内容时,他考虑到农村最接近自然,而大自然中的材料是最丰富的,所以他因地制宜,让农村学生去大自然中寻找材料,这样不仅课堂教学中材料的丰富性得到了保证,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透视出陈老师大胆、开放、求变的性格特征。
     凡是有经验的语文老师都知道在公开课中上第一课时很难出彩,所以一般不会选择这个“老大难”。但是来自溧阳市上兴中心小学的万敏老师,却偏偏逆流而上,“英勇”地挑战了一次第一课时。她觉得这是一次尝试,也试图探索让众多老师困惑的第一课时如何才能上得出彩。这种执著甚至有点小固执的性格渗透在她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看到一个敢于挑战、勇敢追求的语文老师。
     专家点评升华主题
     三节公开课后,各学科老师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虚心当起了学生,认真听专家点评。但与其说是点评,不如说是讨论,整个会场的氛围和谐而不失严肃。专家们首先分析了上课老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优点,尔后又将自己的想法、理念与在座老师进行分享和交流。随后主持人宣布本届“瓦屋情”圆满结束。
     活动结束后,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专家,他们均表示这样的三地教学联谊活动,是一次创新之举,虽然现在规模尚不大,但是意义重大。杨志斌副校长表示:每个区域都有可学习之处,“瓦屋情”活动有利于去粗取精,实现大范围的融合。来自各地的老师进行经验交流和思想碰撞,也有利于寻找到更加适合课堂的教学方式。来自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的王文忠副校长也表示:“瓦屋情”三校教学联谊活动,为教师思想转变、信息交流和素质发展提供了平台,这样的活动对于努力探寻符合农村教育特色的现代化教育发展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溧阳市上兴中心小学 李倩

    

     溧阳市上兴中心小学 万敏

    

     句容市袁巷中心小学 陈云

    

     溧水县白马中心小学 尹白玲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