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建设性的过程,这个理论几乎无人不认同,而在实践中却常有人违背,不少家长总是喜欢跟孩子讲道理,得了教条主义的毛病。那么,如何通过“不讲道理”来让孩子明白道理呢?
用行动讲道理
淮安市淮阴区吴城小学 周锦标
孩子一有哪里做得不好,很多家长就会居高临下、喋喋不休地对孩子灌输这样那样的大道理,可收到的效果却微乎其微,有时甚至一点效果都没有。孩子年纪还小,很多道理不是“讲”出来的,家长应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孩子领悟道理。对于孩子,我们不妨做个“不讲道理”的家长,通过我们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将“道理”渗透给孩子,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近来,女儿不知道受了谁的影响,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总喜欢随地乱丢垃圾。她妈妈苦口婆心地和她说了许多次,她还是我行我素。
上周末在家,她随手从作业本上撕了一张纸,揉了揉就扔在了地上。正好被我看到了,我盯着她看了一会儿,然后把纸拾起来,扔进了垃圾篓。看到她的脸红了,我也没说什么。
下午,我带女儿去公园玩,顺便买了一些零食和饮料。在公园,女儿玩得开心极了。玩累了她就开始吃起零食来。吃完了,她的坏毛病又犯了,把食品袋随手扔在了地上。这次我盯着她看了好久,然后我把袋子捡起来,扔进了不远处的垃圾筒里。随后我对她说:“周哲,你看看我们周围,这么干净的环境,这么美的景色,被你扔了这个垃圾袋,这儿还美吗?”女儿有些不好意思。后来,剩下的食品袋,全被她自己扔到垃圾筒里了。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这样,我没费几句口舌,就让女儿改掉了这个坏习惯。
在给孩子讲道理时,还要联系孩子的生活和思想实际,要“遇物则诲之”。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教育孩子的契机,学会抓住这些契机,往往比那些枯燥的说教、唠叨有用得多。我们家长可以通过“不讲道理”,通过言传身教,让他们懂得更多的道理,了解更多的规则。
那只亲手放飞的蜻蜓
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严 琼
周末的上午,一只蜻蜓闯进了我家,它蓝绿色的身体外仿佛披着一层金纱,翅膀晶莹透明,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啊,好漂亮的小蜻蜓啊!”女儿惊呼起来。“我来帮你捉住它。”一向心疼孙女的爷爷一边说一边找来网开始捕捉起来。
站在一旁的我看到蜻蜓在爷孙俩的追捕下满屋子逃窜,心里很难受。蜻蜓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况且它还是益虫,我真想马上阻止这种行为,告诫女儿要关爱生命。可是这时,爷孙俩已把它捉住了,正乐呵呵地在绑它。这时如果我去阻止,女儿一定会不乐意,可能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即使是听从了,也不能保证她以后不伤害其他小生命。何况爷爷在身边,如果爷爷不以为然,这种说教不仅是无效的,甚至会产生负面效果。
蜻蜓被悬挂在吊灯上,不时地挣扎。我对女儿说:“你想了解蜻蜓吗?”“想啊!”女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们一起找来《百科探秘》,对照着这本书认识它的构造,我们看到了一张张美丽的蜻蜓图片,了解了它们的特点和习性,女儿对这个小精灵充满了喜爱。
下午三点,蜻蜓已被悬挂了近六个小时,我带着女儿去看它。只见绳子已在它身上缠了好几圈,我们一接触它,它就扑腾着躲开。女儿看到这个情景,轻轻地说:“我们放了它吧!”我们开始为它松绑,缠来容易解时难,经过十多分钟,我们才把它解救出来。女儿轻轻地吁了一口气,看得出来,她也为蜻蜓松了一口气。我摸着她的头说:“孩子,在我们看来,一只蜻蜓那么弱小,数量也很多,捉一只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对它来说,生命同样弥足珍贵。今天你放了它,说明你是一个珍爱生命的善良的孩子。”小蜻蜓在我们关切的目光中飞走了,相信这次经历已让她体验到了生命的宝贵,触动她对生命报以关爱与尊重。
“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之间有一道桥梁,那就是道德情感。”光给孩子讲枯燥的道理收效是微弱的,只有让孩子去体验,触动孩子的情感,才能让道理深入孩子的血液,真正落实到正确的行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