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精神,薪火相传
精彩导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104期  总第5038期  2015年05月14日  星期四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04期  下一期
劳动精神,薪火相传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5-05-14 09:11:20

      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几何时,“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经典诗句让我们有了劳动的概念,也让我们开始明白了劳动的意义——只有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才能换来幸福、美好的生活。由此,“劳动最光荣”的信念一直深埋在我们内心深处。可现如今,“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现状纵览
      ●某校举办植树节活动,班里一部分学生未带栽树的工具,问其原因,学生回答说父母会帮着栽,不用自己亲自动手。
     ●某班举行大扫除,一学生以作业多为由,偷偷逃走躲避劳动,并以钱财“贿赂”同学帮忙干活。
     ●一小学生家长感叹:“我家孩子在家一天到晚什么事情也不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懒惰惯了。真是拿他没有一点儿办法。”
……
      由此可见,现如今,很多孩子出现了劳动意识淡薄,甚至基本没有了劳动意识的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体力劳动已经相应地有所减少,加上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过于溺爱,生活环境优越,使得不少同学的娇气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生活上要求很高,可参加劳动时却怕苦怕累;在集体生活中,心里装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劳动是培养孩子在激烈竞争的时代良好生存、生活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基础。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依然非常重要。虽然很多孩子对劳动工具有陌生感,但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来培养、提升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那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能力,为以后的自食其力奠定基础呢?我们不妨从几下几个方面实践一下。

      科学引导,养成良好习惯
要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作为老师和家长,要进行科学正确地引导,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的王子豪同学,从小就是家人手心里的宝,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王同学的妈妈发现,王同学对于学校布置的作业很是重视,每一次都会很认真、仔细地完成。何不将劳动“作业化”呢?于是,妈妈将洗碗、叠被子、整理自己的书桌等都安排成了王同学的“作业”,并在小黑板上列出值日表,每周评一次家庭“劳动之星”。每当王同学劳动完,妈妈都会附上一句鼓励或表扬。一年下来,妈妈欣喜地发现,儿子不仅学会了做自己分内的事,还成了大人的“小帮手”。

       做有心“懒父母”,育勤劳好孩子
       父母有时可以以“工作忙,有点累”为借口,让孩子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管孩子做得如何,给予适当的表扬,能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劳动积极性。
      昆山市正仪中心小学校的朱玉清同学就有这样一对“懒父母”,周末的一天,爸爸妈妈不在家,可是,家里却一团乱。何不利用这个时机好好表现一番呢?于是,朱同学开始扫地、拖地、擦窗户、叠被子,一套程序做下来,朱同学着实累得不轻。可从中,他却尝到了劳动带给他的快乐与满足。
家长身体力行,切莫步入误区
      家长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首先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劳动观。切勿给孩子灌输“有了高学历才有金饭碗”之类的狭隘择业观,或者貌似“励志”实则轻视劳动的话语灌输给孩子听。
常州市武进区御城小学的莫子尧同学有一个闲不住的奶奶,来到城里生活以后,一闲下来,就闹起了心病,身体也跟着“凑起热闹”来。没多久,奶奶就找到了一副“灵丹妙药”——在一所大学校园里打扫卫生。从那以后,奶奶每天都是红光满面的。“难道劳动真的有如此魔力?”莫同学怀疑地问道。“那是当然,劳动能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都更加健康。”奶奶答道。在奶奶的带动下,莫同学学起了洗碗,果然如奶奶所说,每次干完活,莫同学都感觉心里美得就像开了一朵花。

       服务自我,惠及家人
      在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时,可以让孩子从“服务自我”开始,循序渐进,逐渐养成“己事己做”的习惯。在此基础之上鼓励孩子由“服务自我”转向“服务他人”。
      让孩子学会“服务自我”非常重要,家长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鼓励孩子自己进餐、穿脱衣服、洗漱、整理床铺等。对于孩子一开始的“笨手笨脚”,家长应予以鼓励。有了“服务自我”的基础,家长就可以“乘胜追击”,鼓励孩子做一些“服务他人”的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早上起来帮父母叠叠被子,吃饭的时候帮着拿拿碗筷,周末和家人打扫卫生等。
      实践证明,人类的很多优良品质都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劳动能锻炼孩子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作为父母和老师,要多为孩子的社会属性及未来着想,肩负起培养孩子劳动意识的责任,使中华民族勤劳的美德得以弘扬,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