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市平江实验小学的教师将学生作业本上红“×”改成绿“T”,这个“T”代表Think(想一想),也代表Tips(小提示)。这种纠错方式的改变折射出教育教学正朝着人性化方向不断前进。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新颖有趣的个性化教学手段。
“高利贷”有何不可
仪征市扬子学校 俞 悦
今年我刚接手了一个四年级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并担任班主任,听闻这个班调皮学生不少,全校有名的“猴子”小孙就在这个班里。我早就听说过小孙的“事迹”了:时常故意和老师、同学作对,作业几乎从不按时完成。我在笑叹“不幸”的同时,深深感觉到这一年任务艰巨,若任由其发展,不但会严重影响班级整体学风,对于该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也是极为不利的。这是一位需要帮助的学生,我决定更加关心他,用爱和耐心帮他重新定位自己,重拾对生活、学习的信心。
令我欣慰的是,小孙在数学方面的领悟能力较强。但他每次考试却总在及格边缘徘徊,我仔细分析了他以前的试卷,原来他是和“粗心”交上了朋友,简单的题目总是因粗心扣分,难题倒做对了不少。该怎么样帮助他彻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呢?
我正犯愁,一次小测验的成绩出来了,真不巧,他得了59分。没想到他竟主动找到我说:“老师,您就给我的试卷加上1分吧,就1分,求您了!”我看了他一眼,心想:嗬!真是一个油嘴滑舌的小机灵鬼,小小年纪就想走后门。于是,我一本正经地对他说:“不行,试卷绝对不能乱加分。”谁知,他听了竟没有走,仍恭恭敬敬地站在我身旁,不过央求的声音变小了。我不禁抬起头,仔细打量起他来:这时的他满面懊悔,一双亮亮的黑眸子里写满了“央求”,平时那股“泼劲”一扫而光,惹得我又好气又好笑。这时,突然一个念头从我脑中闪过,何不把那1分借给他?于是我把脸一沉,慢条斯理地说:“你是不是想得60分?好吧,我可以把你的总分改成60分,不过你可要想好啊,这1分我可不白借的,要还利息的,而且是‘高利贷’噢,借1分还10分。下次考试你要还我10分,你敢借吗?”他咬了咬牙,郑重地说:“我借!”说完,他面露喜色,兴高采烈地走了。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出乎我的意料,小孙竟然一改往常,课堂上认真听讲了,作业按时交了。在下一单元的测验中,小孙的数学竟得了91分,他信守诺言自己主动扣掉了10分,还剩81分。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表扬了小孙,他不但学习进步明显,而且是一个守信用的小男子汉。
这件事着实让我陷入了深思:借分是否可取,暂且不作定论。但对小孙这种顽皮又好面子的学生而言,它真切地起到了激励作用,这比老师苦口婆心地“空洞教育”有效得多。有此效益,何乐而不为呢?曲径通幽,乐哉!悠哉!
巧用优加两颗星 培养阅读好习惯
苏州高新区白马涧小学 王 瑛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受益终生,然而习惯的养成却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非常注重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低年级时,我会要求他们一边读书一边圈划好词好句;中年级时,我会要求他们养成读书写批注的习惯;高年级时,我则要求他们撰写读书笔记,目的是让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和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孩子们是很乐意读书的,但是写读书笔记,热情就不是太高了。于是我设置了一项鼓励策略——优秀的读书笔记可 以得到优加两颗星,每次写读书笔记获得优加两颗星的孩子可以到班长那边盖一个图章。每学期期中、期末分别统计班级孩子们的得图章数,满10颗图章的孩子可以从学校推荐书目任选一本心爱的图书作为奖励。图书由我从网上购买后作为奖品直接奖励给这些“读书之星”们。
每学期期中、期末颁发图书的时候是最激动人心的,孩子们望着摆放在讲台上的一摞摞图书,明亮的眸子里充满了渴望。当我报出那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一个个“读书之星”自豪地走上讲台,从我的手中接过图书,那份发自内心的欣喜,让我觉得我在做着最开心的事情。
曾有孩子问我:“老师,您自己花钱买那么多书给我们,不心疼吗?”我总是笑着说:“老师最心疼的是你们,买书给你们是我最开心的事了。”有了“读书之星”们的带动,班级的读书氛围更是浓郁。
学校每年都要举行读书节活动,每学期都要评选“学校阅读之星”。苏州市每年也要举行读书节活动,评选“苏州市阅读之星”。每逢这时,我们班的“读书之星”就有了用武之地。读书笔记每周都有,图文并茂;读书小报由博览群书的他们来主办,人尽其才;作文发表、获奖,水到渠成。至于“学校阅读之星”,他们也是当仁不让的人选。有了更高层次荣誉的激励,他们读书的动力更足了,读书笔记也越写越认真。
哲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老师的激励犹如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养料。当老师真正地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激励学生,就能激起他们幸福、快乐、奋发向上的热情,并能转化为异常强烈的内驱力。在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始终保持高昂的热情和自觉主动的积极性,就能自觉督促自己,变“要我这样做”为“我要这样做”。大家不妨都来试一试!
不拘一格的课外作业
东台市梁垛镇小学 王爱玲
现如今,一提到家庭作业,学生就头疼,老师也受折磨。何不让老师和学生从枯燥的作业中解脱出来?本学期一开学,我就对家庭作业进行改革设想: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本怎么样呢?当我把这一想法告诉学生时,他们先是吃惊,继而是高兴、激动和喜悦。当天我就要求学生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设计适合自己的作业本名称,内容和形式可以不拘一格、自由发挥。
第二天,学生作业全部交齐。作业本的名称丰富多彩:“错题本”“每日一测”“数学积累本”“数学乐园”“数学海洋”……单看这些名字已让我欣喜;再打开一本本作业,有“我的发现”,有“考考你”,有“脑筋急转弯”,有“数学家的故事”,有“数学奇思妙想”,有“数学童话”,有“数学日记”等。
看着这些丰富多彩的作业,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激动。批阅中,我深刻地感觉到47颗心在与我交谈,那么坦诚、率真。我像欣赏艺术品般欣赏着学生的“作品”,并在后面用心回答着、评价着。当下午放学后我把作业发下去时,他们一改往日看也不看便塞进书包的习惯,迫不及待地翻开作业本,品味着我批改的一字一句。当一个单元内容学完,我又请他们每人出一份“单元测试题”,互相交换作答。我会从中选择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题目编成一份检测卷,用来检测一阶段学生的学习状况。
在接下来一个月的实践中,我把学生课外作业分为必做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前者“少而精,甚至无”,主要是课堂知识的练习,要求学生尽量在学校完成,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后者“广而丰”,是对课堂内容的发散和拓展,为了充分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我在数量和形式上也不作硬性规定,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设计个性化作业。
我对个性化的作业的评价十分重视,目前我采取师生合作共同评价的策略。我将全班学生分为5个学习小组,我每天依次批改一个小组的作业,其余小组的学生作业由组内学生共同批改。课间,班里的九人小组互相传阅组内学生作业,并进行简短的文字交流,这成了学生们非常乐意参与的事。我还经常把他们的优秀作业展示在班级的“作业天地”里,让大家相互观摩,共同进步。
这种不拘一格的个性化作业实践一个月来,我发现学生的情感丰富了,视野开阔了,认识提高了。长期坚持下去,我相信学生将更热爱数学,从而走向学数学、用数学的广阔天地。同时,个性化作业的实施,也促使我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因为有时候学生作业中的一些问题,也会把我难倒,我原先的那“一桶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亟需拥有“源头活水”。
给学生三个“?”
常州市武进区清英外国语学校 孙爱国
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老师,批改作业既是一项常规工作,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多年来,我一直探索着作业批改的有效途径,经过反复实验,发现批改作业的过程中,给学生三个“?”的形式能大大提升学生学习与探究的热情。
一、亮出评分标准
每每接手新班级的时候,我总是先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讲解作业评价标准,具体如下:
全答对:优+☆☆☆
错1题:优+☆☆
错2题:优+☆
错3题:优
错3题以上:优-
我只负责打上等第“优”,至于错几题,得几颗星,或者“-”几,这完全交由学生自己评定。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正确认识“等第”的意义,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获取“☆”需要凭借自己的努力。
二、三根“救命毫毛”
在评分的标准上,我给学生每次作业三根“救命毫毛”——三个“?”,即在自己不确定的题号前打上“?”,但机会仅三次。这样,即便这一题错了,那么,在批改的时候可以空着暂先不批改。当然“?”可以积攒留用,一个月进行统计,攒满10个未用“?”就可以兑换1张“清英币”(流通于清英外国语学校内部的学生购物交易货币)。小锐的数学成绩一向优异,一个月近20次作业中,他仅用了5个“?”,这让他轻松地换取了5张“清英币”,他花了3张在学校的阿福童超市中买了一本心仪已久的书,可把他乐坏了。而玥玥就有些着急了,原本她打算争取兑换一张“清英币”,可是小“?”用得差不多了,手头也没存上几个,但她信誓旦旦地说:“下个月我一定要集满!”“?”在班级里不仅成为了学生们探索求知的兴趣源,还成为了他们暂时疏通难题的筹码,真是一举两得。
三、出版小“?”题集
每个月我会指导学生将自己的错题、难题、未解题编辑成一本“?”题集,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自己在单元知识点中的疑惑,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对于知识点进行串联整合。天天是学习的有心人,在自己的“?”题集上,用黑笔端端正正地写下自己以往的错题,并且每道题目都附上了至少两种不同的解题方式。期末的时候,他的“?”题集可成为了班级的“抢手货”,很多学生都拿着他的去复印,那份成就感让他久久难以平静。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三个“?”既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自己哪里不懂,哪些不会,又能让老师了解学生做作业时的困难在哪里、疑惑在何处。同时,也让老师在作业批改时重视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个别问题、普遍问题、经典解法、特殊情况进行分析并作简单的归纳和总结。我相信用学生的问题“教与学”,这样教学定能够事半功倍。
世间的事情,往往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或“×”来概括,教育教学更是如此。教师尝试何种创新的教学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弄清如何利用教育方式的改变来鼓励学生思考,唤醒学生内心对学习的渴望,从而学会自主追求进步。这才是做教育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