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日记记录了教师工作的点点滴滴;记录了教师生活的酸甜苦辣;记录了教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对学生的期望、对工作的总结和反思。无论是日记还是课堂笔记等,都是一种记录的方式,这种用心的记录是教师进行思考和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着重要影响。
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下课铃声响起,今天的数学课结束了,我长舒了一口气。从上课到下课,我一直在观察一个学生,现在我的神经终于可以放松了。是什么原因让我对这个学生如此关注呢?这还得从头说起:
小何是我这学期新接手班级的一名学生。第一节数学课,我就发现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他边上课边猫着腰在那看课外书,这个数学课上的“闲人”,既令我不安,又让我气恼。作为他的数学教师,我绝不能听之任之,于是一场斗智斗勇的“好戏”开演了。
第一招:旁敲侧击
数学课上,我利用巡视的机会,用手指在他的桌边敲敲,等他回过神来,又指指桌肚,示意他把书收进去。换做旁人,也许就乖乖地专心听讲了,不过这小子可没那么简单,一会儿工夫,课外书又被压在了手下。真是应了那句话,外甥提灯笼——照“舅(旧)”!
第二招:教育谈心
我想,也许是我的“反击”动静太小,这次我决定主动出击。一天我正好有空,就找他到办公室谈心。我先把他表扬一番,夸他爱阅读,知识面广,热爱学习,是个好孩子。然后,我又帮他分析课上看课外书的坏处:书,因为偷偷摸摸看不踏实;课,也因为分神上不好。最后,希望他以后课上别看了,认真上课。结果,下面的数学课,他忍了前半堂课后又故伎重演。
第三招:收书调桌
前面,我好心好意相劝,礼遇有加,却不料人家不领情。看来是“敬酒不吃,吃罚酒”,我得出狠招了。
当他又一次在数学课上看课外书的时候,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没收了书,并把他的书桌调转方向,桌肚朝前。这一下,他没辙了,书没了,再取另一本,又够不着,我暗自高兴。只见他有时端坐,有时低头,似听非听,偶尔还在书上乱涂乱画。这不是我想要的效果啊!我不让他在数学课上看课外书,目的是要他能认真听讲啊!
第四招:利用课堂
一连几天,小何的状态都差不多,我已经没有“胜利”的喜悦了,反而更烦恼了。我走访得知,这小子四年级就已养成上课看课外书的习惯。如何才能改掉他的坏习惯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没想到,一次考试给我送来了机会。
改完考试卷,我一梳理,90分以上的学生占30%,小何92分,这小子边上课边看课外书还能考出这个成绩,实在叫人惊讶,这说明他的学习能力不差。在学生集体订正试卷前,我单独叫他进办公室订正。很快,他订正好了,全对。于是我就问他与满分同学的差距,他挺诚实,承认自己不够用心,并告诉我他有能力考满分,我说我绝对相信。
第二天,我发现他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尽力约束自己。而我呢,就经常把有价值又耗时的数学问题抛给他,等他答出来了,我就当面表扬。有时,我看出他有开小差的苗头,就又抛出一个问题给他。一时间,他在数学课上不是在思考就是在板书或练习,忙得无法顾及看课外书。渐渐地,他低头看课外书的次数越来越少。终于,在今天这节课上,在我非刻意诱导下,他一次也没有做“闲人”。
于是,我在反思,小何是在课堂上容易走神的典型,怎样智斗像他一样的学生呢?实践证明,真正管用持久的办法是利用课堂本身,多种途径抓住学生的思维,抓住他们的心。
——仪征市扬子学校 朱 勇
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
相信每一位教师,一如我自己,在当初踏上教师岗位时都是踌躇满志的,都想做一名优秀的、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而教师要想在专业上迅速成长,除去前辈的专业引领,自身的行动研究和教学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说行动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那么教学日志、教学反思则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苏霍姆林斯基就是从写教学日记开始,不断摸索总结,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他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日记能教给我们思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我们最缺乏的就是思考,只是机械地按教案做千篇一律的事情。然而,没有深入的思考就不会有发现,就更不会有动力去研究,没有研究,也就谈不上进步和提高。
教学中我们经常一节课下来总会有些想法,比如某个环节没处理好,如果调整一下可能效果会不一样,或者备课时高估或低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导致教学内容过难或过于容易……很多都是当时感慨一下就抛开了,即便是同事间探讨一下,大多也不了了之,很少有形成文字去深究的。其实,写教学日志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思考。教学日志记录的可以是教学中有争议的小片段,可以是我们教学的得与失,可以是学生教育中的小插曲,也可以是我们的心情和个人感悟等等。通过写教学日志,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组织教学的特点,了解最适合自己及学生的教学方式,帮助自己成长。当我们回过头来看以前的教学日志时会发现,在教学中给我们带来成就感或者挫败感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们的教学盲点又在哪里,教学中哪些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设计需要改进甚至删除,哪些方面的教学技能需要增强,尤其是平行班的教学,在第一个班发现了问题,到第二个班上完全可以修正或避免,而英语一般都是循环教学,其中的得与失、成与败、经验和总结在回头看时总是可以帮助我们规避掉一些不合理的设计和措施,对后续教学很有帮助。应该说教学日志是我们教师进行思考和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写教学日志时,我们要不断感悟,用心反思,当我们对教学有了自觉的意识,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控制的方法和技能也能相应提高,从而产生监控能力,自如地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只是,这样的教学日志和反思不应是完成学校的任务,它贵在自觉与积极,贵在真实,其落脚点应是我们自己真实的教学行为,而不是一项任务、一种负担。它真实记录着我们曾经的迷茫和困惑,见证着我们洒下的汗水,更奠定了我们坚实的前进脚步。
——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 薛昌凤
2013年6月17日 星期一
今天放学时走进教室,听到另一位老师在布置家庭作业:“练习卷让家长签字,不能只写一个名字,必须写一句话。”我不由心生感慨,签字真的有效吗?
第二天正好有班队活动课,我临时改变了活动内容,在班上进行了“家长签字大家谈”活动。班队课上,学生们各抒己见,异常活跃。我首先抛出第一个问题:你们回家后一般会选择在什么时候让家长签字呢?孩子们的回答让我啼笑皆非:有的说趁爸爸妈妈高兴时悄悄拿出来签,有的说趁早上爸爸妈妈上班快来不及时拿出来签,还有的说用做游戏的方式,问爸爸眼睛蒙好了会不会写字,这样可以乘机签上名……我不得不佩服孩子们的智慧,为了让家长签上大名,真是让他们煞费苦心了。
第二个讨论的话题是:你们认为签字好不好?孩子们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门,对签字投赞成票的只有那么几个成绩一向比较优秀的学生,而大多数学生都不愿意让家长签字。有的说签字时得到了家长的鼓励与表扬,有的说吃了一顿“竹笋炒肉丝”,有的说经历了“男女混合双打”……
活动过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们需要让家长签字吗?学生和家长有这样的需求吗?我们让家长签字,本意只是想让家长了解孩子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以便引起家长的重视并帮助孩子,没想到这种做法却伤害了学生们的自尊,甚至逼迫学生学会欺骗和撒谎,有的学生更是自己模仿家长的笔迹签上家长的姓名。
记得有一位作家这样说过:你要种的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快乐树,而不是一棵被修剪捆绑得伤痕累累的盆景。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尊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是我们教师的责任。而家长签字本身就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反而会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为了老师和家长,而不是为自己学的。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又有多少家长认为签字是一件身心愉快的事呢?很多家长白天工作很忙,晚上回到家还要忙于家务,这时让他们看试卷,在卷面上签字,不但加重了家长的负担还会引起诸多麻烦。拒绝签字,孩子交不了差,迁就孩子的家长只好随便签几个字搪塞了之,要是遇上脾气不好的家长,甚至会把孩子的作业撕掉。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是心与心的碰撞。我们要承认生命的差异,去挖掘孩子们的可爱之处,欣赏他们,引导他们,充分尊重他们,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这样才能唤起并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老师好比一张弓,学生好比有生命的箭,借你的力而奔向前方。让我们做好一张弓,把每一个孩子送上美好的前程。
——溧阳市实验小学 童春芳
编者寄语 几乎每个人在义务教育阶段,都曾经被教师或家长要求写日记。挑选一本心爱的日记本,把每天发生的事记录下来,然后对失败的地方进行反思,成功的地方作为自己的经验,以便在以后的生活中运用。也可以把要做的事情先记录下来,分清主次,按顺序一件一件地执行,这样事情不会有遗漏,更重要的是分清了主次,把最重要并且最紧迫的事情先做,再完成重要但相对不紧迫的事情,这样坚持下来,时间花的不多,但却是卓有成效的。
对于教师来说,教案、听课笔记,或是教学日记,都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种有效记录,是教师以文字的形式记录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及自己在教学活动中产生的真实心态和想法。在教师日记里,有的记录了课堂上学生的一个精彩发言,让自己刮目相看;有的记录了工作生活中的麻烦事儿,让情绪得到释放;有的记录了学习过程中自己的刻苦努力,让自己再接再厉。
今天几位教师向我们晒了晒他们的教学日记,展示了他们成功的教学方法,工作的反思总结。教师们也可以在学校和其他教师,和学生晒一晒自己的教学日记,和同事们交流一下自己的教学经验,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