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又到了小记者课堂时间,本期课堂主题是人物摄影技巧。同学们在进行人物专访活动时是否会因人物描写不透彻、人物展示不具体而伤透脑筋?没关系,拿出随身携带的照相机,运用以下几个小技巧,我们就能为人物采访稿提供生动而真实的人物照,弥补文字稿不够直观、形象的缺陷,为专访报道增色添彩。改变角度 绝大多数人像照片都是在与眼睛平行的高度拍摄,然而换一个角度往往能完全改变一张照片的表现力。人物摄影中,相机的高度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相机从不同的高度拍摄,被拍摄者的脸型会有很大不同。小记者还应该考虑自己的身高,结合自己与被拍摄者的身高差来决定相机高度。例如在科技比赛活动中,小记者拍摄选手时,可选取仰视的角度拍摄,这样可以凸显人物气势和现场氛围,如右图。
打破构图常规 打破经典的构图常规(人物主体放中间)时,小记者还需要对场景有充分的理解,如果想要有冲击力、感染力,不妨尝试将被采访者放在画面的边缘或黄金分割点上(约为照片构图的1/3处)。
设计特别动作 人物专访是采访者和被采访人共同完成的作品,图文结合必然比呆板的文字稿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小记者可以利用被采访者的各种动作来构建照片画面,奔跑、跳跃都是非常棒的主题,能从侧面反映被采访者性格。
拍摄人物局部特写 这是拍摄经典技巧,小记者可以拍摄被采访人的局部特写,从而突出文稿核心内容,如拍摄农民粗糙的手掌、母亲脸部特写以突出眼角皱纹等,该类技巧一般运用于专题报道中,可多幅照片联合展示。
拍摄组合照 这种拍摄技巧并不是让小记者进行简单的连拍,以量取胜。从十几张甚至上百张照片里选取几张构成组合照,这是考验小记者信息筛选能力的关键时刻。每一种排列都体现了小记者对专访人物及其背后故事的理解,这项技能的难度就在于此。同时,组合照的排放顺序也体现出小记者的细心与否,摆放顺序一般有时间顺序、主次顺序、程度顺序等。
小记者们在平时拍摄生活照、出游照时,也可运用上述技巧使拍摄出的照片更具灵气,成为“会说话”的人物摄影照!
防病避暑“清凉季”畅享夏日
风情仲夏“热”情难挡,同学们在体验游泳乐趣,品味美味冰饮的时候,往往会忽视身体的承受能力。小编在盛夏到来之际特别提醒同学们——消暑也要讲科学,安全防护一定不可马虎大意!
少吃冷饮 炎热夏季,同学们的肠胃如果受到大量冷饮的刺激,会加快运动,食物营养不易被吸收,同时会导致肠胃痉挛、腹痛等严重后果。
中午休息 夏季气温高,人的新陈代谢旺盛,容易疲劳。因此,中午睡1个小时对我们的健康大有裨益。
电扇不宜吹过久 电扇吹得过久会破坏人体出汗的均衡状态,使人感到头痛、头昏、腿酸手软,全身不适。盛夏之夜开着电扇入睡容易受凉,青少年儿童更应注意。
调控室内外温差 夏天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最好在5到8℃之间,以防伤风感冒。同学们也要经常开窗透气,避免室内空气混浊,滋生细菌。
热水洗澡 很多同学在夏季为了贪图凉爽,喜欢用凉水洗澡,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这样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会引起高温发热,严重时还会引发休克。此时人体抵抗力降低,感冒就会“乘凉而入”。
不用饮料代替白开水 汽水、果汁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及电解质,这些物质会对我们的胃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因此夏季不宜多喝饮料,白开水是解暑良品,在清凉解渴的同时还能提神并促进新陈代谢。
得了“红眼病”怎么办?
预防红眼病:
如果发现红眼病,应及时隔离,所有用具应单独使用,最好能洗净晒干后再用。
同学们要注意手部卫生,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不要用脏手揉眼睛,要勤剪指甲。
患红眼病时除积极治疗外,应少到公共场所,不使用共用毛巾、脸盆等。
有同学认为看一眼患红眼病的人,就会得红眼病,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目前只有通过接触才会患病哦!
扫码看视频
小小科学家——肌肉
肌肉覆盖我们全身,为我们的骨骼运动提供所需要的力量。人体有多少块肌肉?我们做出的各种动作又是如何实现的?“小小科学家”中的智慧课堂会给你答案。
手影系列——鳄鱼
鳄鱼是从远古就有的动物,可以称得上是动物界的活化石。它们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河川、湖泊和海洋中,幼年喜食鱼、蛙,成年后则捕食大型动物,甚至吃人。这些异常凶猛的爬行动物如何用手影来演绎呢?一起来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