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路上,爱与责任携手同行
教育人生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5期 总第4694期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5期  下一期
公益路上,爱与责任携手同行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3-10-15 15:09:44

     教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潮中,在公益活动备受推崇的今天,作为老师的您,是否也为学生们起到了模范作用呢?您做过哪些公益性的活动呢?这些活动给你的生活和人生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老师们的公益故事,分享他们的仁爱之心。

    

     笛声悠扬 浸润我心
     如东县丰利镇丰利小学 韩爱明
     1994年9月,我从江苏省如皋师范毕业后参加工作,到如今,近二十年的教书生涯中,我通过多次对学生的义务培训,明白了回报与奉献的真正涵义,也收获了人世间对真情最美的馈赠。因为付出,所以快乐。因为参与,所以幸福。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我最大的爱好——吹笛子。
     我从小就爱听悠扬清脆的笛声,一首歌经竹笛吹出来就别有一番风味,令人陶醉。上师范了,听到老师吹《牧民新歌》,优美的旋律,让人仿佛置身在辽阔的大草原,眼前是绿色的草地,白色的羊群,蓝天,白云,地平线……于是我狂热地爱上了竹笛。
     工作之余,只要一有空,我就会拿出心爱的竹笛吹奏起来,工作的疲劳被悠扬的笛声一扫而光。孩子们一听到笛声,马上就会围上来,让我教他们吹。由于很多孩子买不起笛子,他们充满渴望的眼神让我义无反顾地把第一个月的工资倾囊而出,买了笛子,送给了孩子们。于是,我的第一个笛子兴趣组成立了。放学后、星期天,兴趣组都会正常开展培训活动,这样一训练就是四年,看着孩子们对于笛子逐渐驾轻就熟起来,我心里充满了喜悦。送走了第一批学生,我接着成立了第二个兴趣组,第三个……
     自从教育部全面推行“体育艺术2+1项目”以来,学校要求班班有特色。于是,我在不同的班级中组建了不同的兴趣小组,如葫芦丝兴趣组、笛子兴趣组、排笛兴趣组等。我充分地利用午休时间组织学生们开展培训活动。一年后,大部分学生能吹奏简单的乐曲,也有一部分学生能吹奏较高难度的曲子。每年的暑假,都有几十个孩子到我家来学吹笛子,吹葫芦丝,我都会抽出时间无偿地辅导他们。几年下来,有两百多名学生的笛子和葫芦丝通过了十级考试。
     辅导孩子们,虽然花去了我大部分的业余时间,但我的内心是快乐的。孩子们参加校级、乡镇、县级器乐比赛获奖了;笛子合奏在艺术节的舞台上演出了;参加全国推新人大赛获得十佳了……孩子们取得的骄人成绩更是令我骄傲。近几年,我曾先后被评为如东县优秀辅导老师、南通市优秀辅导老师、全国优秀辅导老师的称号;每逢佳节,我都能收到孩子们的一张张贺卡,一个个电话,一条条短信……这时候,我感受到的是那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充实和快乐,这种快乐之情溢于言表。
     我付出,我快乐。我奉献,我无悔!

    

     点点清泉 丝丝希望
     常州市新北区百丈中心小学 张 黎
从事教师这个行业,已经十多年了。我一直在寻找这样一个传递爱的平台,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人。这十多年,我陆续接触了一些民间公益组织,加入了他们的爱心结对助学活动。我还带着孩子一起参加活动,一起感受人间美好的爱。
     也许因为职业的原因,对失学的孩子、留守的孩子、孤独的孩子,我会特别的关注,总希望为他们做些什么,而且这种愿望越来越迫切。近几年,我曾先后通过助学平台资助过两个贫困孩子。都说父母是孩子的人生标杆,在我的影响下,我的孩子也加入到了公益的行列。在读高一时,他利用暑假时间,主动联系了一家儿童康复中心做了两个礼拜的义工,每天顶着酷暑乘坐公交车来往,乐此不疲。
金秋十月,清泉希望行动社带着秋的丰收和喜悦,喜滋滋地来了。
     清泉希望行动社成立以后,曾先后开展了一些活动:捐赠图书,建立“清泉图书室”;为老人孩子捐赠冬衣,温暖了一颗颗冰冷的心;为身患肝硬化的花季少年捐款、募款,孩子换肝成功;给西部孩子捐赠学习用品,送去我们美好的祝福;开展“爱心助学,爱在传递”的结对助学活动,帮助孩子们实现梦想;带甘肃陇西的孩子来常州和当地的孩子一起参加“清泉助学,点燃希望”同心营活动,唤起了孩子们心中的梦想……
     给贫困孩子一个机会,给孤独老人一份关怀,给自己一份快乐!清泉希望行动最大的魅力就是我们营造了一种健康和谐快乐的氛围。
     做了好事,请留下你的名字!除了鼓励自己,更重要的是为别人树立榜样,号召更多人加入助学爱老的行列。也让受资助的孩子能把这种爱的温暖传递下去,帮助别人。
爱是可以创造的奇迹。因为有爱,世界充满了七彩阳光;因为有爱,人生充满了美好的向往!清泉人携手创造爱。

    

     美化环境 净化心灵
     盐城市亭湖区李灶小学 严文银
     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小广告令市民们深恶痛绝。栏杆、墙壁、窗玻璃,永远都是小广告最好的“栖身地”。校园周围的小广告更是铺天盖地,久治不绝,严重影响了校园环境。为了宣扬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的理念,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近几年,我不定期地会组织学生开展义务清除小广告、美化校园环境的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在活动中,学生们准备好铲除工具,清理工作便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个个都拿出了看家的功夫,对着小广告又撕又挠又刷,几个被牛皮癣广告污染的重灾区,学生们耐心地对它做着“整容手术”,有好几个女生,不惜弄坏自己漂亮的手指甲,用手抠着。有些广告贴得很高,学生们也都极力地仰着脖子帮助老师一起清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学生们的热情十分高涨,个个都使出了浑身解数,眼看着慢慢变得干净整洁的街道,大家都开心地笑了。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周围变得干净美好。
     每一次的清理活动都要历时两个多小时,清理掉的小广告更是不计其数。过往的路人看到这番景象有人拍照,也有人想要参与进来,大家对于清理小广告的热情都被我们带动起来。围观的民众反映,校园周围小广告实在是太碍眼了,每每看到心里就会不舒服,虽然政府下大力度进行清理工作,但是那些违法小广告制造者们的速度实在太快,前脚将其清理后脚立马跟上随手一贴、一涂、一写,原本整洁的地面、墙壁就被蒙上了一层污点,屡屡如此令人无可奈何。
     像小学生自发性质的清理小广告活动还是不多见的,他们感觉到内心很受鼓舞。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劳动能力,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学生对公益事业的激情愈发高涨。不时地会有学生跟我说:“老师,我们想以后多些机会参加此类活动。”

    

     爱心在血液中传递
     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学校 蒋 芸
     黑黝黝的脸庞,高高的个子,说起话来幽默至极。他,就是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学校的体育组备课组长——刘勇老师。
     接触过刘老师的人,对他都有这样的评价:“刘老师在体育课上的专注度令孩子钦佩!”“刘老师训练孩子排球的技术可是一流的,要不他怎么会带出扬州市的冠军?”确实如此,刘老师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的工作态度、卓越的工作业绩无不证明了培养体魄健康的孩子是每一位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刘老师的魅力不仅于此,更重要的还有他热心投入公益事业的坚持。2007年,刘勇老师开始积极地参与无偿献血活动,这样的坚持持续了6年。6年的坚持,1800毫升的血液流入血库,也流淌着刘老师的爱心,让这样一位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的年轻人赢得了众人的赞许。值得一提的是,刘老师是AB型血,并且他的血液在医学上属于易于配对的。中华骨髓库得知他的血液的特殊性后,将他的血液收入。去年,刘老师接到了一个需要他与一位千里之外的白血病患者进行血型配对的电话,得知情况后,刘老师义无反顾地再次献血。配对成功后,刘老师兴奋地彻夜难眠,没想到自己的举手之劳能给他人的生命带来阳光。学校里的同事听说此事,都感慨刘老师几年来无偿献血的善举。谈到此事,刘老师微微一笑:“我又没有费什么力,在我能力范围内帮助了别人是应该的。”多么朴实的话语,刘老师献出的是充满爱的血液,也是自己的一份责任。
     投身公益,无偿献血。刘勇老师向别人诠释了奉献的含义。正如汪国真所说:“人不一定能使人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我要说,刘老师不仅使人伟大,也使自己崇高。这,就是公益的力量。

    

     改变命运的“天使”
     扬州市世明双语学校 韩国琴
     阿福童——一个神奇的名字,自2009年来到中国,来到扬州,到现在她的足迹已经遍布祖国东西南北,城市、乡村、海滨、山野都活跃着她的身影。从最初关注贫困儿童的教育,到关注在职教师的成长,每一次“阿福童”都会无偿地把新的知识或理念带给需要的孩子们或者老师们。我很幸运地成了“阿福童”公益教育的一员。
     我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由于天生性格内向,从小就羞于表达,不敢在众人面前大声说话,这让我错失了很多机会。
     2008年,“阿福童”把我带入了公益教育的殿堂,让我改变了很多。在“阿福童”的带领下,我成为了一名教育培训师并参与了很多公益培训——2010年,北京新源打工子弟学校的老师们让我知道有那么一批老师默默无闻地为外来民工的孩子们奉献着。2011年,在合肥,我看到了我的同行们如我一样迫切地想了解更多更好的教育理念。2012年,四川藏区的孩子们让我见识到了另一种美丽。2013年,我感受到了成都这样一个教育开放的城市的魅力……“阿福童”把好的教育送到了需要的人手中,也用新的理念培养着像我一样平凡的教师们。我常常在想,一定有很多人跟我一样有过想要改变命运的经历和感受,但是最终突破自我,取得成功的人又有几何?与其等到长大后才想起要改变,何不“从娃娃抓起”呢?
     我把在“阿福童”中学到的教育理念带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就如我改变一样,我的孩子们也获益匪浅。“阿福童”一直试图摆脱传统教育中的一些缺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学习中充分展示自我,获得自我价值被认同的体验。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许多技能——学会和身边的人沟通;学会在学习中展示自己;学会大胆表达;学会发现自己的价值;甚至学会理财等。孩子们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自我被尊重的喜悦。
     孩子们越来越喜欢“阿福童”,也加入了公益的行列——我们一起为贵州山区的孩子捐书,我们用影像剧场在校园里宣传文明,我们把温暖送到孤寡老人身边,我们寻找扬州好人,让公益手拉手……
     教育之本源,就是提升个人的道德素养及学识技能,而我的公益历程让我坚信“阿福童”就是改变命运的一个“天使”,而我,也愿意做这样的“天使”,把更多更好的教育带给更多需要的人,在公益的路上走得更远。

     行善积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教师,除了为人师表以外,要利用一切教育的机会,提倡、鼓励学生们积极投身到社会公益活动中去。让学生明白,公益事业是一项崇高的社会事业,维系着人心向善的美好力量。一个人只要心存关爱,不论贫穷还是富有,在他的眼中,世界永远都是美丽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