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零起点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一年级的孩子以“一张白纸”的姿态入学,对孩子进行“零起点”教育。可是,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有些家长选择让孩子“抢跑”,还没上学,就把孩子推进了幼小衔接的滚滚洪流中。“抢跑”现象却让教师们犯了难。有些孩子上过幼小衔接班,而有些孩子则是“零起点”,面对水平不一的孩子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呢?他们又是如何看待“零起点教学”的呢?
让孩子的童年更纯真
如皋市九华镇九华小学 胡小霞
受“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思想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让孩子提前学习有利于夯实基础,对孩子以后的学习有帮助。但家长往往只关注孩子是否比别的同龄孩子学得多、学得快,而忽视了学习成效。作为教师,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转变思维,认可“零起点”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成绩并不能代表学习能力。有的时候很多低年级时贪玩的孩子,到了高年级时反而后劲儿十足。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如果是因为贪玩而耽误学习时间,就要纠正孩子的学习观;如果是因为基础不好或是偏科引起的落后现象,就要把问题学科单独拿出来研究。
对于不过六周岁的孩子来说,拥有五彩斑斓的童年才是他们应有的生活内容,没有必要花时间用练习题来“堆积”成绩。
放下包袱,学会等待
小学阶段的任务是带领孩子们体会学习的乐趣,如果在学前就把知识变成字符存进孩子的大脑中,本该发展的其他潜力领域很有可能就被存储功能占据了,孩子以后的发展很受影响。比如一年级很多孩子拿笔姿势和写字都不是很好,这是正常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字体会自成一格。但是有的家长和教师非常着急,家长觉得孩子字写不好,考试成绩会受影响;教师觉得孩子字写不好,一定是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学习。所以不断地强迫孩子参加软笔书法班、硬笔书法班。尤其是针对一些比较调皮的男孩子,有的家长甚至以“平心静气”为由,给孩子报些围棋、象棋等学习班。试问,孩子每天生活在家长这种心态急切的氛围里,又哪能“平心静气”呢?
积极沟通,调整心态
作为教师,要积极地与家长沟通,特别是那些唯成绩至上的家长,努力让他们转变观念,不放任错误的教学方式破坏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我所教年级的一个孩子由于学前学了很多知识,一年级时成绩很好,但是纪律很差,还会影响其他学生。班主任几次和家长沟通,家长却认为孩子成绩好就行了,其他都是次要的。这种放任的态度让孩子有恃无恐,随着学习难度的加深,这个孩子到了三年级成绩很快就滑落到了中游。
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梳理孩子的潜在能力,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起码的处世思维方式。如果在这个时候片面地强调学习成绩,让孩子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这种指导思想下教育出来的孩子,最终的后果只能由家长来承担。
每个孩子的童年生活都是美好而不可复制的,童真、童趣是一段无法寻回的情感,之后他们需应对考试、就业等压力,很难说还能有非常平静和充满乐趣的时光,所以在可以玩耍的时候为什么要强迫孩子迅速蜕变和成长呢?
“ 不抢跑”的童年,更快乐的起点
扬州市梅岭小学 严 璐
无趣的拼音课
在我带着班里的孩子上公开课《声母zcs》的前几日,我颇费心思地设计了各个教学板块:充满童趣的神秘情景,寓教于乐的儿歌童谣,丰富的课堂游戏和互动环节等,自觉准备充分,课堂效果理应很好。但出乎意料的是,在课堂上,一半以上的孩子已经完全认识了声母z、c、s,从读音到写法到拼读,这些原本应该是教学重难点的内容,对这些孩子来说几乎没有任何挑战,我设计好的学习板块也因为对孩子们来说“太容易”而失去了原有的“挑战趣味”。这些“聪明”的孩子让我大吃一惊,我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天真地认为一年级的孩子都是“零起点”学生,而事实是很大一部分孩子的学前教育超出了我的想象。
“提前教育”透支学习的快乐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提高了重视。很多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已经按照父母的“安排”,早早地开始了“勤学苦练”:学拼音、算算数、背唐诗、读英语等。幼儿园放学后一个个小人儿忙于学习不同项目,小小年纪,学习生活却已经是“兴趣广泛”“丰富多彩”。小娃娃们学习“成绩”呱呱叫,英语单词信手拈来,唐诗宋词张口会背,加减算术也不在话下,父母们自然也是满心欢喜,得意洋洋。殊不知,这些丰富多彩的“提前教育”,也提前透支了孩子学习的乐趣。
这样的“提前教育”,看起来是让孩子提前“跑”到了同龄人的前面,而实际上,这样的教育不仅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还把孩子“伤”在童年的起跑线上。最直接的表现就像开篇提到的课堂教学活动,孩子们在本该学习新知的课堂里,因为之前幼儿阶段的提前学习,而对课堂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或是得意洋洋、自以为是,或是毫无兴趣、不愿再听,无法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对于正处于学习习惯养成关键期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不“抢跑”更快乐
上海市教委曾针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调研,研究数据显示,提前学习的孩子,在记忆发展和学习兴趣方面,都低于“零起点”的儿童;随着年级的升高,提前学习的“优势”不断降低,到了三四年级,这种“抢跑”得来的优势越来越弱。“抢跑式”提前教育其实违背了孩子的学习规律和教育规律,盲目的“提前教育”是一种拔苗助长的行为,很可能会消磨孩子对新知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动力。
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回归原点,耐心地让孩子慢慢学习,快乐成长。在学前教育阶段,应该关注孩子的创造能力、倾听习惯、学习兴趣等的培养,而不是抢在学校前面教孩子认字、数数、背诗。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踏入校门,快乐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不因过早学习而失去对新知的好奇,丧失对学习的乐趣和求知的动力。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和热爱,不断地学习知识是伴随孩子一生的好习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热情是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的事情。
家长和学校以及社会应该携手配合,一同拒绝盲目“提前教育”,跟风“抢跑学习”,让教育回归“育人”的原点,留给孩子一个“不抢跑”的童年,一个更快乐、美好的起点。
好习惯促成长
射阳县码头小学 潘高平
连续多年从事高年级教学工作的我,这个学期担任了一年级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工作。在同仁之间的工作交流中,我不知不觉地关注起了“零起点教学”这一话题。
所谓“零起点教学”,是指教学严格按照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不随意拔高教学和评价要求,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但是,近年来应试教育压力不断前移,很多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就被套上了重重“枷锁”。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很多年轻父母的共识。在我们班,真正“零起点”的孩子很少。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孩子会认字不会拼音,有的认识字母,但不知道正确的拼读方法。上过幼小衔接班的孩子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的区别。有些孩子因为“有底子”,知识掌握较快,能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入学后发现很多知识自己都已经学过了,以致滋生了上课不认真听讲的毛病。
学生小玮因为有了一定的基础,加上良好的习惯,很快成了老师得力的小助手;另一名学生小宇,因为觉得老师讲的知识他都会,课堂上时常抢答,课堂纪律较差,作业马虎,因而成了老师最头疼的学生。对于上过幼小衔接班的孩子,我们还要时常对其所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新纠正。而教“零起点”的孩子,反而容易些。虽说开始时,他们可能会跟不上,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都能追上来。婷婷是从外地转学过来的孩子,她没上过幼小衔接班。虽然开始学习有些吃力,但她听课特别认真,两个星期后,她的写字速度加快了,发音正确率很高,各方面表现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在平时与家长沟通交流中我发现,部分上过幼小衔接班孩子的家长,并不愿意多和老师交流,也许他们认为孩子有一定的基础,不需要老师多作指导。对于这类家长,我们只能简单地提醒他们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但是“零起点”孩子家长的态度完全不同,因为孩子没有良好的基础,他们很担心孩子学习跟不上,希望老师课堂上多关注。他们抱着诚恳的态度,与任科老师保持着联系,从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上关注着孩子。我相信这样的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关注下一定会健康成长。
学习好比长跑,好习惯就好比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坚持跑下去的基础和动力。我们要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教好学生,不能因为某些学生学习在先而忽略了另一批学生的学习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成长才是我们的教学之道。
教育不是放风筝
如东县大豫镇丁店小学 俞 燕
这学期开学不久,我在班上进行了一次调查:暑期你都做了些什么?调查结果让我大吃一惊,班上有一半孩子参加了各式各样的培训班。我所在的只是一所农村小学,如果把同样的问题放到城市学校去调查,结果可想而知。孩子们回答得最多的补习理由,便是父母为了让自己成绩提高一些,不落人后。
这种现象在当今教育中极为正常,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而培养孩子成才的美好期冀,便是从为孩子制定各类学习计划、成长计划开始的。他们就像带着孩子在进行一场激烈的跑步比赛,未等发令枪响,便冲出起跑线。但是这样的“抢跑”也未必能够占得先机。
在我任教一年级时,拼音教学曾经让我困扰至极。记得开学伊始,我带领孩子们学习单韵母ɑ、o、e,当我出示o的卡片时,会读的孩子抢着读了起来,一个学生读“wō”,另一个学生读“ōu”。我追问他们发音的来源,有的说是找人补课的,有的说是参加培训班的。先不追究孩子通过何种途径学得新知,我只知道那节课我的教学预设完全被打乱,花了很多时间去纠正孩子们的读音,而“零起点”孩子的耐心也在教师一遍遍的读音纠正中丧失殆尽。我为这节课的失败汗颜,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责任都在我吗?不尽然。
现如今,很多家长被纷杂的校外办学机构迷了眼,总觉得花点钱给孩子补习课总有好处。中国人的这种从众心理使得这阵风愈演愈烈。殊不知,这种带领孩子“抢跑”的做法也是人生路上的一次“犯规”。孩子的人生不是百米赛跑,而是一场持久的马拉松。这样的“抢跑”在漫长赛程中的作用微乎其微。这种“抢跑”追求早、快、多,把小学教育的分科学习任务无限放大,而对孩子生活的更多方面则无暇顾及,如身体发育、生活状态、心理感受、基本品行、人际交往、自主意识等。正如一位校长所说,小学教育可能出不了大成果,但却是一种“管一辈子的教育”。再看看我们周围,那些小学里成绩优秀的孩子一定会成长为有作为的人吗?拼命补习的孩子只会过早地对学习失去兴趣。卢梭的一段话是对“零起点教学”最好的解读——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催生出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我总能听到一年级的孩子说:“我还是喜欢幼儿园,上一年级不开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所做的不应该只有“汗颜”二字。而作为一名家长,就真的愿意牺牲孩子的快乐吗?愿更多人认同“零起点教学”,推行“零起点教学”,期望家长放开手中控制风筝的线,让孩子成为能够自由飞翔的小鸟。
国际儿童文学大师艾瑞卡尔说:“人的第一次创伤是出生,离开母体;第二次创伤是离开家庭去学校。”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要需要的是情感发展而非智力培育,强行塞给孩子不需要的东西会给孩子带来挫折感。科学的教育,不妨从零开始,根据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孩子搭建快乐成长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