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山教女”,给教育上了一课
教育一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69期 总第4830期 2014年05月2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69期  下一期
“包山教女”,给教育上了一课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4-05-30 10:57:33

        前不久,一位昵称为“甜妈”的网友火了。因女儿不识桃花,“甜妈”为女儿和小伙伴们包下一座山,让孩子们亲近自然,教孩子们敬畏自然。这一新闻引发了社会热议。很多人说,包下一座山的本应该是教育部门或学校,即使不包山,也应该通过其他方式让孩子亲近自然,锻炼孩子的意志,接受美的熏陶,这可比光坐在教室里上自然课要有意义得多。如今,很多学校会带孩子去博物馆、科技馆,但亲近自然的机会却很少。其实,不妨让我们的教育也沾上点“泥土味儿”。
融入自然,从观察一片新绿开始
邳州市福州路小学 徐 磊


        最近在网上看到“包山教女”的新闻,评论的声音非常多,基本上是毁誉参半。作为一位教师,我却不由得为这位有远见卓识的妈妈叫好!因为,在教学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了孩子们自然教育方面的缺失。
        刚任语文教师时,有一次,我让孩子们写蔬菜观察日记。日记收上来后,却令我非常震惊:大多数孩子的日记竟然是一片空白;写了的,要么语句雷同,要么寥寥几行。我生气地把课代表叫来,让她说说原因。她委屈地告诉我,不是他们不想写,而是无从下笔,因为小区里根本就未种植蔬菜,没法观察。而不写又怕老师批评,所以只好在作文选上抄来几句,应付了事。课代表走后,我既欣慰于孩子们的诚实,又对他们“无物可观”的情况陷入了沉思。
        第二天语文课,我不仅没有批评孩子们,反而表扬了他们对待作文的慎重态度。我还宣布,明天的作文还是写一种他们最感兴趣的蔬菜,而这次我要带他们到离学校最近的“农业示范园”参观后写作。
        在取得了家长的支持后,第二天一大早,我和“班副”两个人一前一后,组织孩子们出发了。虽然需要近半小时的步行,但孩子们依然兴致不减。到了目的地后,在我的指导下,他们仔细有序地观察,认真记录蔬菜的外形、特点和生长情况,还有的孩子用自带相机和DV进行拍摄。在观察完了之后,我并没有着急离开,而是带他们参观菜农蔬果、施肥、松土的过程,然后又让他们作为小记者来采访和咨询不懂之处。临结束时,他们还和菜农们合影留念,然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回到学校,下笔之前,我让他们先说说要写的内容。孩子们纷纷发言,个个口若悬河,作文“如有神助”,孩子们写得非常具体。他们不仅仔细描写了蔬菜的外形,而且还说出了菜农种菜的不易。孩子们的家长也纷纷高兴地告诉我孩子回家后的变化,都表示以后有空要多带着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多接近自然。
        事后,同事和我聊天时问我,带这么多孩子出门,要负这么大的安全责任,真的值得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我让孩子们回归了自然,感受到了在课堂中完全不一样的教育,有了不一样的感悟和收获。我想我会向陶行知老先生学习,把教育和生活联系起来,把这种“接地气”的教育方式坚持下去,引导孩子从观察一片新绿开始,不断地亲近和融入自然。

给孩子的生活一片蓝天
如东县新店镇利群小学 杨 臣


        反复咀嚼“包山教女”这则新闻,危机感油然而生——应试教育把孩子禁锢在学校、教室、书本这个“金箍圈”里,剥夺了孩子亲近自然的权利,培养出很多高分低能的孩子。
        那么,怎样让孩子亲近自然,体验生活呢?我觉得应该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因而,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巧妙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精心组织各项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并在这一过程中增长知识,体验生活,学会交往。比如让学生调查乡镇交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变迁,形成调查小报告或者合作出版手抄报。这一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勤于动脑,勇于动手的实践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更陶冶了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又如在“地球,我们的母亲”活动中,我让学生走进绿色乡村,亲近周围的生活环境,接触自然。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人与社会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促使他们素质的全面提高。
        人们常说,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以家庭生活为着眼点,不断生成有意义的活动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化的拓展策略之一。比如让学生在家里,从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信息渠道搜集信息,记录下重要的一两条新闻。当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其中时,不但增长了知识,提高了阅读和习作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学校需要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完全自主的探索体验中,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以良好的心境主动地去参与,培养他们从小爱科学、爱家乡的良好品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亲密接触大自然,唱响教育新乐章
东台市时堰镇中学 刘欣萍

        纵观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加快,车多、人多,安全问题像根绳子把孩子圈在一个固定的圈子里。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学生却仍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越来越沉迷于网络世界。让孩子亲近自然,也就成了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
        亲近自然,其实并不仅仅只有“包山”这种做法,也无需搞得如此惊天动地,只要家长和老师多用点心,多动点脑筋,还是能让孩子接受到质朴、清新、“泥土味儿”的教育。
        建立实验基地。学校可以改变教学楼、绿化带的传统模式,在校园留一块空白地段,请农人按照时节进行播种,并按班级按学期安排好播种的种类,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对一些农作物的成长过程和株型特征有大体的了解。另外,可以建立小动物馆,让孩子们陪伴小动物们一起成长。比如饲养鸡、兔、羊这些极易饲养的动物,用食堂的剩饭来喂养。
        开展田园式教育。田园式教育,在我国多地已经有了较好的试点。我们的学校不妨效仿国外学校的成功做法,与农场、牧场签订关于建立教育基地的协议,比如联系草莓园、奶牛场,让孩子定期参观,农忙时帮忙收获,让孩子们感受劳动的乐趣。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每个学校应该都有不少的花草树木,平常的作文课、自然课,老师都可以带孩子观察校园,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回归自然,感受自然。
        教室环境锦上添花。老师在班级布置环境时,可以开辟一块“花香角”,让孩子们自己带一些花盆,种植花草或蔬菜,并教他们学会管理,填写好观察记录。
        父母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哪怕是饭后的一次散步,也是一次极好的感受自然的机会。比如平时到小区转转,感受四季的变化,欣赏朝阳与夕霞;假期里,带孩子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身处自然的美景中,孩子一定会热爱自然。
        带领孩子走进自然,感受自然,让我们的教育成为一种真正的“自然教育”,使我们的孩子沐浴阳光雨露,成为健康、快乐的阳光少年!

春泥更护花
南师附中仙林学校 王 慧


        最近常常梦回童年:小伙伴们在阿婆家门前绿油油的山坡上撒欢儿;撅着屁股在雨后的烂泥地中翻蚯蚓,好用它们钓来村口小溪里的龙虾;最兴奋的是跟阿婆去鸡舍里收鸡蛋,沉甸甸的一箩,别提多有成就感了……
        无意中看到“包山教女”的报道,顿时有大快人心之感。在被钢筋水泥包围的城市里,置身于无休无止的题海中,孩子那透过厚厚镜片的眼睛早已分辨不出五谷,那孱弱的四肢从未体味过登顶的快乐。此时的“甜妈”,仿佛一针强心剂,将那“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上”的坚毅瞬间注入大部分爹妈的胸膛。而拍手称快之后,体味到更多的是无奈。
        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曾善意地提醒:要想提高成绩,周末就得多用功?是否曾为了进度或者没讲完的练习,“好心”地代劳了体育课?
        请——慢下脚步,俯下身去;听——孩子们的声音:
        亲爱的爸妈,我们喜欢听小鸟的叫声,喜欢看清脆的绿色,喜欢闻泥巴的香味。请不要介意我们疯玩之后大汗淋漓,污渍满身;不要再逼我相信只有数学题和黑白琴键才能保证我的明天;不要再满怀抱歉却又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迟我们郊游的计划。请牵着我们的手,与自然走近些,再近些!
敬爱的老师,我们喜欢听到球场边同学们的呐喊,喜欢看天空湛蓝的颜色,喜欢闻校园小路上夹竹桃的香味。请不要介意我们爱篮球胜过做题;不要再将我们的学业成绩与未来画上等号;不要再让我们的体育课只出现在梦里。请和我们一起,奔跑吧,远一些,再远一些!
        挚爱的学校,我们喜欢在远足的路上纵情歌唱,喜欢郊外四时变化独特的颜色,喜欢闻山间空气特有的味道。请不要介意我们偶尔会有入学恐惧;不要再将我们的青春用倒计时牌来铭记;不要让我们的回忆里只有考试和习题。请您用丰富的课程,让我们通向未来的路,宽一些,再宽一些!
        ……
        想到这里,我认为不必再纠结于“甜妈”的投资是否明智,是否有价值。自然就在那里,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把它买过来,但是,每个人都一定可以走到里面去!

用心灵接触自然
大丰市实验初级中学 杨亚剑

        随着学习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发展进程的加速,城乡差距慢慢缩小。但正因为如此,学生亲近自然的机会变少了。现在学生上课多依赖课本,或者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学生了解知识最便捷的途径是利用网络,但很多知识是需要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亲身经历才能内化运用。例如要了解树的生长结构时,学生利用网络找到的图片只是别人的视角,而换个角度去欣赏,或许会有新惊喜。
        在讲《渐渐远去的教室》一课时,开始我犹豫要不要带学生走出教室,因为一旦到了教室外,学生的注意力势必会分散,还存在安全等方面问题。考虑良久,我还是带学生走出教室,因为单纯讲透视这个知识点,在教室里面只能借助于课本上的图片或者网上的图片,不能够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了教室外面,我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教室的“透视”变化,很多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什么是透视。接着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地点作画,在巡查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作画的角度各有不同,观察得也很细致,相比前面的临摹作业而言,学生思考的东西更多了。
        有了这次经验,在后来苏少版美术课《用心灵接触自然》这课中,我依然带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在教室外留心观察树叶的形状,树枝生长中的变化,树叶之间的交叠,树的结构等等。在作业中,他们把自己观察中的感受,用绘画完整地呈现出来。走进自然,让他们陶醉其中。
        总之,教师要带领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并使学生在发现中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从而促进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健康成长。用心灵接触自然,美就在我们的身边。

        “甜妈包山教女”令人感动,不仅感动于她对女儿的爱,更在于她的教育理念。这一夸张的做法是对当前教育理念的拷问和抨击。人类是大自然最神奇的产物,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更是人类的天性。当家长都意识到自然教育的重要性时,我们的学校更应该行动起来,让自然教育释放天性,启迪智慧,润泽生命。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