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也出错?大家来找茬!
精彩导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94期  总第4920期  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94期  下一期
教材也出错?大家来找茬!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4-11-04 10:42:48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他主张读书时应有自己的思考,不迷信、盲从书本。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和阅读中,你们是否有观念和教材冲突的情况呢?又是如何处理的呢?其实,所谓的“权威教材”中,仍有很多不妥之处。欲知详情,请看下文!

【课文篇】

       纸上得来终觉浅
       【出处】人教版五年级上《桂花雨》
       【课文】……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解读】小孩摇桂花树可能是抱着游戏的心理,倒也说得通,但是课文插图存在一些问题。图中,小孩和大人抱着树干摇晃,地面上并没有铺收桂花的纱帐。现实生活中,桂农们可舍不得大力地打桂花,否则枝条容易折断受伤,影响产量,更别提像插图中那样摇树干了。而且,地上未铺纱帐,掉下来的桂花跌落到泥土里,就不能吃了。

       40岁VS 7岁
       【出处】人教版二年级下、苏教版二年级下《爱迪生救妈妈》
       【课文】爱迪生刚满7岁时,通过油灯照明,利用镜子反光的原理,让医生在家中为妈妈做了阑尾炎手术。
       【解读】据阑尾炎医疗史记载,最早对阑尾炎手术的论述是在1886年。爱迪生生于1847年,1886年爱迪生将近40岁了,所以文中做手术时爱迪生至少40岁,和“7岁”的表述明显不符。

       乌鸦反哺?只是个传说
       【出处】苏教版三年级下《乌鸦反哺》
       【课文】老乌鸦年老体衰,再也飞不动了。长大的小乌鸦没有忘记母亲的养育之恩,为母亲捉来小虫。
       【解读】在资料中,乌鸦反哺现象并无直接证据来证明。在生物学上,乌鸦也没有这种习性。
       作者想通过文章告诉我们要心怀感恩,出发点虽好,但也应该选用经得起推敲的事例。就像同学们写文章一样,只有真情实感才更能动人哦!

       备受争议的《长城砖》
       【出处】人教版四年级上《长城砖》
       【课文】一位宇航员神采飞扬地说:“我在宇宙飞船上,从太空观察我们的星球,用肉眼辨认出两个工程:一个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个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
       【解读】2003年,杨利伟圆了中国人的航天梦。当被问及有没有看到长城时,杨利伟回答让人吃惊:“看到地球景色非常美丽,但是我没有看到我们的长城。”要知道,在杨利伟上天之前,国人都骄傲地认为,从外太空是能看到长城的,无不充满了民族自豪感。虽说真相揭晓后,很多国人因此失望,但也从侧面反映了科技带领着人类在求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真。

       公象?母象?傻傻分不清楚
       【出处】北师大版五年级上《黄河象》
       【课文】大约200万年前的一天……一群大象,在一头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解读】小编查阅资料后得知,大象是母系社会。不论是非洲象还是亚洲象,象群都是以母象为首,而成年公象只承担保卫家庭安全的责任。所以,200万年前的剑齿象以公象为首领的说法无事实依据。通过小编的科普,同学们是不是也“涨姿势”了呢?

       已亡之人的灵魂之旅?
       【出处】苏教版八年级下《纪念白求恩》
       【课文】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
       【解读】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值得人们尊敬,但资料记载,白求恩生于1890年,逝于1939年,享年49岁,在中国的时间为1年零8个月。此处五十几岁的说法不禁让人毛骨悚然!

【古诗篇】

       “床”引发的误会
       【出处】人教版一年级上、苏教版二年级上《静夜思》
       【课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解读】此诗讲的是诗人置身于秋夜明月下,举头遥望,思乡之情油然而发。相信很多同学都把文中的“床”解读为“卧榻”。其实不然,这里的“床”应作“井栏”解。因为唐朝的窗子透不进月光,一来窗小,二来蒙纸。而且,据南京博物院原院长梁白泉考证,唐朝当时并没有“床”这个名词,不应解释为现代的床。

       “屋漏”?到底漏不漏
       【出处】人教版八年级下、苏教版九年级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课文】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解读】关于“屋漏”到底作何解释,许多选本解释为屋子漏(雨)。有“考证帝”跳出来说,这个解释欠妥。《尔雅·释宫》中说:西南隅谓之奥,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南隅谓之窔,东北隅谓之宦。《辞海》释“屋漏”的第一义项为古代室内西北隅施设小帐的地方。如果把“屋漏”解释成“房子西北角”,恰好和“床头”相对,更符合古诗文的词句格局。有理有据,这解释颇为可信。

【真相篇】

       “真相总在后半句”系列之一
       【出处】爱迪生
       【内容】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解读】前半句同学们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那关键的后半句:“但是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重要。”爱迪生承认努力的重要性,但他更重视灵感。加上后半句,全句意义就截然不同了。知道真相的同学们,作何感想?

       “真相总在后半句”系列之二
       【出处】庄子
       【内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解读】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它常被人用来激励人不断学习,追求知识的更高境界。让小编来揭示残酷的真相吧,后半句为——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是,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会精疲力尽。此时,前半句营造的励志氛围荡然无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学们,只有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多思考探索,多发现研究,才能揭开朦胧的面纱,获得真知。如果你有相关补充和疑问,欢迎加入学生周刊交流群(QQ133629872),参与我们的话题讨论哦!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