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编辑老师们:
你们好!
妈妈经常跟我说,她小时候家庭条件有限,自己没有习得一技之长,这也是她最大的遗憾。看着小伙伴们有的学舞蹈,有的学声乐,妈妈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如今,我除了在学校参加各种社团外,周末也不得闲。从小就被寄予厚望的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周末能踏踏实实地睡个懒觉。可在妈妈一句句“听妈妈的话,将来你就明白了”中,我只能背负着妈妈儿时的遗憾,默默前行。
其实,妈妈根本就不知道我究竟喜欢什么,兴趣爱好是什么,而她却以一种坚决的姿态介入了我的生活……
小林
《小王子》里有这样一句话:“大人怎么也不能明白我们的意思,而我们也懒得给他们解释。”我想,这也许是很多同学的心声。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儿童的生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成人。而很多成人总是以他们的眼光去看待儿童,用成人思维来引导儿童。他们普遍追求完美,都希望儿童能够成为“小绅士”“小淑女”,乖巧听话,不用大人操心。
你总说是为我好
从小到大,莉莉妈妈总喜欢对女儿的事情亲力亲为。每天去了哪儿,和谁在一起,平时喜欢什么,她都了如指掌。
除此之外,她还总是插手莉莉的人际交往,她特别喜欢帮女儿挑选朋友。从幼儿园到小学,凡是和她有过矛盾的小朋友,莉莉妈妈都让她和他们保持距离。她总是说:“我这是帮你识人,让你别吃亏了。”
在妈妈的干预下,现在莉莉身边一个亲密的朋友都没有。
其实你不懂我的世界
周末,洋洋妈妈和儿子一起看模特比赛节目。看着电视里靓丽的美女模特迈着猫步,优雅地摆着各种迷人的姿势,洋洋看得眼睛都忘记眨了。
当看到模特穿着泳衣出现在屏幕上,洋洋妈妈心里一咯噔,后悔让孩子看这类节目了。没想到这时候洋洋看得更带劲了,一边看还一边评论:“妈妈,你看她们的魔鬼身材!”洋洋妈妈有点坐不住了,最终还是问出了口:“你知道什么叫魔鬼身材吗?”“你看她们再瘦下去,只剩骨头了,不就是魔鬼身材吗?”原来是这样的魔鬼身材呀,儿子的回答让紧张了半天的妈妈长舒了一口气。
请耐心听我讲
丹尼是个英俊的混血儿,今年8岁。5岁时,丹尼来到中国生活,他的经历可能是同学们一辈子都不曾有过的:大闹校长室,几个老师都无法控制事态;另一所学校在小丹尼入学后3天就退还了所有学费……小丹尼的爸爸,一个强壮英俊的德国男人一脸无奈地说:“孩子当然会有一些小问题,为什么就没有人能理解他,为什么丹尼就没有学校上呢?”
深挖根源,原来是由于语言障碍,丹尼和老师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加上急性子的老师总是以强硬的手段来教育他,引发了很多矛盾。当丹尼感受到不友好的情绪时,他就用破坏、发脾气来选择逃避。其实小丹尼并不是如外表所看到的那样桀骜不驯,当触摸到他柔软的内心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渴望成人理解的普通男孩儿,这种渴望和其他孩子一样。
在中国传统的儿童教育中,“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常被很多成人挂在嘴边,儿童的形象往往是调皮捣蛋、顽劣不堪的。
儿童从呱呱坠地到独立行走,生命的成长本来就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正如蚕结蛹成蛾,看似静止的过程,内在却在发生着生命的质变。
而很多成人却没有看到这一点,他们没有等待破茧成蝶的耐心,等不及看到生命的奇迹,就粗暴直接地去干涉儿童内在的自然生长,这样结出来的果实往往并不甜美。正如卢梭在《爱弥尔》中所言:“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当我们反过来想想,如果一个孩子过于乖巧懂事,其实我们反而需要担心了,因为这其中成人参与得太多,儿童考虑、体验得太少了。
生活中,很多事情连成人都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更何况是这些刚来世界不久的孩子呢?当成人和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成人往往把孩子大人化了,忘记了他们的年龄、阅历和能力。而孩子短时间内也没有办法解释清楚自己的想法。慢慢地,双方之间的沟通障碍越来越严重,矛盾慢慢激化。
在儿童教育中,让其健康成长才是最主要的任务。对儿童的教育应当在“润物细无声”中点滴灌溉,而非拔苗助长。他们需要的更多是陪伴,是尊重,是关爱,是理解,是耐心,而非强硬干涉。
还有很多孩子因为没有得到成人的足够耐心而被忽视,因为不被理解而倍感失落。他们,就在我们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