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从扶持帮助到共同发展
04版:今日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188期 总第3885期 2010年03月0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88期  下一期
宜兴教育:从扶持帮助到共同发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姜广平 发布日期:2010-03-03 15:37:16

——宜兴教育均衡化发展纪实


        我国义务教育基础薄弱,加上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义务教育在区域、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仍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以中国教育政策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学者型官员、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袁振国曾经说过这样一句非常苦涩的话:“教育的均衡化可能只是一个永远的理想,正因为实现不了,才值得我们去为之奋斗。”
        作为一项国家政策,教育均衡化发展应该是一种宏观的调控。明确地说,就是在学校体现国家意志的时候,国家给予相应的硬件支持与经费投入。这样,可以达成全国某一个基准线上的均衡。然而,在此基础上,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文化的特色以及教师资源的特点,这些决定着一个学校高位运行的因素,则应该在放开的同时,鼓励各地方政府在公平原则的前提下,加大教育投入,促进社会资源与教育资源实现相互转化。
         关于教育均衡化问题,还有一个尊重历史的问题。部分学校,由于历史的积淀,本身所形成的教育资源就比较丰厚,这样一来,教师的成长便显然快捷了许多。我们固然可以通过加强县级政府对区域内教师资源的统筹,通过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学科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服务期规定等项制度,加大城乡教育对口支援力度,强化对农村教师的培训,来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但谋求教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显然是需要地方上下大的决心,同时加大各方面的投入,统筹策划、优化组合,并在提升与培养教师们的教育境界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
        从文化角度考虑,新的、硬件资源配置可以实现均衡配置,学校也可以再没有“好坏之分”而只有“远近之别”,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的办学终将还是会出现各自的特色与相关分化;学校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品牌资源和文化积淀,在均衡化过程中,也不可能像倒洗澡水也倒掉孩子一样倒掉。教育均衡化发展,如果以牺牲教育品牌资源与教育历史中的文化积淀为代价,这样的教育均衡发展,代价也是十分沉重的。
面对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愿景,面对教育差异性的客观存在,我省宜兴市在优化、重组教育资源配置、打造名校文化特色、形成教育长效发展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日前,本报记者就教育均衡化展的问题采访宜兴市教育局副局长柳志贤以及教育发展共同体中的几对结对学校,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宜兴市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最大亮点是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以这一方式促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这项工作其实早在2002年就开始实行了。那时候,宜兴市开始的扶薄工作,主要是针对部分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进学校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水平的。几年下来,这一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使该市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真正落到了实处,大大推进了区域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
经过几年的摸索,扶薄工作终于寻求到了一种切实可行而又可以推广的模式:以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为着力点,加强和深化结对帮扶工作,已经成为宜兴市教育局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
柳志贤副局长告诉我们,宜兴市近几年来根据学校(幼儿园)不同情况,立足扩大结对帮扶覆盖面,加强结对帮扶针对性,提高结对帮扶实效性,建立了三种类型的学校发展共同体:一是专项结对,二是全面帮扶,三是缔结教育发展共同体。
         专项结对主要通过创建结对帮扶的方法。例如,将2009、2010年两年内创建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和省优质园的学校(园)与优质学校(园)结对,帮扶学校在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或《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制度建设及长效机制建立、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师生行为规范养成、课堂教学改革、教科研、特色建设等方面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帮助。周期为从结对起,至创建成功止。其次则是一种弱项结对帮扶,帮扶学校针对有关学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或薄弱学科,在管理上进行指导或在学科教学上指导、培训、培养相关教师。管理环节薄弱的,指派相关直属部门和有关学校实施帮扶。薄弱学科的帮扶,由相应学科教研员全面组织制订方案、负责日常指导,其中最弱的学校由教研员亲自带领有关学校相应学科教研组教师组织实施,其他学校由相应学科整体实力较强,且教研组组内有市学科中心组成员或无锡市教学能手以上骨干教师的学校组织实施。学科帮扶,每学期现场面对面指导、培训不少于三次,教研员和中心组成员或骨干教师都要亲自参与并分别带培一名教师。周期为从结对起,至薄弱环节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明显进步或学科质量达到市中等以上水平止。三是促强结对帮扶。根据有关学校有一定基础的学科或师资或项目,指派相应学科或师资或项目上功底厚实、业绩突出的学校给予帮扶,为其做强某一项,做亮某一点。周期为从结对起,至所扶学科或师资或项目达全市上游水平止。
         至于全面帮扶,就是将整体办学水平相对较低的学校与整体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结对,帮扶学校对被帮扶学校在管理上给予指导,师资上给予带培,教学上共同研讨,资源上实现共享,周期为2年。教育共同体则是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为教育共同体,由帮扶学校向被帮扶学校输出管理,帮扶学校派出管理团队参与管理,或派驻常务副校长带领管理团队主持日常管理,两校在人事、经费、内部管理、师资建设等方面统一安排,灵活流动,形成一体化管理模式,年终实行捆绑式考核,被帮扶学校的考核结果与帮扶学校的考核结果直接挂钩,帮扶成效作为两校年终评先的依据。必要时安排被帮扶学校的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到帮扶学校挂职培训,周期为2年。
为了切实增强结对帮扶力度,根据学校发展共同体的类型、项目不同,宜兴市设定了不同标的,列入每年年终综合评估进行考核。譬如专项结对帮扶中的创建结对以被帮扶学校(园)在创建验收评估中除办学条件外的各项指标达成度或得分情况为考核标的,幼儿园以A等级达成度所占比例大小,小学、初中以得分多少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进行考核;专项结对帮扶中的弱项和促强结对帮扶,以帮扶项目的改良情况或提升幅度为考核标的,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全面结对帮扶和教育共同体,则以被帮扶学校(园)在年度综合评估中得分的上升幅度为考核标的,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
        柳志贤副局长告诉我们,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加强和深化结对帮扶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令人欣慰的是,宜兴所有参与的学校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投入到了这项工作中,以确保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工作做稳做实。
         为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教育局成立了“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加强和深化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结对帮扶政策、措施。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普教、人事、计财等科室有关人员为成员。各结对帮扶学校和有关单位要组建结对帮扶工作小组,由校长和有关单位负责人任组长,由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参与结对帮扶工作的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为组员,认真制定实施方案,精心组建精干的帮扶团队,有效落实管理帮扶工作。
        我们在几个学校采访过程中发现,结对学校已经将帮扶工作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中了,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处于高位的学校相关职能科室将结对帮扶工作作为日常工作重点之一,并加强了对帮扶结对学校的指导、督查,及时协调整改问题,总结推广经验。在日常管理中,教育局加强了对这类学校的平时考核,严格年度考核,确保结对帮扶工作有效实施。结对双方要根据帮扶任务,认真梳理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定目标任务,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人,制订阶段性计划,落实具体工作内容、形式、时间,细化工作措施,使结对帮扶工作目标高位,措施扎实,共同作为,成效显著。
        不但如此,帮扶工作还注重管理软件的输出与输入,高位学校把管理团队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目标任务,相关科室要在干部选配、教师调配上予以重点倾斜。被帮扶学校在职教师在结对帮扶期间暂不流动,新教师先由帮扶学校在本校带培1~2年,再回被帮扶学校工作,期间所缺相应教师由帮扶学校派员补缺。帮扶期间,帮扶学校把指导、培养管理人员和教师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同时,要加强被帮扶学校的制度建设和制度管理,确保帮扶工作的效能。
        为了将这项工作持久深入地做下去,市教育局特地设立“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加强和深化结对帮扶工作”专项经费和奖励资金。专项经费以以奖代补的形式,用于被帮扶学校的设备配置和教师培训。奖励资金用于帮扶学校支教教师的津贴和结对帮扶工作先进奖励。
         宜兴市在推进均衡化发展方面,可谓真刀实枪。譬如加大奖励这一点,就一直向农村教师倾斜。除了在经济上体现这一点以外,那些支教满一年且支教成效明显的教师,在评报中、高级专技职务中优先,在评审中级专技职务中加分,在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中优先评优和奖励。对在结对帮扶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学校领导和教师予以奖励,获得先进个人称号的教师在评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中不占本校名额,在评审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中加分,在当年度事业单位考核中优先评优,其指标另行增拨。对在结对帮扶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校长,在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中予以嘉奖或记三等功。
 


        有关数据显示,仅2009年,除弱项结对学校外,教育局对13所被帮扶学校下拨经费130万元,同时,帮扶学校资助资金达92万元。全市共有39对学校发展共同体,其中教育共同体3对;全面帮扶11对;专项帮扶中,创建结对5对,弱项结对20对。一年来,从教育共同体学校下派一把手校长3人,帮扶学校下派支教教师15人,帮扶学校送教111次,听课1627人次,带培教师1411人,共同开展教研活动114次, 1874人次参加,领导班子相互交流探讨学校管理93次, 838人次参加,被扶持学校到帮扶学校观摩课堂教学557人次,共同参与的研究课题15个、教师288人,到帮扶学校指导专业工作176人次。
        各类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实践,给宜兴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带来了可喜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5所被帮扶学校创建义务教育现代化的学校,获得了验收评估组的高度评价,全部高质量通过了验收评估。被帮扶学校的管理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19所学校在教育局组织的年终管理综合评估中被评为先进学校,6所学校被评为管理规范先进学校。被帮扶学校各类单项创建成果丰硕,6所学校被评为德育先进学校,9所学校评为宜兴市级以上平安校园示范学校,4所学校评为健康促进学校,6所学校评为宜兴市级以上绿色学校,4所学校评为健康促进学校,1所学校评为特色学校,并被定为无锡市学生综合实践基地。
         被帮扶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及格率、优秀率均有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择校生数量均有减少,以洋溪中学为例,初中毕业会考成绩及格率比2008年提高8.5个百分点,优秀率提高7.59个百分点,外出择校学生从2008年的30人减少到10人。
        被帮扶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得以加强。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被帮扶学校教师获得宜兴市级以上荣誉称号59人次,宜兴市级以上课堂教学和教学技能竞赛获奖62人次,宜兴市级及以上发表或获奖论文313篇。
        饶有意味的是,部分学校针对本土教育均衡化发展的现象,还设立了课题研究项目,充分研究这一项目的深远意义及可操作性与广阔的前景。外国语学校与它的结对学校万石中学、范道中学、太华小学共同成立了课题组,以外国语学校校长姚建光为组长,以《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研究》为课题,共同进行这一别具特色的科研课题研究。(有关资料附后)
        宜兴市教育均衡发展,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人人享有良好教育”为目标,不断开创宜兴教育新局面,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宜兴市教育均衡发展的实绩,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相关链接转5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