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赏识中体会ABC的魅力 因为教育,所以幸福 从教材里“钻”出什么来
教育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190期 总第3909期 2010年04月08日 星期四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90期  下一期
在赏识中体会ABC的魅力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无锡市惠山区前洲镇北七房小学 邓建萍 发布日期:2010-04-13 14:46:33

    赏识教育的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关注孩子的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能行,宽容地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让“弱势生”重新得到滋润,让他们时时感到自己是好孩子。一旦他们在成长中觉醒了,就会给我们不断的惊喜。
    一、 赏识是用爱重燃希望
    赏识的本质是爱,是爱的具体表现。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你的赞赏和关爱呢?其实做法很简单,一个暗示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轻轻的抚摸,都会在不经意间发挥着奇妙的作用。千万别吝啬你的赞美之辞,一定别忽视你的“举手之劳”,也许你的一点付出就能重新燃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希望与信心。
    我教的三(1)班中有一个叫华珂成的学生,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右脚有点跛。缺乏自信的他,性格内向、孤僻,很少和同学说话。我一直努力地寻找着方法,让他能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这一天,我带着一大堆水果走进了教室,学生们兴奋极了。我从他的脸上也发现了一丝难得的喜悦。于是我改变了本已设计好的思路,先让学生自由复习水果单词。然后我轻轻地走到他跟前,用亲切的语气说:“华珂成,老师帮你一起复习单词好吗?”他不吭声,只是微微地点点头。于是我俯下身子靠近他,帮助他复习apple、banana等单词。看他掌握得差不多时,我对他说:“来吧,好好表现自己,你是最棒的!”活动开始,我拿着准备好的水果,让学生闻闻、尝尝,并用英语说一说。学生个个把手举得很高。虽然他还是不敢举手,但我从他脸上发现了与往常不一样的表情。我特地走到他面前,拿了一块苹果给他,让他品尝,然后问到:“What’s this?”他顿了一下,回答到:“It’s an apple.”我翘起大拇指说道:“Good job!”同学们为他鼓起了掌,他脸上也露出了羞涩的笑容。以后的课上,他总能给我和同学们带来惊喜。看来有些时候,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就能催开学生的心灵之花;教师一个轻轻的动作就能孕育成功之果。赏识,真是一门爱的艺术。
    二、 赏识是为学生指点迷津
    欣赏犹如一盏高悬的智慧明灯,不仅能照亮求知者,也能照亮为师者。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路人,对学生感到模糊、疑难不解的地方进行点拨、启发。
    班中的陶健总是为自己记不住单词而感到苦恼,有时候破罐子破摔,什么事情都不想做。这时候我找到他,告诉他每个人的遗忘都是有规律的,只有及时地、多次地反复才能战胜遗忘。同时,我教给他一些记忆单词的方法,如分音节记忆、以旧带新记忆法……然后针对他自控能力较差的情况,我每天中午抽出半小时帮他温习需要背诵默写的地方。一段时间之后,他已经能够将第七单元的十个词组、四个句型熟练地默写出来,他对自己的记忆力也恢复了信心,期末考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三、 赏识是尊重的别名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是最好的赏识。每一个学生都是具体环境中的人,学生的人格理应得到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即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用赏识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就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
    班里有个学生喜欢看漫画,对学习则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有一次英语课上,我在上面讲课,他在底下偷偷地看漫画书。我发现后并没有作声,而是趁着同学们做练习的时机,悄悄地走到他的身边,示意他收起来,下课后再看。他下课后主动到我办公室承认了错误。我便鼓励他多学些绘画方面的知识,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长大后可以从事漫画创作工作。在教学5AUint2 《A new house》这一单元前,我特意布置学生画一幅自己家的室内图。当教完There be结构让学生进行口语操练时,我让他拿着自己的画上台介绍。图画得很精美,得到同学们一致好评。但他语无伦次的口头介绍,却让同学们不知所云。他顿时意识到了自己学识上的不足,表示今后要在学业上多下苦功夫。现在的他,不仅对漫画的兴趣有增无减,在学习上的劲头也更足了。
    由此可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适时适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引导他们走向成才之路。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