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
精彩导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93期  总第4910期  2014年10月0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93期  下一期
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4-10-09 11:21:49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确实如此,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是其最耀眼的生命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自小就爱看传统文化书籍,他在很多场合中推崇传统文化,态度鲜明。如今,中国凭借灿烂的传统文化,独特的风土人情,让国际社会将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让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来到中国,认识中国,记住中国。

       文化寻根之旅
       海门市通源小学四(3)班   汤轶雯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故乡水最美,浸润出了一口浓郁地道的乡音。可是,我们这群生活在城镇中的孩子却早已忘却乡音,更别提唱家乡的歌曲了。
       老师告诉我们,海门山歌是海门人为之骄傲的文化瑰宝,它唱出了海门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开始了文化寻根之旅。
       学唱山歌要先学海门方言。以前,我总觉得奶奶说的方言“土得掉渣”,没想到,它还别有一番趣味。那天奶奶看我诚心拜师学艺,就一词一句地教起我来。“今朝几号?”奶奶的方言张口就来。这句话简单,意思一定是“今天几号”。奶奶看我悟性挺高,又教了句高难度的,这句可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通过奶奶的翻译我才恍然大悟。现在,我的方言已经说得“顶呱呱”了,我和奶奶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了。
       学完了方言,我们走近了海门山歌。在学校社团课上,我立刻被海门山歌别具一格的曲调、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形象生动的唱词深深吸引。我心想:这不就是跳跃的海门方言吗?有了方言基础,我们跟着老师的节拍兴趣盎然地唱了起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的山歌越唱越响,唱出了海门、南通,唱响了大江南北。
       不管是海门方言还是海门山歌,那乡音、乡韵、乡情将会一直伴随着我们快乐成长。

       锡韵飘香
       江阴市南闸中心小学锡剧班   蒋慧烨
       “推呀拉呀转又转,磨儿转得圆又圆……”每当类似的旋律响起,空气仿佛都变得柔和抒情起来。这是什么旋律呢?当我看到学长学姐把这旋律唱响在中央电视台时,我才知道他们唱的是锡剧《双推磨》。
       锡剧是江苏省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锡剧唱词表现出的意义各有不同,小到百姓的家庭琐事,大到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真理,无不让人感受到锡剧的博大精深。
       如今,我成了一名锡剧班的优秀小演员,足迹踏遍了江阴大剧院、紫金广场等艺术舞台。其中,我参演的《吃面条》在江阴市少儿锡剧艺术展演中获得一等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秋的一轮圆月下,我与学姐曾盛媛一起,在江阴外滩给观众表演的《玲珑女》选段《催嫁》,获得了阵阵掌声!
       我要把锡剧唱好,让它在我们这一代得到传承。

       民间游艺——踢毽子
       常熟市莫城中心小学言里分校六年级   杨   扬
       踢毽子是我国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也是我们言小的特色运动项目。学校每两周还会举行一次擂台赛呢!这不,大课间活动时,擂台赛火热上演了。
       随着“嘟——”的一声哨响,比赛拉开了帷幕。首先由低年级的小运动员们进行单踢赛。别看他们个儿小,毽子踢得可是有模有样。随着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轮到我们三至六年级的运动员大展身手了。我立马屏息凝视,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
       看!我们班的参赛选手刘潇尧目不转睛地盯着毽子,双脚默契配合,身体随着毽子左右摇摆。那毽子像被施了魔法一般,安安稳稳地在他脚上跳着“动感芭蕾”。也许是老天爷也在考验他的踢毽技艺吧,突然一阵风吹来,毽子失去了平衡。“完了,这下完了!”我急出了一身冷汗。只见刘潇尧一个箭步向前,伸脚一勾,毽子便乖乖地回到了他脚边。围观的同学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向他投去钦佩的目光。望着他的身影,我眼前浮现出同学们刻苦训练的身影:每天来到学校,他们总是早上练、中午练、放学练。即使在家,大家也给自己制定了训练计划,坚持每天练习不少于一小时……
       在大家的努力下,学校连续多年在常熟市踢毽子比赛中荣获“团体第一名”。我们爱传统文化,我们爱踢毽子。

       诗意人生
       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六(2)班   金喜迎
       诗中有民族魂,诗中有民族根,我们学校的特色就是“爱润童心,诗意人生”。
       学校从一楼到五楼都设有国学馆,处处散发着文学气息。书吧里,我们阅读经典。诗教馆中,古色古香,这里记录了各朝诗人起伏的人生经历。而我最爱的就是坐在草垫上,听着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述历史故事,风柔和地吹拂脸颊,多么惬意!文学馆有竹简和一些古风建筑,置身其中,有种穿越至古时学堂之感。
       班里有古诗角,墙壁上也贴上了各色古诗。同学们对诗词可谓情有独钟,每周二最后一节课是诗教课,周五下午有诗教课程超市。走近古诗,我们习得了文化,收获了成长。现在,我已经领略了《采桑子》《浣溪沙》《鹧鸪天·黄菊枝头生晓寒》等诗词的风采,还了解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成长历程,更深刻地了解了诗意,读懂了诗人的满腔情怀……
       除此之外,学校还有中国结、书法等课程。徜徉其中,我们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尽情领略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每个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重视传统文化,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在文化全球化趋势下推动文化发展应遵循的原则。这些流传已久的传统文化,带着些许历史的温度,让同学们心醉神迷。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