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网站建设中的误区与对策 浅谈校园网站建设中的误区与对策 常用计算机端口,你懂吗?
技术拾萃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60期 总第4734期 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60期  下一期
浅谈校园网站建设中的误区与对策
来源:苏州东吴外国语高等师范学校 作者:郁选民 发布日期:2013-12-24 10:21:20

       校园网是利用Internet技术标准在校园范围内建立起来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它对内综合了校园中的计算机资源,实现了教育、教学、管理资源的信息共享,对外建立了广泛的信息获取和交流渠道,不仅可以大大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够促进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为加快在各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2000年教育部在中小学实施了“校校通”工程,目的是使中小学校采用多种手段和形式,用较低的成本获得丰富而优质的教学资源和课程,最终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网站属于校园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网站的建设已经成为考核学校信息化程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上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站。目前,很多学校建设校园网时,偏重于追求硬件设备上的档次和规模而忽视软件的建设,盲目认为学校设备高档就是教育的现代化。其实,硬件水平只是一个投入的问题,而软件水平的提高远比硬件水平要复杂得多。
       一、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制作和维护学校网站的工作中发现,虽然很多学校网站的投入越来越大,界面越来越漂亮,功能越来越强大,但也存在一些使用的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片面追求“大而全”
       很多学校的网站内容众多,虽然美观漂亮,但页面上的内容要通过滚动条拖动很久才能完全浏览。很多学校模仿教育部或者当地教育厅的网站设置,这就像社会上盛行的改名之风,各个高校校名一路升级,越改越气派,这也与当今讲究面子一味求大的社会心态有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认识往往浮于表面,改一个大气的名字似乎就能为自己撑足面子。正是这种心态的引导,很多学校的网站设计也追求“大而全”,首先把首页撑足面子,让人一看就觉得这个学校不错,而对于其他页面的设置,就不大关心,所以很多网站点击进去是空白页面,或者内容很少。以大为美的理念没有错,但仅仅追求首页“大而全”是不够的,自身内容的充实才是硬道理。
       2.栏目设置纷繁复杂
       现在都流行和国际接轨,更何况是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我们的网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可以上网的地方都能够很方便地浏览到。怎样体现国际化,很多学校就想到了英文版,于是很多学校的网站首页就是一个图片界面,两个按钮选项:中文版和英文版。不熟悉的人认为这是一个双语学校,点击中文版按钮之后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而当点击英文版按钮之后,有的能打开一两个介绍学校的静态页面,有的则提示“网站正在建设中……”,而不是和中文版网站同步的网页信息。还有的网站在首页设置了比如教师版、学生版、访客版等多种版本选择,这个时候很容易让浏览者迷惑:到底应该点击哪个按钮呢?有好奇者也会尝试每一个按钮,到底这几个按钮点击之后,会有哪些差异呢?类似的设置还有很多,“乱花渐欲迷人眼”,很容易让浏览者在网站中“迷路”。
       3.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很多学校在建设校园网的时候,对于硬件的投入肯花大力气、大价钱。但对于网站的建设,虽然有的请专业公司制作,有的由本校的计算机教师负责设计,但很多学校的网站建设投入类似于硬件一样,是一次性的。其实在保证校园网站畅通的同时,是有大量的后期保障与资源建设的工作要做的。随着校园网站功能的不断拓展,日常的维护与升级等工作变得十分繁重,网站上所有栏目都需要定期更新,比如校内的新闻大事等。很多学校都把这些事情当做计算机教师的工作职责,普遍情况是学校各类活动、会议包括维修等任务都会安排到计算机教师身上,计算机教师的工作变得很烦杂。很少有学校在这方面关注计算机教师的生存状态,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校园网站的建设也会出现“华而不实”的状况。
       二、改进的措施
       综上可知,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建设网站过程中,应该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站的宣传和服务作用,体现本校的特色,避免走入误区。事实上,在校园网络建设中占据首要位置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建设。而属于校园网络中一部分的校园网站,就属于相应的软件行列,校园网站的建设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展、变更的过程,需要我们日常精心维护。下面结合我校的网站建设情况,谈谈网站建设中的几点思考:
       1.依托网站建设,体现本校特色
       任何事物从成长到发展,若没有自己独有的特色,就不能脱颖而出,校园网站的建设要摆脱“千网一面”的局面,特色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从目前现有的高等师范校园网的内容设置来看大体相似,几乎都是“学校概况”“行政部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招生就业”“校园天地”等栏目。校园网站的建设应体现出本校的办学特色和理念,与其他一般性网站相比,师范学校的办学定位及理念各具特点,在对外宣传中,应充分展示各自的特色和风采。比如我校是以培养小学英语教师为目标的师范学校,学校注重外语特色,在网站宣传中就注重这方面的宣传工作,专门开设了一个“国际交流”的栏目,来传达国内外外语方面的资讯。我校的心理课程方面很有特色,每周都会有丰富多彩的团队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方面的活动,在网站上开设“心海导航”栏目,及时宣传和反馈这些活动信息。实践证明,虽然我校网站栏目较少,不过由于有特色栏目引领,同时内容更新及时,界面美观大方,“小而精”的网站特色深受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2.权限设置合理,方便搜索资源
       在过去几年里,网站中流行按人员分类,通过不同的权限,进入不同的页面,这种分类能够方便本校教师通过权限设置浏览到所需页面,但是对于外界想了解本校相关信息的浏览者来说,当他浏览到本校页面,他需要先做出选择之后,再进入下面的网页进行访问,很容易引起浏览者的一种抵触心理,本来设计网页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和外界沟通,这样人为设置障碍,会起到一定的反作用。本人通过调查发现,以前流行的这种趋势正逐步得以改善,比如华东师范大学的网站,当初也是按照“教师登录”“学生登录”“访客登录”这样几个选项进行设计的,最近网站进行了改版更新,已经取消了这样的设置。我校网站在处理此问题上,是按照“外网”和“内网”进行区分的,比如学校“德育管理”栏目中的“每周值班”安排,具体的值班安排表只有内部教师能看到,而对于外部浏览者而言,他只能看到“德育管理”栏目中有这项值班安排,对他们而言,只要看到这个值班安排的标题,就可以感受到学校在值班工作方面做得很规范,至于有谁值班,这个信息对他意义不大,也不是他所关心的信息。本人通过搭建内网办公平台,动员全校的老师实名注册,通过网络管理员审核把关,实现功能分级,浏览内网资源,发布信息或上传资源,协助管理网站等。“外网”和“内网”融合在一起,同时也没有明显的痕迹,简约了网页设计的同时,也不会引起浏览者的反感。
       3.健全管理制度,权责明确到人
       很多学校制作网站的目的是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所以经常会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在上级领导检查之前,加班加点,搞突击建设。比如现在很多网站添加新闻可以改日期,这为在网站上“做手脚”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如果都是抱着这种应付检查的思想去制作网站的话,很可能把网站建设搞得面目全非,等验收过后,网站又处于废弃无人管理状态,同时也会挫伤很多计算机教师的积极性。
       还有一种现象,学校对于校园网的建设投资个上百万元都毫不吝啬,但是对于网站的管理与维护却并不到位,所以学校应该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站的管理制度,把这项工作和课时或者工作量挂钩,到学期结束进行年终考评,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样管理维护网站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会有很大提高。我校对于网站管理员进行了分工设置,按“德育处”“学生处”“教务处”“就业办”等多个栏目进行分类,每个部门负责人对自己所属栏目拥有最高权限,同时给予每个部门一个录入信息的权限,各部门之间进行考核评比,年终对于维护管理网站优秀的部门,也会有相应的奖励。任何事情只要有了制度的保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到时网站哪方面出现问题就可以找到具体负责人,成员之间互相分工协作形成合力,通过建立这样的长效机制,一定能把网站建设得有声有色。
       校园网站为教育发展、校园宣传、教育教学的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搞好校园网站建设,构建现代化教育环境,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是全球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建好校园网站,用好校园网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让我们在不断的实践运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