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沙司烤鸡、核仁巧克力饼、八宝饭、芒果酸奶……这些居然都出现在航天员的食谱上!同学们是不是都跟小编一样觉得不可思议?以往一提到太空食品,大伙的食欲都降到了谷底:不是干瘪的压缩饼干,就是要像挤牙膏一样把食物挤出来。自从20世纪60年代,人类进入神秘的太空以来,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却困扰了世界上最聪明的科学家近半个世纪——航天员的食品问题。经过50年的探索,现在的航天员可以在太空上享受美味的大虾和新鲜果汁,闲暇时,还能自制一杯浓郁的咖啡。小吃货们可要收紧肚皮了,一大波太空美食袭来……
太空食品演变史
太空首席食品专家——波尔兰德在美国宇航局约翰逊航天中心工作了30年,他为“阿波罗”项目、搭乘航天飞机、长期生活在太空实验室和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设计膳食。
过去几十年,波尔兰德可谓亲眼见证了太空食品的演变:从最初的管装食品到航天员自主点菜。他回忆,在20世纪60年代初,一些科学家甚至不相信航天员在失重的情况下能够吞咽食物!
20世纪60年代 大家可能有所不知,60年代初的太空食品有三种:第一种是糊状食品,例如牛肉酱、苹果酱和肉菜混合泥等,需要挤压到口中;第二种是“一口吃”食品,就是将食物压成小块,一口可以吃一块;第三种是复水食品,是一些冷冻干燥的食品,加水软化就可以吃。
20世纪70年代 在70年代,由于航天员对太空食品的体验不佳,科学家们不得不对其进行改进。特别是著名的“天空实验室”,在长达数月的飞行时间里,食品包装采用了整盖易拉式铝罐包装;实验室内安装了豪华的机载保温装置和加热装置;实验室的厨房中有食品贮存设备、食品制造设备和航天员进餐设备。
20世纪80年代 进入80年代后,航天员吃得几乎和地球上的我们一样丰富了,达到了航天员的“满意水平”。航天飞机中则安装了更为先进的“太空厨房”,航天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点菜。此外,每天还有点心和零食,NASA还为航天员设计了74种不同的食物和20种饮料!同学们看到这里,是不是口水直咽呀!
21世纪以来 2006年,太空食品首次提出了环保和绿色概念。太空食品不仅可以在太空中加工制作,一些绿色蔬菜还可以在“厨房”里进行培育生长和加工。一些著名的酒店和厨师,甚至将自己的拿手菜送到太空。想象一下,航天员们拿着刀叉,切着牛排,好不惬意。
当然,太空食品的特点一般都是:水分含量高,营养价值高,重量和体积小;在低重力(微重力)环境中,不会随意地飘来飘去。因为在失重的情况下,飘浮的面包屑也可以致命,一旦飞进航天员的鼻子或嘴里,有可能造成窒息或呼吸危害。
国内外太空食品
航天员在太空中都吃些什么呢?接下来,小编就精选了一些国内外太空食品,让同学们大饱眼福。
中国太空食品我国太空食品以中国菜为主,像鱼香肉丝、红烩猪排和土豆炖牛肉这类的菜品都可以提供。八宝饭、月饼、豆沙粽子这种节日性的食物和水果、小米粥等更是不在话下。据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营养与食品研究室副主任曹平透露,我们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上的食品高达100多种。就冲这条,将来想当一名航天员的同学们可要好好努力哦!




航天员怎么吃?太空食品一般会制成一口大小的长方形、球形等,食品表面涂有一层可食用的保护膜,这样既方便又不会掉屑,避免食物碎屑飘浮在舱内。

在失重的太空中,航天员每人一套餐具,包括餐盘、勺子、叉子、安全剪刀等。他们将餐盘束缚在一侧大腿上,勺子、安全剪刀都有磁性,可以吸附在餐盘上,利用餐盘上的尼龙搭扣,将食品固定在餐盘内。

航天员们端碗非常轻柔,动作太猛的话,饭会从碗里飘出去。在失重的情况下,和食物赛跑的画面“太美不敢看”。

成为太空食品的条件
“安全、营养、美味、效能”是太空食品的基本特征。其中,“安全”排在首位。原料中如果含有致病菌和寄生虫,或含有未知的化学污染,会给航天员的内脏带来额外负担。
同时,航天飞行会导致航天员骨钙丢失、肌肉萎缩、红细胞减少等,那么,食品就要提供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和钙,以及适宜的钙磷比例和维生素D。飞行初期,为防止心血管系统功能失调,就要求限制太空食品中钠的供给,保证钾的供给。此外,为了节省飞船的空间和发射时的有效载荷,航天员携带的航天食品应尽可能小巧轻便。
我们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太空探索的脚步。同学们,在漫长的太空飞行中,充足的食物储备至关重要,可别小看了那么一点点的太空食品,它可能成为我们发现另一个生存家园的最大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