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啦!收衣服啦!”夏季,倏忽而来又倏忽而去的阵雨,经常会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让我们大感头痛。要是能够提前预知雨情就好了,我们就不用担心被浇成落汤鸡,或家里晾晒的衣物来不及收了。下面,小编就来教大家做一个简单实用的下雨报警器,防患于未然!
【实验目的】
了解下雨报警器的工作原理,掌握电解质的概念,学习安全用电小常识。
【实验材料】
【注意事项】
实验必须在大人或老师的指导下操作,所有实验器材均不能入口,以免发生意外。
【实验步骤】
1.把两张锡箔纸平行粘在泡沫板的一端,锡箔纸中间最好间隔1~2毫米。
2.连接电池盒和蜂鸣器。(电池盒的负极连接蜂鸣器的短针,并把另一根导线的一端连接在蜂鸣器的长针上)
3.把电池盒和蜂鸣器用双面胶固定在泡沫板的另一端,并把导线剩余的两头放在锡箔纸上。(两头不能相碰,并且都要在锡箔纸上)
4.将一张纸巾对折,横着贴在锡箔纸上。在纸巾里撒一些盐,一个简单实用的下雨报警器就完成了。
用滴管在纸巾上洒水,“嘀——嘀——嘀——”蜂鸣器开始工作,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来不及收衣服了。
【实验原理】
在温暖的日子里,下雨前空气中的水汽接近饱和,当水汽遇到地板、石块这样表面温度较低的地方时,就会凝结成小水滴。食盐溶于水,形成电解质溶液而导电,从而使蜂鸣器发出警报。在寒冷的日子里,这样的情况就不会发生,因为低温不能使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的浓度。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报警器,如烟雾报警器、煤气报警器、家用防盗报警器等,用途不同,原理也不尽相同。同学们,你们能发现它们各自的奥秘吗?【E学课堂】电解质小常识
电解质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就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根据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导电性的强弱,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弱电解质导电的性质与物质的溶解度无关。
在这里,小编要告诉同学们一个小常识:水是极弱电解质,不要用湿手触摸电线。在雨季,同学们在不得不涉水的情况下,要注意确认周边的电线没有拖入水中。每年雨季,水中触电的新闻报道真的不是耸人听闻的。
当然,电解质不光是自然界中才有,在我们的体内,也存在着多种电解质,如钠、氯、镁、钾、钙、磷等,它们对维持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人体缺失这些电解质时,会引起新陈代谢失常。如果没有及时补充,长此以往,会导致重要器官如大脑、心脏、肺、肾等的正常功能受损,甚至出现各种意外。
一般情况下,人体电解质少量丢失时可由饮食迅速补充,但在炎热气候条件下,人的食欲受到影响,随着汗液和消化道、泌尿系统损失的电解质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就会出现一些症状,如疲劳、乏力、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出现大汗、心跳过速、昏迷甚至死亡。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及时给自己补充电解质。