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对基础教育阶段各版本语文教材有明确的要求,古典诗词和传统文化的内容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小学阶段是我们古典文化素养形成的核心时期,文化底蕴、人文情怀、价值观念、审美情操、学习方法与能力等方面,均处于快速积累和发展阶段。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我们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重新认识和感悟生活,不断开阔自身视野,提高文化修养,培养人文情怀。
多读诗、读好诗,对我们个人修养的提高大有裨益。历代众多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等各领域杰出人才,同时大都有诗词名作传世。而少年时期正是记忆的黄金阶段,此时阅读的东西能真正刻进脑子里,内化为自己的宝贵财富。所以说,基础教育阶段学习古诗词恰逢其时。
古诗词如何学习与鉴赏
一提到古诗词,很多同学就联想到了深奥、晦涩等关键词,还没有学习就望而却步了。其实呢,只要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古诗词并非难事。
由浅入深,渐入佳境
初学古诗词,同学们可以从比较浅显易懂的作品入手。古诗词从易到难分得比较清楚,如诗圣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初读便能理解作者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
学习时,我们还会遇到语言问题,对诗中夹杂的生僻词理解起来非常吃力。同学们可以选择加了注释的版本来读,记住大致内容后再反复阅读。
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故事
要鉴赏古诗词,我们还需要结合诗人的生平,才能理解诗中所抒之情。如宋代诗人李弥逊的《春日即事》:“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从字面上看,描写了暮春时节的幽静凄清。但结合诗人的生平可知,李弥逊曾官居高位,却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从位高权重到大权旁落,从门前车马喧闹到门可罗雀,这种凄清实际上是诗人政治失意的落寞和对人情冷暖的感叹。
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和用典
古诗词中的意象一般具有固定的象征意义,如鸿雁象征着思乡、信使,菊花象征着高洁的品质,等等。同学们看到诗中的意象,一般都要和作者联系起来品读,这样理解主旨就不难了。诗词中的典故也是同学们学习古诗词的一大语言障碍,理解其最根本的办法是多读历史和文学书籍。此外,同学们还要善于发现“诗眼”。诗眼是指诗中最凝练、最能表现情感意味和精神内涵的字,对全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品诗时,同学们要抓住诗眼来品读。
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
古诗词中的语言精致、凝练,富有韵律之美。古代私塾,夫子和学童们学习诗文时,会随着韵律有规律地摇晃脑袋,这种有节奏的晃动不仅有利于记忆,还锻炼了颈椎呢。
近体诗(唐代形成)格律严密,很多同学一看到“平平仄仄平平仄”,心里就打退堂鼓。其实只要了解之后,就会对古人写诗用韵佩服得五体投地。下面试以七律(每句七字)为例来说明。
古人将汉字的音分为平声和仄声,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七律以两句为一对,八句为四对,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除首联以外,其余对句末字第一句为仄,第二句为平。每句诗的第一、三、五字平仄不拘,而第二、四、六字为节奏点,平仄必须分明。每句的平仄格式基本为两平两仄交替运用。
古体诗指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相比,古体诗的格律更加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从两句到百句都有。
朗读是良方
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能让同学们体会到诗词所描绘的意境,因为朗读在一定意义上是演,演就要和作者的心神合二为一,就要展示出诗词歌赋内在蕴含的情感。
同学们,学习古诗词,要将“朗”与“诵”结合起来,如果只追求会背,而不去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感染力和文学价值,实为舍本逐末,太过可惜。
正确选择相关读本
除了课本上规定的篇目和老师推荐的篇目之外,同学们还可以多诵读相关读本,就算每天坚持读一首,一年也能有三百多首的诗词储备量呢。另外,多读千古名句,这些世人皆赞的佳句肯定有其过人之处,多品读很有益处。
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我们便会有一种深入探究的欲望,这时候便可以学习一些理论性知识了。如李白在《将进酒》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有同学要产生疑问了——黄河的发源地明明是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李白是在作诗,而不是给同学们上地理课,这种对黄河雄伟景观的惊叹,便是“诗家语”。了解了这些理论性知识,对我们进一步阅读诗词有很大帮助。
学做小诗人
有了上面的积淀,我们可以试着创作简单的诗句了。而要想把情感都浓缩在几行诗里,对同学们的语言锤炼能力要求较高。古诗词写作入门时(以近体诗为例),除了要注意对仗、押韵之外,首先要注意谋篇布局,可分为三个部分:开篇、承转、结尾。
开篇方式很多,如起兴式、点题式、写景式、感喟式、发问式等;承转部分主要有波澜起伏、相互映衬、递进加倍等方式。律诗中,古人的经验是在三四句以写景为主,五六句则以抒情、议论、感慨为主,此法同学们入门时可以借鉴。一首诗词有了好的开头和承转,还需要一个不俗的结尾。结尾常见技巧如以写景作结、描状作结、抒情作结、判断作结、发问作结、对比作结等。一开始,我们或许琢磨半天也“憋”不出一句诗,但只要下笔写了,只要诗中有真情实感,就是很大的进步。这一步的关键在于坚持。
专家指导
古诗词要在了解的基础上去学习
有专家估算,《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冠军武亦姝至少有2000首诗词的储备量。那么,如果我们也有这么多的诗词储备量,也能成为下一个武亦姝吗?其实不然,“我并不提倡以量取胜,不要死记硬背,不能太强调量的积累。”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蒋军晶建议,同学们应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语言方式、意蕴,了解古人寄予在诗中的情感、精神,在了解的基础上再去背诵。而要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情感,“就要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性格等方面的内容,如此一来,解读诗词就会势如破竹。”杭师大教育学院特聘教授王崧舟说。
此外,针对喜欢写诗的同学们,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建议:“诗不在乎写得多少,在于你的诗里有没有真正的感情、感动。如果没有,再拼拼凑凑也没意思。”
E学课堂
古诗词学习本身就一个不断深入、逐渐积累的过程,而它永远只是一个过程。同学们是中华文明的传承人,我们需要把心扎进去,用心感受古人的情怀和情感,体会古代灿烂的精神文明,做一个充满诗意、有文化气质的人。当有了一定的历史文化积累之后,便会领会其意境。看到一些场景时,脑海中自然而然会联想到相关诗词佳句,写作时更能信手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