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看“两会”
两会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8期 总第4403期 2012年03月2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8期  下一期
小编看“两会”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2-03-20 15:13:56

和运营;解决幼儿教师的职称和待遇问题。
     【小编有话说】农村学前教育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基石,农村幼儿教育状况如何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应该加大对农村幼儿园建设的投入,把农村学前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政府应该加大农村幼儿园建设,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从最初阶段抓起。

     关键词 学前教育法
     【聚焦】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李小燕等31位代表建议制定学前教育法,明确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加强幼儿园的规范化建设;加大保障力度,规范收费行为等。此次,不少委员再次提上议程。
     【两会声音】
     江苏教育厅厅长沈建:发展学前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不仅要短期重点突破,更需法律制度长期保障。随着家长对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的需求日益突出,必须转变观念,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发展新理念。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泗洪县界集镇实验小学教师裴昌彩:在条件成熟时,应把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渠道。
     【小编有话说】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不仅可以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还可以使得办园参差不齐、幼儿教师流动有所缓解,且这也是家长喜闻乐道的。另据了解,现在的学前教育设置很多小学一年级课程,对儿童健康成长很不利。应通过立法的方式规范学前教育,引导和培植出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从整体上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 校车安全
     【聚焦】2011年末,一连串校车安全事故把校车安全问题再一次推上了风口浪尖。其中,超载严重、质量堪忧、监管不力三大难题最为人们所诟病。11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预防和避免儿童各种意外伤害,特别要加强校园治安、消防安全和校车交通安全工作。国务院责成有关部门迅速制定校车安全条例,抓紧完善校车标准,做好校车设计、生产、改造、配备等工作,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紧接着,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起草的《校车安全条例(征求意见稿)》正式出台。校车安全一直备受关注着,两会期间,“校车安全”更是成为一大焦点,在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

     
     【两会声音】
     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汤玉祥:当下校车发展面临四个问题:校车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购买校车的资金筹措还没有具体政策指引;校车的运营组织还不够专业和科学;校车文化建设和公众意识有待加强。因此建议从四个方面推动校车安全战略的实施:首先,国家尽快出台购买校车资金筹措的相关政策,并适时发布对地方财政补贴的指导意见。其次,尽快细化校车管理、运营政策,指导各地建立校车的管理、运营模式。国家层面的校车行业主管部门应尽快明确,并建立相关部门间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监管。另外,要继续完善校车相关法律法规。加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等国家技术条件、安全标准出台,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技术进步。校车优先路权、避让、通行规则等,应尽快落实到相关法律法规中去。最后,要加强推广宣传,普及校车文化,通过宣传及其它活动形式,加强全民的校车安全意识,着眼于建立长效安全教育机制。
     【小编有话说】去年发生的几起重大校车事故,特别是徐州市丰县的校车事故,引起了全社会关注,刺痛了全社会的神经。国家随即开展校车“大体检”,制定校车安全条例和校车“新国标”并征集民意。在今年的一月份,南京市六合区为保障学生安全,大量购进“长鼻子”校车,目前也正在投入试行中。小编希望在新的校车安全条例管理下,不会再出现校车事故,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关键词 教育公平
     【聚焦】两会前夕,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审计署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提出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8条措施,并把“力争经过3到5年的努力,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得到明显缓解,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不再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工作目标。
     【两会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葛剑平:择校,根源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在家长择校动机调查中,师资力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家长认为,现在择校择的都是教师,学校的硬件设施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教师。
     【代表委员建言】
     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校合理流动,政府一定要从师资配置这个源头抓起,大刀阔斧地缩小优质校与薄弱校的差距。首先要制定优质校和薄弱校校长定期轮岗交流的制度,逐步缩小校际管理水平差距。一位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校长是关键,教师是基础,物质条件是保障。其次,要制定相关政策,有效控制优秀师资的无序、单向流动。优秀教师的选派优先满足农村薄弱学校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先保障农村教师进修培训和提高的机会。最后,创新农村教师补充制度。鼓励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学习师范类专业,建立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的长效机制,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小编有话说】择校之所以仍然存在是因为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上一所好的学校,往条件好的学校挤。当然,这中间还存在家长跟风的现象。在短期内,我们也不要太期望择校热会沉下去。小编之前也有采访过择校相关问题,在择校方面,家长是关键所在,只要家长能够正确估量自己的孩子,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就行。

     关键词 教师资源分配不均
     【聚焦】农民子弟的教育问题,党和政府已给予高度重视,采取了诸多切实可行的惠农政策,如落实“两免一补”等等。但是在基层教育工作中,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师资源的分配存在不公和未合理使用的现象,已成社会问题。它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农民子弟的素质提高,也将影响未来全民族的素质。
     【两会声音】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家督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 2010年,全国平均师幼比为1∶26,城市地区为1∶12,农村地区低至1∶44;城市每班能保证有1.57名专任教师,而农村班均教师仅为0.6名。如按照每班配置1名教师的底线要求,以2010年农村幼儿班数41.98万个计算,需要补充14.4万名教师,数量缺口比例高达34.3%。“进不来、留不住”这一农村教育的通病也出现在农村幼儿园,城乡师资的失衡陷入惯性困局。应在幼儿园教师的身份、编制、工资待遇、培训保障机制、城乡教研制度等方面,都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
     【小编有话说】大多数素质较高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都会选择环境相对优越,福利待遇相对优厚的学校,而条件相对差的地方,师资力量肯定会薄弱些。那么,怎么能够实现均衡发展呢?这就要国家倾斜政策,加大对农村或偏远地区的教育投资和扶持力度以吸引教师前往教授。

     关键词 高考户籍制度
     【聚焦】由于多种原因,各地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生源数量与高等教育资源不对称的情况客观存在。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做好宏观调控,公平分配资源。但事实上,现在高等教育资源分配并不能体现公平。由于招生体制画地为牢,许多全国综合性大学越来越地方化,在办学所在地的招生比例高居不下,俨然形成了教育割据的局面。
     【两会声音】
     广东省台盟副主任孔令人代表认为,非户籍考生可以在外地参加高考,需要从国家层面改革高招制度,至少应该对各省招生名额进行适当调整。
     广东省莱达集团有限公司自动化所所长徐源远建议高考报名时不再把户籍作为限制条件,依据学籍和父母经常居住地的标准认定:一是随父母在经常居住地上学,至高中毕业3年以上连续学籍的,高中毕业即可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和录取。二是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随父母在经常居住地上学,至高中毕业有连续4年以上学籍的,高中毕业即可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和录取。
     【小编有话说】今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大多希望取消高考户籍制度,他们大多是站在外来务工子女的角度上考虑的,而忽视了当地的考生,对当地考生来讲他们就会多一个竞争对手。这实际上还是一个有关教育公平的话题,如果招生体制公平的话,孩子到哪考都是一样的,就不会存在高考户籍制度的问题。

     关键词 特殊教育
     【聚焦】新世纪以来,随着政府保障力度的不断加大,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对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投入,“两免一补”优先在残疾学生群体中实施,惠及残疾学生。但是,一些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有限,办学规模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差,教师也一个个都“远走高飞”。这些条件的限制被委员们关注到并提上议案,希望能够通过加强对残疾儿童的呵护。
     【两会声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陈云英:任何一个国家走现代化之路,特殊教育都是评价其教育发展与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因为它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脑科学、信息技术等科学研究和核心技术的开发。我们今天的障碍不是残疾人自身的状况,而是我们还远没有认识到这一领域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落后,需要加大投入、增加科研经费予以解决。
     徐州市特殊教育中心校长裴洪光:发展特殊教育,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特殊教育要求教师不但要掌握与普通教育相同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需要掌握特殊教育所需的专业技能。
     【小编有话说】江苏先后实施了一系列包含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工程,并针对特殊教育实施了“江苏省特教合格学校建设工程”“高中免费入学”等特教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的确推进了特殊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进程,为特殊学生提供了发展平台。但是在实施这些特殊政策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些孩子的感受,他们是否真的如你们口中所说的“特殊”?

    

     关键词 三好学生评选
     【聚焦】过去一年中,绿领巾、五道杠等事件被热炒,引发了社会对于学生评优的争论。坊间普遍认为,“评优”是人为地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妨碍了教育公平,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在此背景下,该“取消三好生评选”的提案格外令人瞩目。
     【两会声音】
     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建议中小学停止评选三好生。有四大原因:一是少年阶段,人为分出优劣,不利学生成长;二是家长学生纷纷送礼,滋生教育腐败;三是小小年纪,学会种种不正当竞争,侵蚀儿童心灵;四是经社会调查,多数老师家长反对。
     支持者:对学生不公平,还滋生教育腐败
     支持者的观点有这么几种,一种是认为评三好生不公平。尤其是不少网友回忆自己当学生时的经历,有位网友就说,“记得小时候有次选举,老师竟然因为没有男生入选,让我把三好学生让给他,哭了好久。”第二类的观点是认为评三好生只看成绩,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三好学生其实还是以考试成绩为导向的。”第三类的观点就是指责三好生的评选滋生了教育腐败,而且“现在家长从幼儿园就开始送礼”。
     反对者:评三好本身没错,没有更好的不可贸然取消
     另一派反对取消三好生评选的网友也为数不少。有位网友就认为,学校不但应该评三好学生,还应该以更多的名义评选各种好学生。如进步奖、创意奖、爱劳动奖、爱心奖、团结奖……这样才可以让孩子有成就感。另一位网友评论说,“什么送礼、教育腐败,这本身跟三好学生没关系。再说每个孩子不能保证都是优秀的,但咱中国一定要有优秀孩子。”
     “评三好学生慢慢滋生出了许多弊端,但是正如高考一样是目前看来最公正的途径,那么,在没有想出一种更好的可以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的方案前,我们就不可贸然取消。”一位网友如此评价。
     【小编有话说】事实上,取消“三好学生”评选的建议在2003~2004年期间就已被学者提出,但当时没能被重视。理论上说,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而“三好学生”的评选则是以老师为中心,这有悖教育原则。“三好学生”的评选将孩子分成三六九等,伤害孩子自尊心,不利于其身心发展。

     关键词 青少年身体素质
     【聚焦】据统计,全国1.3亿名农村中小学生中有3000多万名学生住宿,一日三餐都在学校,还有相当一部分不住校学生需要在校吃午餐。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个从农田到餐桌,涉及学生营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系统工程,受到无数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其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困难?地方各级政府应该为此提供哪些支持和保障?对于这项事关青少年成长的惠民工程,代表委员们积极出谋划策。
     【两会声音】
     安徽旌德县白地镇洪川村党支部书记余的娜:一方面要通过选择合格的供餐企业,另一方面学校的食堂建设亟待加强。中央下拨的专项经费只是一种补贴,学生增加营养不能全靠国家,家庭也要给孩子提供健康饮食。这方面需要有关部门制定营养标准,在农村普及营养膳食的基本知识。
     【小编有话说】学生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小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如果营养稍微跟不上,必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我相信,城市里的学生在饮食上可以保障,家长和学校要做的是关注孩子的营养,在营养餐上多下工夫;而农村和偏远地区,首先要保证孩子能够吃饱,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营养餐计划。这些都需要家长、学校和孩子的配合以及政府的扶持。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