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尊师重教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尊敬师长更是每位学生的基本行为规范。很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人回想当年,无不对恩师充满敬畏。教师节过去不久,在感恩母校,感念恩师之余,我们也不免为“师道尊严”的日渐式微而满心忧虑。身处名校的老师竟然在课上脱口而出:“将来一个月拿不到一万元,就别来见老师!”教师收礼、有偿补课、教师体罚等新闻更是层出不穷。如此种种,严重损害了教师的整体形象。
吻小猪的校长与打瞌睡的学生
如东县双甸镇石甸小学 朱学军
近期有两则报导特别有意思。先看第一则,今年4月27日,在4000名学生的注视下,咸宁某校长兑现承诺,俯下身来结结实实地亲吻了小猪。第二则新闻如下,在92岁高龄的院士站着作报告的同时,后排观众却一片片“倒下”。而这些观众,则是首都多所高校新入学的研究生。
这两则报导引人深思,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中国的传统教育是讲究“师道尊严”的。《礼记·学记》中即有:“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古人认为通过尊师重道、以师传道可以推进社会教化,达到“化民成俗”的目的。在过去的封建社会里,教师是可以体罚学生的,使用戒尺、关禁闭是处罚学生的常用手段。在当今一切以和谐为基础的社会背景下,师生关系随着课改的推进不断变化着,“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在逐步形成。“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伤害教师的案件、教师出丑的案例常常见诸报端。那么,这个社会教师还有尊严吗?校长还有比吻小猪更好的办法来教育学生吗?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教师还可以呵斥吗?如何重铸“师道尊严”?
第一,全社会应该着力维护教师的尊严。学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接受教育的渠道是多层面的,但不是所有的教育都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师生关系中,教师适度的权威是应该存在的。在社会环境方面,应该积极宣传和引导,树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使他们了解到尊师的重要性,通过日常的言语让孩子知道听从老师教导的必要性,让家长知道,家校共同努力可以解决好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现在一旦有家校矛盾,不管事情起因如何,事态如何,社会舆论往往把责任推到学校和教师方面,使学校和教师对工作谨小慎微,生怕越雷池半步,教师哪有威信可言?
第二,在学校管理中,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做好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鼓励教育改革和创新;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师生的生活,密切师生的关系。学校要把师德建设摆到重要的地位,多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心理、教师心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知识,帮助教师掌握合理解决师生冲突的方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要客观、公正,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这样的教师在讲台上才能站得住、站得稳。
第三,教师要树立自己的权威和尊严。教师的权威不等于“师道尊严”,但却是教师的教育生涯最重要的方面。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强化专业素养,提升教育理念,灵活应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教育方法,赢得学生的认可和信赖。教师也要不断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来感召学生,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赢得学生的尊重。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一辈子的,如藤野先生对鲁迅,徐特立对毛泽东,蔡云芝对魏巍都是师生关系的典范。
尊重,其实很简单
南京市浦口区复兴小学 季 勇
教师,一个普通的职业。
刚刚教完毕业班,又开始新的重复,这是我的工作,没有必要感伤。但对于毕业的孩子们来说,这里有他们的成长足迹,他们会心存感怀。有一个刚上初中的学生在QQ里说,她想回来看看。当时,我既希望她能来,又怕耽误她学习,就敷衍道:“你想来就来吧。”她没有回答,我也没有再说。我知道,她想回来看看我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只是没有直接表露,但这已足够让我感动了。
我虽然是一名教师,但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那时也会遇到很多教师。想到他们,我心中只有亲切和尊敬。记得一年教师节,学校组织所有教师参加活动,包括退休教师。就在那次活动中,我见到了我的启蒙老师。那天下着小雨,我激动地喊了她一声“老师”,寒暄了几句,并为她撑着雨伞。她或许是记不得我了,就只是简单地应答着,可我手中的伞却一直为她撑着,就像是为妈妈撑伞一样自然。她说:“你还记得我,我就满足了,请把伞放下吧,我自己打就行了。”我放下伞,心里却充满了温暖。
见到教过我的老师,有时我还会像学生时代一样心存敬畏。一位教过我的很严厉的老师凑巧来我们学校监考,我遇上了,竟有些脸红,心怀胆怯。得知我教毕业班,他很高兴,话语中多是惊讶和鼓励,我很受鼓舞,这是他对我这个学生的认可。
老师,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学生因为念想你的好,而心生感动;自己也会念想老师的好,会倍感温暖;自己的老师对你有所期待,而让你奋进。这些细微的感受,其实就是教师的“师道尊严”,朴实而又无华。我想,我们只要做好自己,带好学生,教好书,自然就会收获感动、温暖和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
老师,也是生活中的一群普通人。你尊重了自己和别人,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其实本该这么简单。
师道与尊严
徐州市铜山区柳新镇苏家小学 陈 东
说起师道,我想到了我中学时候的老师。
老师姓孟,刚毕业没多久,年轻、漂亮,代我们语文课。记得孟老师每次上课都会提前来到教室门口等我们这些“顽主”,每次我们急匆匆地疯狂飞奔回教室时,她都会微笑着提醒我们下次早回,玩性不要太强了。那时的我们总归还是不懂事,老是隔三差五制造一些“新闻”,让校园沸腾。
记得那是一个中午,我又因“肇事”被校长逮住。放学后,孟老师把我带到她的宿舍。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时她边做饭,边和我聊天,没有批评,没有训斥,有的只是开导和鼓励。谈话结束,孟老师还留我在她那儿吃饭……自今我和孟老师已二十多年没见了,但这些细节我却没有忘记。也是那次谈话,让我真正地长大、奋发。多年来内心深处对老师的感激和尊重与日俱增。
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用真心、真爱对待他们,也许就是为师之“道”吧!这些教师们,用自己的良知唤醒着孩子们的心灵,鼓舞着孩子们的灵魂,感召着孩子们的精神!
谈到尊严,带给我的是太多的思考!
最近几年,社会给予教育更多的关注度体现着它的进步。于是,我们会时不时看到有关老师体罚学生、收礼、性侵学生等负面新闻,就连校长一词似乎也已经变了味道。但我只想说一句:千千万万的最普通的教师们仍然是可敬的、可信的,为师之尊严,不容践踏!
不可否认,教师行业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但那只是一小部分,不能成为舆论来评价教师这个群体的依据,抨击的板子不能直接打在学校和老师身上,而是需要整个社会的反省。“春蚕”“蜡烛”“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些华丽的代名词近来已少有提及。其实,公正地想想,教师难道不和其他普通劳动者一样吗?这些称呼似乎在自然、不自然地拔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殊不知另一面,由于社会、家庭等客观原因,有些学生在教师面前趾高气扬,伤害教师。当社会大环境的天平全部倾向学生一方,将学生推倒被尊重的极端,这样的氛围束缚了教师手脚,他们在无奈之余,只能选择沉默,生怕自己哪句话说错了,生怕违反了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种种禁令。
笔者以为,对于一些无视教师、无视纪律的学生,恰当的惩罚是必要的,否则教师的尊严从何谈起?当然,惩罚并不是体罚,而是通过恰当的方式,让肆无忌惮的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学会懂得自尊和尊重他人!当然为人师者也需要提升自我,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些坦然和大度,多些处理师生关系的技巧和能力,这样既提高了自己,也幸福着学生!何乐不为?
教师须自省
连云港市墟沟小学 杨善刚
教师在谆谆善诱,学生却昏昏欲睡。对高学历犯罪吃惊的同时,我们怎能不为教育的失败而感伤?反思一下,这些与教师的素养是否有关呢?从教育发展的长远看,教师的德行是每一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
教师须要知足常乐。一些教师不甘寂寞,为了蝇头小利丢失了师道尊严。虽然这样的“堕落”很少,但是不安于现状,满腹牢骚者却大有人在。所以有人说,追逐利益,宁为斗米折腰是导致师德水准下降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教师待遇慢慢提高,社会地位获得认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知足,应该珍惜这份职业。
教师须要润物无声。教育之路艰巨漫长,教师不能急功近利。教师对所有学生“平等”的爱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缩短师生之间心灵的桥梁。有的教师凭借自己的“权势”,对上级荣誉、班级班干明码标价;对班级报刊征订、捐款买书踊跃者另眼相看;过年过节,将送礼请客的家长奉为上宾。种种行为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彼此谈论,多么可怕!
教师须要修身树德,学高为范。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要终生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修养,广泛汲取各方面的知识。我们常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来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常有活水来。在生活中,教师要拘小节,不以恶小而为之,时刻提醒自己要为人师表。修身树德看似长远,其实渗透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之中。有些教师对外小心谨慎,唯唯诺诺,生怕触碰“高压线”。对学生、对同事却是满腹牢骚,对工作得过且过,这比那些“恶”教师还令人厌恶。
教师需要社会舆论的正确评价。每当教师出现违法违纪情况,报刊网络一片口伐笔诛,不管有无进行调查,先骂个痛快再说。可见,教师的师德形象已经跌入谷底。身边学校有一实例:一中学女生上课玩手机被老师没收后,回家就说老师猥亵她。家长当然是勃然大怒,到学校对教师大打出手,不明真相的围观人等更是指手画脚。这位年轻教师住院医治身体伤痛的同时,心里的创伤又有谁能治愈,谁能帮他挽回社会影响?教师师德形象的树立,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上到政府部门,小到家长之间的闲谈,不能人云亦云。
“师心慈,师仪端,师风正,师志坚,师学勤,师业精,师纪严,师德良”,这是遂昌小学的师德守则。农民的德行不好,损失的是一年庄稼;教师的德行不好,毁掉的可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为此,作为教育者,师德警钟须常鸣,自我须常自省。
近年来,教育部门陆续出台了多项推动师德建设的政策规定,然而部分教师有令不行,伤的是绝大多数有良知的教师的心。其实,舆论指出的一些问题,并不是教师自身能解决的,很多人只是把对教育现状的不满转移到了教师身上。要重铸师道尊严,创造尊师的大环境,我们首先要在制度上为教师“松绑”。当然,教师仍需自我观照,尊重自己,尊敬他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成为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