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尊敬,正是教师的价值所在。而要做到这些,实属不易。正所谓“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我们来看看靖江市西来镇中心小学的班主任们的教育故事。
在希望中前行
杨 磊
深冬,寒气逼人的早晨,全班学生都已到校,教室里却不见他的身影,我心中一阵疑惑。上课前几分钟,他才背着书包匆匆走进教室。
看着他身上崭新的棉服,我轻声问:“怎么现在才到校?”他怯怯道:“早上棉袄拉链坏了,奶奶怕我迟到,赶紧陪我到街上去买衣服。”他的眼神中透着些许满足。我明白他的满足,因为他穿的衣服很少有新的。
第二天他又换了以前的衣服,原来他是打算把新买的衣服收起来,等过年再穿。是啊,他永远是那么懂事,每次我送给他的新作业本,他都要用到最后一页;送给他的课外书,他也格外珍惜;他作文中提到从没吃过肯德基,后来我带他去吃,他竟然留了对鸡翅说要带回去给奶奶尝尝,可见他深知奶奶这些年独自拉扯他长大的不易。
哦,懂事的孩子,也许我们做得还不够,但是期待可以拉着你的手,在希望中成长,在希望中前行!
莫让孩子淡了与父母的感情
朱红美
曾问及班里一位留守儿童是否想他的父母,10岁男孩军军的回答让我意外:“不想,只要他们多给爷爷奶奶寄点钱就行。”
按理说,留守儿童最想念的就是父母,哪怕多说上一句话,心里也会美滋滋的。为何孩子只想父母多寄钱?孩子与父母长期分离,感情多多少少会受到一些影响,只是这正常之中有着许多不正常的隐忧。
迫于生计,在外打工的人总是一门心思挣钱,可不少打工者却步入了亲情的误区,以为只要寄钱了就是对家庭尽责,就是对孩子关爱,而忽视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父母虽然把钱寄回了家,却寄不回亲情。缺少爱的呵护,孩子会感到孤独和自卑。久而久之,孩子与父母的感情必然渐渐疏远。
针对这一情况,我设立了“亲情室”,开设“亲情电话”和“亲情视频”,每个周末安排两三个孩子与家长联系,确保每月让每位留守儿童与父母通一次电话或视频聊天一次,不让留守儿童淡化了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大手牵小手,共走阳光路
徐 钊
“有爱就有一切,爱,让心灵温馨,爱,让人间流动春天,让世界变得和谐。”我们班有这样一名特殊的学生——雯雯。她从小患上脊柱炎,下半身瘫痪,基本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几年前,她的父亲在一场意外中去世。早就到了上学年龄的她,却因家庭贫困,只能怀揣着对学校的向往而无能为力。
作为她的班主任,我在了解情况后,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学校开展的“送教上门”活动。刚开学我们为她送去了学习用品,由于她腿脚不便,我们还专门为她购买了折叠式课桌。之后的每个礼拜,我都会去她家教课,从认识拼音到能流利朗读课文,雯雯的进步非常大。每个月我们会接她来学校与同学团聚。我也时常推着轮椅,带她逛逛美丽的校园,当她脸上绽放出灿烂笑容的那一刻,我的心瞬间也被融化了。
如果我们的关爱可以弥补她的缺失,我愿意为这些孩子奉献更多的关爱,点亮他们的心灵。
关爱“三童”,走好第一步
张 云
我校地处沿江开发区,外来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比较多。尤其是外来务工子女,因教材不同,学习一时跟不上,再加上人生地不熟,所以刚开学时,他们会表现得自卑、敏感。
为了让他们尽快融入班级,我首先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成立以我为组长的“雷锋组”帮助他们。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们补习功课,坚决不让他们掉队;对一时不能适应环境的学生,我让其他学生和他交朋友,或一起过双休日等方法,从心灵上缩短距离。
平时我们还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此来充实他们的课余生活,同时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帮助,让他们走好离开家乡的第一步。
以爱之名,指引航向
沙 敏
我班有个叫小洪的孩子,他是一位留守儿童。平时他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学习习惯较差,作业本的角就像是被烫过的卷发一样,看上去很不雅观。
我深知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要从小培养。于是,我买了两个小夹子,让他在做作业时,用夹子夹住作业本的两个角。他对我的这一举动报以羞涩的一笑,我也回赠他一个微笑。这相互的一笑,我们读出了对彼此的关爱。
还是他,到了冬天,稚嫩的脸上出现了不太协调的“音符”:鼻子下面挂着两条“白龙”,脸上乌漆抹黑,看着不怎么舒心。再看看袖子上,黑黑的,硬硬的,像抹了浆糊,原来是擦鼻涕惹的祸。我买了几包纸给他,但收效甚微。我挺不服气,换招,改用卷纸,就放在他的眼前。终于,他抬起手臂的那一刻停了停,然后调转方向,撕纸。我暗自高兴,终于奏效了。
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所做的都是平凡的小事,但有了爱的指引,就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关爱留守,守护童心
刘 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留守儿童日渐增多。
班里小郭的父母远在北京工作,她不爱与同学一起玩,学习也不够专心。就在大家渐渐熟悉沉默寡言的她时,她突然爆发了:她与同座的男生打架了!
原来她同桌下课时不小心碰了她,却没有道歉,于是她愤怒之下就摔了他的铅笔盒,导致冲突升级,进而大打出手。惊怒之余,我想起她的特殊情况,于是找她沟通。交谈中,我了解到,她父母长年在外,奶奶对于她的穿着打扮又不在意,所以她觉得有点自卑,总觉得大家看她的眼光不是很友善。看着她盈盈泪光中充满了委屈,我的心也不禁酸酸的。
此后,我总是尽量发现她身上的闪光点,不断鼓励她。即使她犯了错,我也总是温和地与她沟通。慢慢地,她开朗了些,学习也变得主动了。像她这样的留守儿童们,强势的外表下有颗柔弱的心,他们更需要关怀,需要温暖。
让教育流淌人性的光辉
侯 璐
他皮肤黑黑,总是被人忽视,总是默默无闻。
那天,我带领学生从操场回教室时,不经意看到他拳头握得紧紧的,一副紧张的神情。我拉过他的手一看,一只西瓜虫在他脏脏的手里爬着。我用愤怒的眼神盯着他,顺手把他手里的西瓜虫打落在地。他紧锁眉头,撅起小嘴,眼中满是泪水。
我不由得一愣,作为班主任的我,时常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已经做到俯下身倾听孩子的想法,觉得自己很了解学生,事实却证明我错了。我不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尤其是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
他是班级中的弱势个体,我不应该扼杀他对世界好奇的天性,夭折他贴近自然的机会。此后,我开始默默地关注他,帮助他融入班集体这个大家庭,让他感受家庭之外的温暖。
渐渐地,他的眉头舒展了,笑容变多了,性格也开朗了。
静听花开的声音
阚海霞
萍,早就听其他老师谈论过她,对她的评价就两个字:懒、差。这样的评价让我不觉从心底泛起一股凉意。
真正见到萍是开学第一天,她一脸憨厚,只是目光中比别的孩子多了几分戒备,还有几分让人心痛的茫然。我让孩子们随意选择座位坐下,班级是重新分的,我希望他们能尽快熟悉彼此。教室里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三五成群,一开始的拘谨随着交谈的融洽慢慢消失,教室里很快热闹起来。
只有她,默默坐在教室后排的角落,眼神中流露出几许失落。见我望着她,她有些惶惑,飞快地埋下头去,双手不停地绞着书包带,那种不知所措让我莫名地有些心痛。我决定找她谈谈。那次交谈中,我告诉她,只要努力,就会有进步。我还给她提了一个要求:每天进步一点。时间一天天过去,我发现了她的变化:上课时注意力集中了,作业能准时完成了,书写变工整了,遇到不会的题目能主动向同学请教了,笑容也常有了。
“花开花落本无声,惟有静听方有声”,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用爱扬起希望的风帆
龙翠萍
那年执教三年级,开学两天后我就发现班上有个特别的女孩晓婷,她懒惰、孤僻,可是我总觉得她的眼神有一种超出她年龄的沧桑。
后来我发现其实她有一颗细腻敏感的心,她是在用“懒”“邋遢”这些手段向常年在外工作的父母暗示自己需要爱。要想走进这个孩子的心,就要用爱来融化她心中的坚冰。我打电话给她母亲,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对这位母亲提出一点建议:多打电话给孩子,多关心她。
在学校里,看到她迟到了,我就喊她到办公室吃点早饭;头发乱了,帮她梳头;作业不会了,给她辅导……在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她有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几年后的一天,一位陌生的家长叫住我,突然向我道谢。我正纳闷,她告诉我:“我是晓婷的妈妈。”我一愣,她继续说:“孩子今年上六年级,我们过了年就没有出去打工,在家陪孩子,现在她的状态很好。”
这时一个活泼的女孩跑到我们身边,大声说:“老师好。”我的眼睛一亮,这个笑靥如花的女孩就是晓婷吗?那一刻,我体会到了什么是师爱,体会到了希望对于一个留守儿童是多么的重要。
爱在同一屋檐下
汪 燕
人逢喜事精神爽,婚假后的第一天,我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教室。一张张精致的卡片静悄悄地放在讲台上。我好奇地揭开一看,五颜六色的爱心型折纸、稚嫩真切的祝福语映入眼帘。那一刻我被感动了,这是多么可爱的一群孩子呀;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爱会充实人的生命。
我班有位全校知名的“女强人”,她连续四年被评为“三好学生”。遗憾的是,她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奶奶不幸摔伤,她的课余时间都用来照顾幼妹,尚还年幼的她成了家中的“顶梁柱”。在四(2)班这个大家庭中,因为有她,孩子们不再骄傲蛮横;因为有她,孩子们不再自私自利;因为有她,孩子们更加互帮互助。
天真无邪的农村孩子们,不仅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更懂得“君子当自强不息”。只要给予他们足够多的爱,他们就会像星星那样绽放美丽的光芒!
巧妙引导,变“特殊”为“特长”
王建江
留守儿童的个性和行为常常和其他学生有微妙的不同,他们情感细腻而敏感,但又坚强和独立。
针对他们的这些特殊性,我变“特殊”为“特长”。例如平时教学中,如果有一些动手完成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我会先让他们去完成,凸显他们较强的自理能力,获得班集体的认同感,其他学生也对他们产生敬佩之情。又如在“我是小当家”系列主题活动中,我让他们讲讲自己在家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分担家务时的感想等,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并不是孤独的,而是自强自立的。
同时,我会不失时机地将这种自强观念引申到学习方面,告诉他们虽然没有父母每天的督促和检查,但同样需要严格要求自己,成为远方家长们心中的骄傲。
爱是班主任工作的灵魂
陈灿红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灵魂。
2010年,我刚接手一个新班,一个叫小飞的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成绩很差,上课从不举手发言,下课也不和同学一起玩。他的眼神中总是透着一丝伤感,看着令人揪心。有一次我问他:“你为什么回家总不做作业?难道你爸妈都不过问你的学习吗?”“我没有妈妈,爸爸每天很晚才回家,爷爷奶奶看不懂。”他的表情很失落。
了解他的情况后,在学校我总是特别关注他,上课多给他鼓励,课后给他介绍朋友一起玩;我还和其他任课老师一起研究对策,帮助他学习;每晚,我在学校义务辅导他的家庭作业;每到周末,我会把他带到我家,做些好吃的,或者带上他和我们一起出去玩,让他感受家庭的温暖。
爱学生,就要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老师的爱,对他们多关注、多鼓励、多表扬,让他们的生命焕发出别样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