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奖惩法
热点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62期 总第4762期 2014年02月1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62期  下一期
“三十六计”奖惩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4-02-26 10:32:54

卜正华

陈卫兵

程菊峰

杨晨霞

  “三十六计”奖惩法学生表现好,该奖励什么?学生犯错误,又该如何惩罚?在如今的教学活动中,论奖励,学生不再满足于单调的口头表扬;论惩罚,体罚、当众批评等做法早已不被社会认同。教师们开始探索、学习一些新颖的奖励规则和惩戒手段,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进取,健康成长。那么,究竟何种奖惩计策更有效呢?我们且行且思。

小小“成长卡”,妙用无穷大
苏州新区枫桥实验小学陈卫兵
  我们学校,有一个特色育人活动——奖励“成长卡”。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凡是在行为举止、上课发言、作业质量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孩子,都会得到一张“成长卡”作为奖励。活动刚开始时,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积极集卡,每得到一张“成长卡”都会小心翼翼地保管好。但孩子往往总是“三分钟热度”,不知不觉,有的孩子已经有些懈怠,已经没有活动开始时那样的积极性了。
  怎么办呢?怎么才能让孩子们继续保持集卡的这份热情,用什么新的办法去鼓励孩子呢?
  于是在开学初的班队课上,我宣布了新的奖励措施:①每周统计一次,当周获得“成长卡”最多的20名同学可以得到老师打印的班级喜报,学生可以带回家和家人分享这份喜悦,并得到老师发给家长的祝贺短信;②每月进行一次统计,当月获得“成长卡”最多的10名同学可到班主任处抽奖,奖品有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③每学期一次累计,获得“成长卡”最多的10名同学,可以获得班主任赠送的一本课外书,书的扉页上面有班主任的签名和祝贺寄语。
  新的奖励政策实施后,孩子们果然动力十足,学习氛围浓厚了,平时表现自觉了。今天,又到月底统计“成长卡”的时候了。这可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日子,孩子们拿出各自的“成长卡”,按学号上报各自的张数,然后同桌监督有无谎报、错报。看着孩子们的认真劲儿,我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想想以前,我们班的孩子上课不大坐得住,显得不那么守规矩。这也是他们的天性使然。孩子们的自觉性终究是不高的,把老师先前说的话忘掉一点也不奇怪。可现在,只要看到我手里晃动的“成长卡”,小家伙们就会一个个乖乖地听话了。
  “你瞧!小蕊看书看得多静心啊!”“嗯!小昕总是第一个坐端正!”“今天的值日工作,小浩同学最认真!”“本周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有小云、嘉妍……”
  随即,我就给每次表现优秀的孩子一张“成长卡”。看着孩子那兴奋的神情,我从心底庆幸有着这小小的“成长卡”。它,看得见摸得着;它,成了孩子们可以通过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它,见证着孩子们的点滴进步。
  到了月末期末,办公室里更是热闹非凡,来抽奖的孩子,手上拿着小小的奖品,脸上笑开了花。拿到老师赠书的孩子,更是喜滋滋地爱不释手地读着……
  “成长卡”不同于一般的物质奖励,它能给予孩子们无穷的鼓励,为了得到“成长卡”,孩子们今非昔比,让老师刮目相看,可见魔力之大啊!我想,以后在“成长卡”的运用方面还可以再想出一些新的方法,让“成长卡”的妙用继续发挥下去。

原来,惩罚也可以如此温柔
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程菊峰
  校园里,学生最怕谁?最怕老师。老师最牵挂谁?笃定是学生。学生如果被戏称为老鼠,那么教师就是猫。老鼠最担心的就是干坏事时被猫捉住。生活版的猫和老鼠能不能换种方式相处呢?依笔者看来,用暗示法即可,有两例为证。
  其一 叮铃铃……眼保健操时间到了。熟悉的音乐响起,班里却是另一番景象:乍一看大多数孩子都在低头做操,仔细一看,有的窃窃私语,有的扭着腰肢,有的玩着纸飞机,有的捏着鼻子做鬼脸,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个男孩子干脆推着课桌满教室跑!
  这是我上一次接新班时所遇见的真实情景,从教多年的我瞬间就被眼前这一幕惊呆了。孩子们经过两年的校园生活,连基本的课堂规矩都不知晓。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大骂一通无疑是伤了孩子,痛了自己;不闻不问,显然是有失教者风范。那么有什么妙招可以迅速聚拢这群“游兵散将”呢?
我清了清嗓门,开始我的招牌话语:“小崔同学做眼保健操时坐姿真美!像一棵挺拔的小白杨。”本来坐姿平平的小崔同学立刻把腰杆儿挺得笔直。“小东同学的动作很规范,他心中有节拍呢。”这话一说,连眼睛故意眯成一条缝,随时准备监视老师动向的浩然也跟着轻轻数起了节拍:“一、二、三、四……”
  “如果你眼保健操做得好,程老师会走到你的身边,轻轻抚摸你的头。”话音一落,我就开始在教室里转悠,两个来回,三十四个小脑袋个个都被摸了遍。音乐结束,孩子们还沉浸在被抚摸的喜悦之中,小脸蛋上洋溢着可掬的笑容。
  其二 接手新班时,张老师悄悄对我说:“班上小易胆子最小,一说他就会哭,你千万不要惹他。”我听了觉得不可思议。“什么样的孩子胆小到这样的程度呢?会不会有什么心理问题?”
  一次课后清点作业,突然发现他没交作业本,我便径直向他走去,用轻柔的语音询问作业本的去向,不料他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我瞬间有点不知所措,我连一句话都没批评他,怎么就哭了呢?怎样让他少哭,乃至不哭呢?我冥思苦想。等到第二次他快要流泪时,我对大家说:“瞧,小易真能干,能忍住不哭,大家给他掌声鼓励。”雷鸣般的掌声响起,眼泛泪花的他笑了。
  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哭过,作业也按时上交了。看来,我的暗示法起作用了,他对我的依恋和信任也与日俱增。
  猫温柔地对待老鼠,它们的关系就会融洽许多,正如我和我的孩子们。温柔的“惩罚”有时甚至比奖励更能给孩子启迪,温柔是一种智慧,温柔是一种幸福,温柔是一种力量……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需要温柔!

奖励要以精神鼓励为主
东台市梁垛镇小学卜正华
  我在教低年级时,为了调动孩子上课的积极性,经常会给“课堂回答问题积极”或者“表现好”的孩子奖励一些小红花或者学习用品。确实,这些奖励能暂时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时间长了,学生往往把学习置于脑后,而把奖励当成目标。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种功利心理:回答问题就是为了得到奖励。因此,开始孩子们都能参与到学习、交流、讨论中,而当他们得到奖励后,便不再积极参加活动了,有时还会影响其他学生。更为糟糕的是,许多孩子对小红花和一些常见的学习用品逐渐失去兴趣,每天都盼望着有新的奖品。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通过实验证明:当一个人对活动充满兴趣时,给他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活动本身的吸引力。在教学中,一味地物质奖励容易让学生产生功利化的心理,那么如何在教学中避免“德西效应”呢?着眼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我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奖励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激励式的语言评价
  我认为奖励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真诚的评价,课堂上,老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因此,课堂评价应以激励为主,让每个积极思考的孩子都能体面地说下去。有时学生的想法有道理,但表述不清,我会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师已经明白了,要是能让大家都明白你的意思就更好了!”如果有的学生的想法出乎我的意料,而且很有道理,我便说:“好!有创新,你的回答让老师增长了见识!”当遇到一些站起来就紧张地说不出话的学生,我则说:“你肯定能行!先坐下去再好好想一想。”当然,激励性的评价要注意恰到好处,千万不要言过其实。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单调、枯燥、老套的表扬,有的老师左一个“你真棒”,右一个“你真棒”,学生听后定会感到腻烦。
  二、亲近式的动作评价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课堂上,教师亲近式的评价不仅能缩短师生双方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使学生得到自我肯定和信心,还会加深学生对老师的爱戴和信任。如采用体态语言(鼓掌点头、竖起大拇指等)或表情(微笑、凝视等)对学生进行亲近式评价,可以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比如当学生的回答非常漂亮时,老师会情不自禁地与他握握手,即使是投一个赞许的眼神,报一个会心的微笑……学生都能获得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更加热爱课堂。
  三、给家长写表扬信或打报喜电话
  当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进步,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获了奖,或是在学校做了一件好事,改正了一个缺点,养成了一个好习惯,甚至一个从不写作业的学生今天认真完成作业了,我都会及时写封表扬信让孩子带给家长,并打电话报喜。通过这一举措,让家长及时看到了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孩子也从中体验到了被肯定和被鼓励的快乐,进而会对学习更加充满信心。
  总之,我们要以精神鼓励为主,少用实物奖励,更忌用贵重物品奖励。另外,我们也不能滥用奖励,要让学生体会到只有经过努力,有了进步,才能拥有收获。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溧阳市殷桥小学杨晨霞
  科学而艺术的奖惩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记得一次语文小测验上,一道题目几乎难倒了全班学生,而唯独那个经常不做作业、学习习惯较差的小豪做对了。
  在评讲测验时,我故意在全班同学面前卖了个关子,提高嗓门说:“昨天的测验,有一道题目,我们班几乎全军覆没,但是,有一个小天才,他却做对了,老师很佩服他!”当时,全班学生惊叹不已,个个张大嘴巴问:“谁呀,老师,是哪个天才呀?”我顺势来到他的座位旁,抚摸着他的小脑袋,热情地拉着他的手,告诉大家:“这个天才就是小豪!你真不错,在这道题上超过了全班其他同学!我能和你握个手吗?”他略带羞涩地看着我,点了点头。
  学生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发出疑问:“他怎么会做?”接过大家的话茬,我鼓励他做小老师给大家讲解了这道题。平时饱受大家冷眼的他,大声并有条理地讲述了他的做题思路,学生们听后都恍然大悟,由衷地把掌声送给了他。我发现,那时候他的笑容特别灿烂、自信。趁热打铁,我又给了他一个大大的奖励:“今天中午,老师将邀请小豪同学和我一起用餐,作为奖励!”“哇,这么棒!”学生们个个羡慕不已。中午,我请他吃了丰盛的午餐,他高兴地对我说:“老师,谢谢你!”
  从那以后,学生们对他的态度开始改变,他也慢慢地转变:上课认真了,和同学相处融洽了,成绩也进步了,虽然进步不是很明显,但至少大家都看到他开始努力了!
  每年我都会遇到那么一两个不爱做作业的学生,对于他们来说,批评早已是家常便饭,所以对于我的批评与惩罚,他们早已适应并且厌倦,即使我批评得唾沫横飞,他依然无动于衷,我实在是束手无策。
  曾经就有这样一个学生,从来都不做作业,我也是想尽了办法,找他谈话,找家长,都是治标不治本。一次正好在语文课上学到了水浒故事,我发现他对武打类的故事比较感兴趣,我就“罚”他每天午休时抽出20分钟到办公室看一个水浒小故事,然后讲给我听,讲不好就继续看,不能和同学一起玩。
  看着别的同学玩得不亦乐乎,刚开始他根本没心思看,可是不看就要在办公室待更长的时间。迫于无奈,他只好定下心来看,而我也利用这20分钟的时间,和他一起看这个故事,看完后一起交流。课堂上进行课外知识扩充时,给他展示的机会,让他给同学们讲水浒故事。同学们听了无不啧啧赞叹。到后来,他居然主动要求每天来我办公室看书。当一个孩子爱上阅读了,做作业还成问题吗?
表扬与批评之所以为一门艺术,在于它并非只要满足某些条件即可得到某种确定的结果,而更多地取决于一些微妙的、甚至难以言传的领悟,特别注重对批评对象、时机、场合和方式的选择,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对表扬与批评艺术的巧妙运用可以使效果事半功倍。

  实践出真知,以上几位教师的奖惩法各有千秋,有的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适时给予奖励;有的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另类惩罚见成效。无论奖励或惩罚,都要建立在对学生高度了解和关爱的基础之上,相信在他们的教育理念浇灌下的学生必然能够茁壮成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