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教育:该高尚还是务实
教育人生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68期 总第4820期 2014年05月1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68期  下一期
励志教育:该高尚还是务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4-05-21 13:51:05

        右侧的名人语录,几乎在每所学校的走廊上、宣传板中都会出现,它激励了一代代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实现这些理想提供精神上的动力;左侧的校长讲话和班级标语,也在最近的校园励志活动中层出不穷,一些教育者开始偏向用鲜活的语言和浅显的事例激励学生。
        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时该从何种角度出发?下面这几位老师的看法,也许会让我们对励志教育产生新的感悟。
        混到中年,住不起房,开不起车,鬼才理你。
        ——某校副校长的升旗讲话

        姑娘,努力吧!不努力的女人只有两种结果,穿不完的地摊货和逛不完的菜市场!
        ——某重点学校班级标语
        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

        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行。
        ——海伦·凯勒
——·——·务实派·——·——
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励志教育要渗透到学生生活中。
——无锡市稻香实验小学 钱敏高


        励志教育,能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
        去年9月,我新带的班上有位学生实在令人头疼:虽为六年级的学生,连一篇像样的作文也写不出。我几次给他辅导,他急得满头大汗,就是写不出。望着他,我忍不住失望地叹了一口气,谁知他竟低下头流泪了……就在这一刹那,我意识到自己错了。这名学生天资不行,本已十分可怜,作为老师还偏偏要用学习成绩增加他的精神压力,长此下去,他还有什么快乐,有什么自尊可言呢?身为一名班主任,面对这样一名学生,要做的不是急于提高他的分数,而是要尽快地帮他找回自尊,鼓励他,让他重拾自信。在我仔细观察下,发现他很乐于为集体做事。我不但因此表扬他,还任命他为委员助理,掌管班内8盆盆景。我还特地买了一本《作文大全》和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并在上面写了几句激励的话,他十分高兴地收下了。我想,他收到的不仅仅是这一本作文书和日记本,更重要的是他诚心诚意地收下了我的激励之词。现在,每当看见他在课余时间认真读书、写字,我总会想到很多。我盼望着:也许有一天,他会让大家看到一个欣喜的奇迹。
        我深深地感到,我们的“励志教育”已不能仅仅停留在举拳头喊口号的“誓词激励”阶段,励志教育的视角要发生转变,要渗透在孩子平时点滴的学习生活中,越过成绩去发现孩子积极的一面,让他们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能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

接地气≠平庸+媚俗。励志教育,要让学生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
——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王晓波


        不可否认,当教育拥有了开放的心态后,正变得越来越可亲,越来越“接地气”,然而,“接地气”不等同于“平庸”与“媚俗”。笔者以为,励志,就应该在学生的心间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继而激活这颗种子的生命能量,让它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量,朝向美好生长。真正的励志教育不应该只是一个催人奋进的口号,一段慷慨激昂的演讲,而应该贯穿于教育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接新班时,我曾问过学生:“你有梦想吗?你的梦想是什么?”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茫然。也难怪,现在的孩子不仅不用身体力行,就是思想也完全交由大人代劳了。想到这,我问得具体些:“你在班里有没有赶超的对象?”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了个名字,其他学生哄堂大笑。原来在大家的眼中,这个名字的主人显然在各方面还不如他。学生间不经意的话语看似轻松平常,却让我了解了学生的现状:对自我认识不够,对未来没有想法,心里没有梦想……该如何在学生们的心间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呢?我和任课教师以及家长商量后,开始构建我们的“梦想课程”:节假日,在家长的配合下,我带着学生们外出看世界,游历省内著名中学,了解每所学校的校风校史;我们拓展阅读的广度,读刘伟的自传《活着已值得庆祝》,读力克·胡哲的《人生不设限》……“梦想课程”在我们班级里不胜枚举,它贯穿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贯穿于孩子生命的每一个节点。
        教育者只有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激荡学生的梦想,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壮学生的心灵,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智慧、有理想、有道德的公民。这,才是教育者的使命所在,也才是励志教育的根本。

教育从点滴抓起,从学生的切身实际出发。
——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 周田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可以通过日常的学习生活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
        在不知不觉中,将理念渗透给学生。我班小蔡写字总是斜着写。一天,看到学生们在操场上体育课,我突发奇想叫小蔡到我面前,我让他把手放在膝盖上在操场走一圈,回来告诉我感受。结果他告诉我:“难受极了,整个人都要倒下去了。”我告诉他,你的字就给人这样的感受,你能把它改正过来吗?他犹豫着,最终点点头。这件事后,他真的把字一点点地写正了。虽然过程可能很艰辛,但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这就是教育与鼓励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了作用。
        人的精神,可以击败许多厄运。因为对于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箪食、一钵水足矣。但要存活下来,并且要活得精彩,就需要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化解痛苦的智慧。学校组织低年级学生徒步去罗曼园郊游。路程并不远,但对于娇生惯养的孩子们来说,这真像是长征。才走到一半,有的孩子就叫苦连连,看到一张张愁眉不展的脸,我顿生一股挫败感。我苦思冥想解决的办法,笑眯眯地问学生们:“罗曼园有人去过吗?”几名学生举手,“说说那有什么好玩的?”我追问。去过的学生争先进行描述。孩子们一听来了精神,朝气蓬勃地朝目的地前进,没有一人再抱怨过。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人不只活在物质世界里,还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如果精神垮了,没有人能救得了你。只要精神在,一切皆有可能。
        我对孩子们的励志教育,追求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并没有要他们一定树立远大的理想、崇高的志向。只要从自己的切身实际出发,做好手下事,事事仔细做,即可。
——·——·高尚派·——·——
励志教育,从培养责任性做起。
——无锡市滨湖中心小学 杜若媛


        当今社会,教育者在励志教育时越来越“接地气”。在某校的教室里,挂了一双草鞋和一双皮鞋,言外之意:今后要想出人头地,活得光鲜亮丽,必须刻苦学习;不好好学习,只能过苦日子,甚至去行乞……
        一些人为这样的励志教育喝彩,认为这是顺应社会潮流的务实表现。用物质生活作为刺激学生的诱饵,燃起他们自信的火焰,激起他们奋斗的动力,的确很务实,够“接地气”。这也许能在一些学生的心里产生不小的震荡,刺激他们为诱人的物质生活和名利地位去拼搏,去奋斗。但是,这样的励志教育缺少了高尚信仰的支撑,缺少了伟大人格的锻铸,最终培养出的很可能是为物欲、为名利而奋斗的利己主义者和自私主义者。若干年后,他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某一个岗位,满脑子都是名利、地位、金钱,为了获得这一切,他们绞尽脑汁,使出浑身的解数,甚至不惜做一些有悖于常理的事情。这难道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培养的人才吗?
        100多年前,梁启超就在《少年中国说》中告诫我们少年是一个民族复兴和强大的希望,而教育工作者承担的正是培养国家人才的重任,所以每一个有良知的教师都应该铁肩担道义,秉承正义,负起责任,用我们博大的胸襟,赤诚的情怀,锻造一颗颗年轻而鲜活的心灵,让他们的人格与知识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责无旁贷!

走在诗意的大地上,生活的意义并不只为一张纸币。
——江阴市北国中心小学 唐晓燕


        星期一的早晨,我打开学生上交的周记本,这次布置主题为《二十年后的我》,我想看看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期许。“二十年后我当了大官,别人都来拍我马屁,送我东西。”“二十年后我是一个大老板,住的是别墅,吃的是山珍海味。”“我成了一个大明星,赚了很多很多钱。”……看着这些描述,我的眉头皱紧了,只觉一股浊浪扑面而来。这些话都是出自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之口,令我如坐针毡。
        不可否认,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物质的时代,人们追逐名利,追求奢华已是常态。我们承认金钱的获得确实能给自身带来欢愉,可这种欢愉是短暂的,我们还需要一些精神的东西,比如责任,比如信仰,汇总成一个字那就是爱,让学生学会爱,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终极目标。
        一旦我们将责任赋予爱,生活就持久而丰盈,一旦我们在充满责任的爱中发现诗意,生活就再也不可能被毁掉。让我们向学生传递这样的信息:“第一要真诚,其次要善良,最后还要学会惦念他人”。只有我们帮助学生找到外界永远夺不走的东西——内心的美好和宁静,他们的人生才会幸福。
        我认为一个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帮助学生拥有一个积极、充满正能量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财富是有限的,美貌是暂时的,所以请不要告诉学生读书就是为了找份好工作,找份好工作是因为有份好收入,有份好收入就能有好的生活。让我们引导学生追求一种诗意的生活,海德格尔阐释荷尔德林的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生活若没有诗意,可能沦为只为寻找一张纸币。
        校园里,让我们带领学生走在诗意的大地上。

励志教育需贴近心灵,直抵人心。
——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余静梅


        某校副校长在升旗讲话上的“雷人”之语,着实让人感到惊异。我觉得,这样的观点与思想竟出自教育工作者之口,不能不说是当下教育的悲哀。这样的言论很容易博得学生和家长一笑。试问这些话语真的震颤学生的心灵了吗?这只是在向学生传递成人世界的压力,是学习失败即人生失败的价值观。
        我认为打动人心的励志言语才能真正带给人前行的动力。要打动人心,首先要贴近人心、尊重人心、了解人心。了解学生的苦恼与快乐,尊重他们的成长规律,才能真正帮助他们解决困扰、减轻压力。所以,励志言语不仅要在形式上贴近学生心灵,更重要的是在内容上贴近学生心灵。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也常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我常用国学经典里的言论对孩子进行励志。国学经典里面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就像一位不会说话的教师,教会学生很多道理,规范学生的行为。当学生乱放书本时,我会启发学生,他们便会边背诵“置衣物,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边把衣服叠整齐;当学生要滑楼梯栏杆时,我会告诉他们“宽转弯,勿触楞”。
        我们在进行励志主题班会时,励志言语不妨更人情化一些,乐观一些,积极一些。像“信心比黄金更珍贵”等语句,更能触动孩子的心灵,给予他们人生的启迪。心动不如行动,光有行动没有心动,行动将变得苍白无力;光有心动没有行动,心动将变成一声叹息。情动、心动加行动,才是真正直指人心的好教育。
        无论是高尚还是务实,励志教育最终的目的都是引导学生获得“成功人生”。在励志教育过程中,教育的关键不是抉择而是把握,上述教师观点虽都有偏向,但都认同励志教育要从心出发,从点滴中渗透。不如将高尚与务实都“适度”融入教育之中,使其既不脱离实际,又能给予学生正能量,促其奋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